第六十五章 谶语(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97小说网 www.97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十日后,孙元化带着书又一次来到徐光启的书房,此时徐光启正在翻阅一本用切音注音的字典类的工具书。
见孙元化到来,叫人上了茶,问道:“可有所得?”
孙元化摇头道:“恩师,弟子回去看了十日,还是不知道恩师的意思。以我看来,其中记载了十余仗,除此之外每一仗都比这一仗精彩。学生愚钝,实在不知道先生要说什么。”
徐光启叫他坐下,问道:“初阳以为自己若为共和国之将,可能打胜这一仗?”
见孙元化不答,徐光启笑道:“但说无妨。也不妨告诉你,我刚看的时候,也觉得自己若是为将,不但也能战而胜之,而且还能大胜。”
“弟子骄狂,其实也是这样想的。”
“哈哈哈哈……”
徐光启笑了几声,却没有责备或是嘲弄的意思,叹息道:“这才是我让你看的原因。便按这书中所载,此将犯了三处错。对方的将领纵然无孙吴之谋李廉之计,却也不是庸才。”
孙元化点点头,这一点他倒是极为赞同,那个败军之将把握战场时机的眼光独到,可以说能抓住的机会都抓住了。
“初阳啊,这才是可怕之处、可看之处、可叹之处啊。为什么机会都抓住了,但却输了?而这边明明错失了几次机会,却偏偏能打胜?书中说了,那共和之国输得起,而对方输不起,所以这一仗不需要大胜只需要惨胜,对方就再无扭转之力。”
说完翻开书中一处,指着几行字道:“短短一席话,就说左翼前出太远,以致被对方骑兵袭扰。可是左翼这群步兵立刻结阵,以火绳枪在死角,长矛密集结阵,大炮轰击。对方的将领虽然抓住了机会,也敏锐地派出了骑兵,可就是冲不破这群步兵的军阵,硬撑到了己方的骑兵来援……真难道还不可怕可读可叹吗?”
徐光启又道:“书上说,这就像是个孩童与大人厮打,这大人蠢笨,不习武艺,破绽跌出。孩子每次都能抓住机会,次次出手也都抓住了机会,可是有什么用呢?若是左翼被骑兵冲垮,全军危在旦夕,这个道理说都知道。这人不善奇谋,但善治军,所以这一战之后也被称作番邦名将,就在于此。为什么?因为对方没有冲垮他的左翼,所以奇谋在这里毫无用处。”
孙元化疑惑道:“恩师,弟子尝听人说,有国大事无如治民、用兵。以正治民,以奇用兵;正处常而奇处变,处常易而处变难。这为将之道,第一要务难道不是临机处变?”
“奇可辅正,不可谋正。初阳啊,你素好奇谋,诸生之中以你最喜欢军阵之事。所以我才让你看看这本书。夫子言,因材施教,正是这个意思。万万不要误入歧途。”
说完又翻到前面几页道:“你看看这名将领,都做了些什么事?修棱堡、练兵、钻研几何炮学、调运粮草,不好奇谋,可就是靠这几样,就成了名将。之前我问你,如果让你领兵,你也觉得你能做得更好,可这个前提是此人练兵有道。按那些人所说:因为这个人练兵导致了士兵坚韧,所以你上你也行。可若是没有此人练兵,你以为面对左翼被骑兵冲击的情况,还能坚守吗?”
“所以,此战之功,首在治国。国富民强、士卒用命,所以如他们所言,输得起,而对方输不起。其次,便在治军,即便换将依旧可胜,即便此将不善奇谋仍旧可以不败。最后,才在临机应变。这叫以势压人,无可奈何。”
孙元化思考半天,恍然道:“当年汉高封侯,以侯为首曹参居次。淮阴侯转战齐赵,屡收败军数月便可再战而成强军……这相隔万里,道理竟是一样的?”
“是啊,这也正是我最近苦恼的地方。那些人说,天地之间自有道理,这道理不可能在我大明适用,在他们那就不适用。如果在大明适用、在倭国适用、在佛郎机适用,到了他们那一样适用,那么就可以归纳总结出道理,甚至可以说这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徐光启叹道:“他们说,别的不知道,但有两样却是可以确定的。一是算数几何,二是科学。我翻看他们赠我的书籍,自始至终贯穿其中,越看越是折服越看越是心惊。”
“初始,我以为他们入了魔,凡是都要求个因为所以,哪怕是最简单的事也要求个因为所以。可后来与他们交流的越多,才明白正是这种凡是都要求个因为所以的入魔一般的心态,才让他们有此成就。初阳,你可曾想过为何桃李会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空中?”
孙元化摇头道:“不曾想过。这是天地之理,难道还需要想吗?”
“可是这些人就想了,而且给出了因为所以的解释。然后靠着这种解释,据说他们国内修订了大炮的施放之法,还算出了彗星降临之类的奇事。我也曾这么想过,这是天地之理,哪里需要去想?可他们却说因为所以才是天地之理,而我所说的天地之理只是一种描述。就如同……施肥可以让庄稼长得好,可为什么施肥会让庄稼长得好?为什么种豆之后再种麦,可以丰产?”
孙元化跟着长叹一声,又问道:“可这些东西,他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徐光启拿起一本名为《归纳与演绎》的书本道:“无非是求同、差异、共变、剩余……”
他又指着那些被当成礼物的书籍道:“这些书任何一本都可以日日观摩,但在我看来,若是分出轻重……第一当属《算数与几何》,第二便是《归纳与演绎》,剩余之书居于这两者之后。前者是道,后者为术。”
看了一眼孙元化,徐光启递过去这两本书道:“初阳,你既然喜好这些东西,切记,先学道,后学术。道可衍术,术可推道,只是衍术易而推道难。”
“弟子记下了。”
“那些人临走之前,曾让我推荐几人去福建学这些科学之法。初阳,你可愿意学这些东西?”
孙元化几乎没有考虑,点头道:“弟子愿意。”
“既然如此,我有几句话要告诉你,你需要记住了。”
“是。”
“若以科学算数而论,分道术。若以治国而论,亦分道术。我们与他们道不同,可术却是通用的,这一点他们也没有反驳。我们以儒学为体,不可变更,这是治国之正道。记住,儒学为体,科学为用,补益王化方为正途。”
孙元化奇道:“恩师,那他们的治国之道又是什么?他们既不信圣人之言,又无佛法相救,且无耶教之义……弟子有些好奇。”
“不过是以利诱之,不可学。义利之辩,圣人已裁。我也只是听他们只言片语,虽然说是行禅让之事,不过是利益之争。再多的,我就不清楚了,也或许我也想不通。他们说起叫人去学科学的时候,也告诉我儒学为体科学为用,可我当时依旧犹豫不决。”
“恩师,为何犹豫?恩师不也是笃信天主吗?”
“大大不同。天主教徒,踪迹心事一无可疑,光明磊落,实皆圣贤之徒。教众修身以事天主。听闻咱们中国也有圣贤之教,也是修身事天的,所以理相均合。于是不远万里,履危蹈险,就是为了人人为善,印证天主爱人。”
徐光启哀声又道:“天主信徒,以昭事上帝为宗本,以保救身灵为切要,以忠孝慈爱为功夫,以迁善改过为入门,以忏悔涤除为进修,以升天之福为善之荣赏,以地狱永殃为恶之苦报。为的就是让人为善为真、除恶必尽,教化众人,正与儒学相辅,补住教化道德。儒近天主,天主辅儒,两道暗合,所以我们可以信奉天主,这是有益教化的好事,大补于世教圣人之言。”
“若人人信奉天主,则天下安矣。若人人遵守圣人之言,则天下定矣。互补互足,我为何要怕?”
“可那些人呢?相信人死之后物质不灭,俱为蝼蚁之食,无所畏惧,无所敬畏,无所信仰。所信奉者,不过是生前之利,身后之名。如此一来,若是人人如此,天下必然大乱!无所畏惧,自然无可劝告,这怎么能行?”
“若是愚妇野民,你和他们说行善可入天堂、为恶便堕地狱,他们岂不迁善改恶?若人人为善,这天下怎么能不安定?可他们那些人无所畏惧,无所敬畏,若是人人如此,又有多少罪恶之事?”
“我也问过他们,他们果然教化不足。少壮淫乐、商人爱钱、为官言利,当真是唯利是图,堕落败坏。为何会如此?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敬畏之心,没有圣人教化,享乐之风盛行,为蝇头小利不惜杀人放火……”
说到这,他又拿出一本书,名为《闽郡矿工请愿运动始末》道:“所谓一叶落而知秋至,他们送来的书显然都是精心挑选过的,虽然不多却可以蠡测到他们的方方面面。先不说聚众骚乱之事,就说因何骚乱?还不是因为没有圣人教化、没有天主之义,让那些矿主肆意妄为,吸血食肉。为何做的如此肮脏?因为他们只言利,而不言义!无所畏惧,不怕地狱轮回之苦,不读圣人之语,不懂仁义之心,所以血腥残暴与禽兽无异。”
孙元化偷眼看了一下那本书中随意的一页,只看到上面写着:“共和国是国人的国,生存权是国人的基本权利,假如生存都难以保证的时候……”
光影一闪,便翻了过去,只是这么一瞥已经被吓了一跳,心中狂乱无比。
于是连忙点头道:“弟子记下了。儒学为体,科学为用。他们有他们的道,我们有我们的道,各不相扰。学术而不学道。而科学又有道术之分,这又另说,与算学科学,先学道后学术。弟子谨记。”
…………
月余之后,以孙元化为首,好科学算数之上海、嘉定等地的年轻才俊,一共十二人,南下前往福建,以学这些夷术。
临行之前,徐光启再三叮嘱,不可忘却王化之道,众人一一答允。便拿了赞助的银钱,乘船南下。
十二只是巧合,恰好有这些人要去,或是喜欢这些学问,或是无心科举,或是被那些望远镜、照片之类的事物吸引……
走后不久,徐光启忽然心悸不安,却不知为何悸动南安,当夜读《圣经》,随意翻到一段,忽有所感。
马可福音,第十四章:他们坐席正吃的时候、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与我同吃的人要卖我了。他们就忧愁起来、一个一个的问他说、是我么。耶稣对他们说、是十二个门徒中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那个人……
或是巧合,或是谶语,徐光启大为不安,合经祷告……
十日后,孙元化带着书又一次来到徐光启的书房,此时徐光启正在翻阅一本用切音注音的字典类的工具书。
见孙元化到来,叫人上了茶,问道:“可有所得?”
孙元化摇头道:“恩师,弟子回去看了十日,还是不知道恩师的意思。以我看来,其中记载了十余仗,除此之外每一仗都比这一仗精彩。学生愚钝,实在不知道先生要说什么。”
徐光启叫他坐下,问道:“初阳以为自己若为共和国之将,可能打胜这一仗?”
见孙元化不答,徐光启笑道:“但说无妨。也不妨告诉你,我刚看的时候,也觉得自己若是为将,不但也能战而胜之,而且还能大胜。”
“弟子骄狂,其实也是这样想的。”
“哈哈哈哈……”
徐光启笑了几声,却没有责备或是嘲弄的意思,叹息道:“这才是我让你看的原因。便按这书中所载,此将犯了三处错。对方的将领纵然无孙吴之谋李廉之计,却也不是庸才。”
孙元化点点头,这一点他倒是极为赞同,那个败军之将把握战场时机的眼光独到,可以说能抓住的机会都抓住了。
“初阳啊,这才是可怕之处、可看之处、可叹之处啊。为什么机会都抓住了,但却输了?而这边明明错失了几次机会,却偏偏能打胜?书中说了,那共和之国输得起,而对方输不起,所以这一仗不需要大胜只需要惨胜,对方就再无扭转之力。”
说完翻开书中一处,指着几行字道:“短短一席话,就说左翼前出太远,以致被对方骑兵袭扰。可是左翼这群步兵立刻结阵,以火绳枪在死角,长矛密集结阵,大炮轰击。对方的将领虽然抓住了机会,也敏锐地派出了骑兵,可就是冲不破这群步兵的军阵,硬撑到了己方的骑兵来援……真难道还不可怕可读可叹吗?”
徐光启又道:“书上说,这就像是个孩童与大人厮打,这大人蠢笨,不习武艺,破绽跌出。孩子每次都能抓住机会,次次出手也都抓住了机会,可是有什么用呢?若是左翼被骑兵冲垮,全军危在旦夕,这个道理说都知道。这人不善奇谋,但善治军,所以这一战之后也被称作番邦名将,就在于此。为什么?因为对方没有冲垮他的左翼,所以奇谋在这里毫无用处。”
孙元化疑惑道:“恩师,弟子尝听人说,有国大事无如治民、用兵。以正治民,以奇用兵;正处常而奇处变,处常易而处变难。这为将之道,第一要务难道不是临机处变?”
“奇可辅正,不可谋正。初阳啊,你素好奇谋,诸生之中以你最喜欢军阵之事。所以我才让你看看这本书。夫子言,因材施教,正是这个意思。万万不要误入歧途。”
说完又翻到前面几页道:“你看看这名将领,都做了些什么事?修棱堡、练兵、钻研几何炮学、调运粮草,不好奇谋,可就是靠这几样,就成了名将。之前我问你,如果让你领兵,你也觉得你能做得更好,可这个前提是此人练兵有道。按那些人所说:因为这个人练兵导致了士兵坚韧,所以你上你也行。可若是没有此人练兵,你以为面对左翼被骑兵冲击的情况,还能坚守吗?”
“所以,此战之功,首在治国。国富民强、士卒用命,所以如他们所言,输得起,而对方输不起。其次,便在治军,即便换将依旧可胜,即便此将不善奇谋仍旧可以不败。最后,才在临机应变。这叫以势压人,无可奈何。”
孙元化思考半天,恍然道:“当年汉高封侯,以侯为首曹参居次。淮阴侯转战齐赵,屡收败军数月便可再战而成强军……这相隔万里,道理竟是一样的?”
“是啊,这也正是我最近苦恼的地方。那些人说,天地之间自有道理,这道理不可能在我大明适用,在他们那就不适用。如果在大明适用、在倭国适用、在佛郎机适用,到了他们那一样适用,那么就可以归纳总结出道理,甚至可以说这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徐光启叹道:“他们说,别的不知道,但有两样却是可以确定的。一是算数几何,二是科学。我翻看他们赠我的书籍,自始至终贯穿其中,越看越是折服越看越是心惊。”
“初始,我以为他们入了魔,凡是都要求个因为所以,哪怕是最简单的事也要求个因为所以。可后来与他们交流的越多,才明白正是这种凡是都要求个因为所以的入魔一般的心态,才让他们有此成就。初阳,你可曾想过为何桃李会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空中?”
孙元化摇头道:“不曾想过。这是天地之理,难道还需要想吗?”
“可是这些人就想了,而且给出了因为所以的解释。然后靠着这种解释,据说他们国内修订了大炮的施放之法,还算出了彗星降临之类的奇事。我也曾这么想过,这是天地之理,哪里需要去想?可他们却说因为所以才是天地之理,而我所说的天地之理只是一种描述。就如同……施肥可以让庄稼长得好,可为什么施肥会让庄稼长得好?为什么种豆之后再种麦,可以丰产?”
孙元化跟着长叹一声,又问道:“可这些东西,他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徐光启拿起一本名为《归纳与演绎》的书本道:“无非是求同、差异、共变、剩余……”
他又指着那些被当成礼物的书籍道:“这些书任何一本都可以日日观摩,但在我看来,若是分出轻重……第一当属《算数与几何》,第二便是《归纳与演绎》,剩余之书居于这两者之后。前者是道,后者为术。”
看了一眼孙元化,徐光启递过去这两本书道:“初阳,你既然喜好这些东西,切记,先学道,后学术。道可衍术,术可推道,只是衍术易而推道难。”
“弟子记下了。”
“那些人临走之前,曾让我推荐几人去福建学这些科学之法。初阳,你可愿意学这些东西?”
孙元化几乎没有考虑,点头道:“弟子愿意。”
“既然如此,我有几句话要告诉你,你需要记住了。”
“是。”
“若以科学算数而论,分道术。若以治国而论,亦分道术。我们与他们道不同,可术却是通用的,这一点他们也没有反驳。我们以儒学为体,不可变更,这是治国之正道。记住,儒学为体,科学为用,补益王化方为正途。”
孙元化奇道:“恩师,那他们的治国之道又是什么?他们既不信圣人之言,又无佛法相救,且无耶教之义……弟子有些好奇。”
“不过是以利诱之,不可学。义利之辩,圣人已裁。我也只是听他们只言片语,虽然说是行禅让之事,不过是利益之争。再多的,我就不清楚了,也或许我也想不通。他们说起叫人去学科学的时候,也告诉我儒学为体科学为用,可我当时依旧犹豫不决。”
“恩师,为何犹豫?恩师不也是笃信天主吗?”
“大大不同。天主教徒,踪迹心事一无可疑,光明磊落,实皆圣贤之徒。教众修身以事天主。听闻咱们中国也有圣贤之教,也是修身事天的,所以理相均合。于是不远万里,履危蹈险,就是为了人人为善,印证天主爱人。”
徐光启哀声又道:“天主信徒,以昭事上帝为宗本,以保救身灵为切要,以忠孝慈爱为功夫,以迁善改过为入门,以忏悔涤除为进修,以升天之福为善之荣赏,以地狱永殃为恶之苦报。为的就是让人为善为真、除恶必尽,教化众人,正与儒学相辅,补住教化道德。儒近天主,天主辅儒,两道暗合,所以我们可以信奉天主,这是有益教化的好事,大补于世教圣人之言。”
“若人人信奉天主,则天下安矣。若人人遵守圣人之言,则天下定矣。互补互足,我为何要怕?”
“可那些人呢?相信人死之后物质不灭,俱为蝼蚁之食,无所畏惧,无所敬畏,无所信仰。所信奉者,不过是生前之利,身后之名。如此一来,若是人人如此,天下必然大乱!无所畏惧,自然无可劝告,这怎么能行?”
“若是愚妇野民,你和他们说行善可入天堂、为恶便堕地狱,他们岂不迁善改恶?若人人为善,这天下怎么能不安定?可他们那些人无所畏惧,无所敬畏,若是人人如此,又有多少罪恶之事?”
“我也问过他们,他们果然教化不足。少壮淫乐、商人爱钱、为官言利,当真是唯利是图,堕落败坏。为何会如此?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敬畏之心,没有圣人教化,享乐之风盛行,为蝇头小利不惜杀人放火……”
说到这,他又拿出一本书,名为《闽郡矿工请愿运动始末》道:“所谓一叶落而知秋至,他们送来的书显然都是精心挑选过的,虽然不多却可以蠡测到他们的方方面面。先不说聚众骚乱之事,就说因何骚乱?还不是因为没有圣人教化、没有天主之义,让那些矿主肆意妄为,吸血食肉。为何做的如此肮脏?因为他们只言利,而不言义!无所畏惧,不怕地狱轮回之苦,不读圣人之语,不懂仁义之心,所以血腥残暴与禽兽无异。”
孙元化偷眼看了一下那本书中随意的一页,只看到上面写着:“共和国是国人的国,生存权是国人的基本权利,假如生存都难以保证的时候……”
光影一闪,便翻了过去,只是这么一瞥已经被吓了一跳,心中狂乱无比。
于是连忙点头道:“弟子记下了。儒学为体,科学为用。他们有他们的道,我们有我们的道,各不相扰。学术而不学道。而科学又有道术之分,这又另说,与算学科学,先学道后学术。弟子谨记。”
…………
月余之后,以孙元化为首,好科学算数之上海、嘉定等地的年轻才俊,一共十二人,南下前往福建,以学这些夷术。
临行之前,徐光启再三叮嘱,不可忘却王化之道,众人一一答允。便拿了赞助的银钱,乘船南下。
十二只是巧合,恰好有这些人要去,或是喜欢这些学问,或是无心科举,或是被那些望远镜、照片之类的事物吸引……
走后不久,徐光启忽然心悸不安,却不知为何悸动南安,当夜读《圣经》,随意翻到一段,忽有所感。
马可福音,第十四章:他们坐席正吃的时候、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与我同吃的人要卖我了。他们就忧愁起来、一个一个的问他说、是我么。耶稣对他们说、是十二个门徒中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那个人……
或是巧合,或是谶语,徐光启大为不安,合经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