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四柱账法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
一秒记住【97小说网 www.97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有老大关照的感觉可实在是太爽了!
李泰早猜到随着贺拔胜去世,诸如赵贵之类对他心存不善者怕就按捺不住要对他动手,而事实也的确如他所料,赵贵真的一脚踩进他为之准备的陷阱中。
他这里还在思忖对计,宇文泰却直接表示这件事跟他没关系,换言之别管赵贵怎么折腾,都别想就此伤害到李泰,直接在这件事给他加了一个无敌兼锁血的BUFF。
果然跟老大混才最靠谱,尽管李泰也不清楚赵贵是怎么告状的,又把自己牵连其中几深,但这些现在对他来说全都成了无效攻击,他在这件事情里只需要放心输出就好。
当然,接下来他也压根就不需要担任主攻手,自然会有人把赵贵恨到骨子里。总之他那柄宝刀有多耀眼,宇文护对赵贵的恨意就会有多深,李泰只需要适时点火就好。
离开直堂的时候,李泰还在考虑要不要先通知宇文护一声,让他能有所准备,或许还能挽回一些损失。
毕竟宇文泰这里也算是知会自己了,如果什么都不说的话,事后宇文护回想起来,怕是要记恨自己不肯提前通风报信。
不过在权衡一番后,李泰还是决定暂不告诉宇文护了。毕竟这件事一旦深查下去,就能发现宇文护也牵扯其中,叔侄俩难免就此进行沟通,宇文护也一定会将自己报信的事情告诉宇文泰。
别管他们叔侄之间会怎样沟通,但李泰口风不密的行为一定会给宇文泰留下一个恶劣的印象。到了那时候,也就别想再做领导的跟班秘书。
唉,对不住了萨保兄,虽然你是个潜力股,但你现在不顶用啊,我还是先跟大领导搞好关系再说其他吧。
无论这件事最后会如何发展,宇文护再想保留骊山这财源怕是做不到。由奢入俭难,李泰也不想就此跟宇文护交恶,倒是可以考虑更加长线的合作。
一边思忖着,他一边往墨曹官署走去,还没走进去,便听到里面非常热闹。
“李参军回来了!”
一名官署门前游走的吏员见到李泰向此走来,先向门内呼喊一声,然后便阔步迎上前来,对李泰的态度要比之前更加殷勤。
不旋踵,裴汉、薛慎等几人也都纷纷行出,看到这些同僚们热情洋溢的笑脸,李泰也不好询问他们是不是今天上午背地里骂过自己,入前摆手打着招呼。
“今日无论如何,李郎都要请客!满堂官吏等候至今,若不回应那就过分了!”
行台霸府说小不小、说大不大,李泰兼领记室的消息也早已经传回墨曹官署,薛慎等也没有责怪李泰又摸了一天鱼的事实,走上前来拍手迎接。
“应该的,应该的!幸得大行台赏识,承蒙众同僚包容,于情于理,都要与众同乐!”
李泰也不小气,微笑着点头应声,并给今日一餐定下八匹绢的标准。行台伙食供应也算物美价廉,这样一个标准哪怕再有蹭饭的过来,也是绰绰有余。
应付过同僚们的道贺,李泰又先往台府门庭,告诉等候在这里的随员们、自己近日都居住在行台官署中,并让他们去高仲密那里取三十匹绢过来。公事上既然还得继续挂机摸鱼,好歹也得给同事们吃大户的机会。
想了想之后,他还是低声吩咐家人关注一下贺拔家那两兄弟的消息,真要有什么大的变故,他这里也看看能不能照顾一下,顺便往赵贵那里扇风点火。
等到李泰返回官署时,台府公厨筹备的饮食已经陆续送来,众同僚们也已经在堂中坐定,并给李泰留出一个上首的席位。
行台官左倒是没有明确的品秩划分,但大大小小的曹属,参军职便有几十个,能够兼领记室的却只是少数。
就连裴汉和薛慎两人,望着李泰都是一脸的羡慕,至于其他下属们,就算心里埋怨李泰在署中只占位置不干活,这会儿也都不敢流露出来。
李泰倒也不是真的不做事,实在墨曹这些事务过于繁琐细碎,让他提不起认真对待的兴致。函授讲学算是署中比较重要的事情,但他本身的学术水平又是马马虎虎,无谓登台露怯。
不过今天跟大行台一番奏对,倒是让他大受鼓励,有的事情看起来不合俗常规矩,但未必就没有做的价值。
趁着两位参军都在堂上,李泰便凑近他俩席位说道:“考成新法实施以来,诸曹事务闲剧分明,文翰迭增,咱们墨曹也因此繁忙加剧……”
两人听到这话后便对视一眼,接着又都转头望向李泰,感情你还知道这事啊?
李泰无视他们各自眼神中的怨念,继续笑语道:“化繁为简、事有定格,这也是前事者见功的当然之法。两位有没有想过将诸事则一概框于格式,文有定式、事有定格?”
听到李泰这么说,两人都打起精神,薛慎先一步开口道:“李郎的意思是法你旧计,将诸文式一概如你所制计帐户籍一般,刻版叠印,分发诸曹?”
李泰闻言后便点点头,只是还没来得及继续阐述,裴汉已经摇头道:“此法说来简单,施行却难。计帐户籍文式单一,大半文字可以预先刻印。但诸曹事务繁杂多变,每事便需新章,如果尽付刻印则更繁琐,倒不如手抄便捷!”
“事或繁异,但理有相同,诸如苏尚书所造‘朱出墨入’新式,将诸繁琐一分为二。诸曹用事,凡所行文,无非呈上付下、左右移交。事之剧要,务必详实,事之闲杂,则就未必。剧要之事可以专事专文,闲杂之事则可一体纳之!”
考成法将诸曹事务等级分为剧要闲杂四等,能够划分为剧要的,自然是最为紧要、需要即刻处理的事情。但事之闲杂,相对而言则就没有那么重要,甚至大多数都是做也可、不做也可。
不可否认的是,闲杂事务其实占了行台各曹办公的大部分行政资源。
比如他们墨曹,每天都要检点库藏,盘查物料的出入,事务需要每天有人去做,结果也要逐日记载。大部分都是重复的内容,偶尔一两天不做或者做的不认真也不是大事,可若长时间积攒下来,就会形成大问题。
两人听到李泰这番讲解,各自也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只凭言语讲述,终究还是不够具体。
李泰见这两人也吃的差不多,便命人将桉上残留的饮食器皿撤走,又要来笔墨纸张,在纸上勾划一番,划定出四个栏目,分别写定“固有、新收、已支、见在”四个名目。
“旧所管计,唯收支余三类,计事唯此一则,无所述前启后。增此固有一则,前事有所述见,后事有所牵引。此为计帐新法一则,做事同样可以如此,凡所顽在可以单为一则,新事列定、事了勾除,余者留堂……”
李泰用作举例的,是从唐宋开始应用的四注账法,相对于收支余的三柱记账法,多出了一个“旧账余”的元素,这就把账目记载从很难追朔的单一事项转化为一个持续的动态收支过程。
应用在行政管理上,就是把一些固定的事情单独列出进行专项处理,行政主力则投入到新的事务处理中去,短时间不能处理完毕的事情再归入到固有事程中。
这大概就类似于后世行政单位中的黑匣子,很多初入职场的小年轻往往都有这种感觉,就单位里有同事上班下班,你根本不知道他在忙什么,好像一直在摸鱼混日子,但领导对他还很倚重。
将事情程式化的处理,并不意味着效率低下,而是为了保证基础行政力的同时,还能确保新增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一个团体之中,有人墨守成规、有人锐意进取,一个好的领导未必要事事打头阵的身先士卒,但必须要知人善任,有人守住基本盘,有人上前拼业绩。真要所有人都打了鸡血一样往前冲,那也不现实。
裴汉和薛慎在听完李泰的一番讲解之后,也都大受启发,忍不住便感慨道:“今日相谈一番,才知大行台何以独重李郎。但使胸有定计,何必事事争先?李郎不愧名门俊才、家学优秀,如此治事见识,实在让人钦佩不已。”
李泰对这番彩虹屁自是照单全收,又笑呵呵说道:“经义古之循德,吏术也是古之循法。与其教人应变万事之能,不如教之一事之定法。大行台所以设学于墨曹,虽有偶拾贤德之志,但也不失干吏群出之心。上上者,人间罕见,得于中下,已经可称教养见功。”
两人听到这番话,更是深思良久。李泰见状便也不再多说,你们好好想,想明白点我才好开辟印刷新业务。
然而正在这时候,墙外却传来一阵甲兵踏地声,声音由远及近,很快便听在墨曹官署门外。
李泰听到这声音,心里不免打起了鼓,大行台之所以留他台府自然也是存心包庇,难道赵贵竟然胆大妄为到率兵进入行台来抓他?这老小子不想活了?
有老大关照的感觉可实在是太爽了!
李泰早猜到随着贺拔胜去世,诸如赵贵之类对他心存不善者怕就按捺不住要对他动手,而事实也的确如他所料,赵贵真的一脚踩进他为之准备的陷阱中。
他这里还在思忖对计,宇文泰却直接表示这件事跟他没关系,换言之别管赵贵怎么折腾,都别想就此伤害到李泰,直接在这件事给他加了一个无敌兼锁血的BUFF。
果然跟老大混才最靠谱,尽管李泰也不清楚赵贵是怎么告状的,又把自己牵连其中几深,但这些现在对他来说全都成了无效攻击,他在这件事情里只需要放心输出就好。
当然,接下来他也压根就不需要担任主攻手,自然会有人把赵贵恨到骨子里。总之他那柄宝刀有多耀眼,宇文护对赵贵的恨意就会有多深,李泰只需要适时点火就好。
离开直堂的时候,李泰还在考虑要不要先通知宇文护一声,让他能有所准备,或许还能挽回一些损失。
毕竟宇文泰这里也算是知会自己了,如果什么都不说的话,事后宇文护回想起来,怕是要记恨自己不肯提前通风报信。
不过在权衡一番后,李泰还是决定暂不告诉宇文护了。毕竟这件事一旦深查下去,就能发现宇文护也牵扯其中,叔侄俩难免就此进行沟通,宇文护也一定会将自己报信的事情告诉宇文泰。
别管他们叔侄之间会怎样沟通,但李泰口风不密的行为一定会给宇文泰留下一个恶劣的印象。到了那时候,也就别想再做领导的跟班秘书。
唉,对不住了萨保兄,虽然你是个潜力股,但你现在不顶用啊,我还是先跟大领导搞好关系再说其他吧。
无论这件事最后会如何发展,宇文护再想保留骊山这财源怕是做不到。由奢入俭难,李泰也不想就此跟宇文护交恶,倒是可以考虑更加长线的合作。
一边思忖着,他一边往墨曹官署走去,还没走进去,便听到里面非常热闹。
“李参军回来了!”
一名官署门前游走的吏员见到李泰向此走来,先向门内呼喊一声,然后便阔步迎上前来,对李泰的态度要比之前更加殷勤。
不旋踵,裴汉、薛慎等几人也都纷纷行出,看到这些同僚们热情洋溢的笑脸,李泰也不好询问他们是不是今天上午背地里骂过自己,入前摆手打着招呼。
“今日无论如何,李郎都要请客!满堂官吏等候至今,若不回应那就过分了!”
行台霸府说小不小、说大不大,李泰兼领记室的消息也早已经传回墨曹官署,薛慎等也没有责怪李泰又摸了一天鱼的事实,走上前来拍手迎接。
“应该的,应该的!幸得大行台赏识,承蒙众同僚包容,于情于理,都要与众同乐!”
李泰也不小气,微笑着点头应声,并给今日一餐定下八匹绢的标准。行台伙食供应也算物美价廉,这样一个标准哪怕再有蹭饭的过来,也是绰绰有余。
应付过同僚们的道贺,李泰又先往台府门庭,告诉等候在这里的随员们、自己近日都居住在行台官署中,并让他们去高仲密那里取三十匹绢过来。公事上既然还得继续挂机摸鱼,好歹也得给同事们吃大户的机会。
想了想之后,他还是低声吩咐家人关注一下贺拔家那两兄弟的消息,真要有什么大的变故,他这里也看看能不能照顾一下,顺便往赵贵那里扇风点火。
等到李泰返回官署时,台府公厨筹备的饮食已经陆续送来,众同僚们也已经在堂中坐定,并给李泰留出一个上首的席位。
行台官左倒是没有明确的品秩划分,但大大小小的曹属,参军职便有几十个,能够兼领记室的却只是少数。
就连裴汉和薛慎两人,望着李泰都是一脸的羡慕,至于其他下属们,就算心里埋怨李泰在署中只占位置不干活,这会儿也都不敢流露出来。
李泰倒也不是真的不做事,实在墨曹这些事务过于繁琐细碎,让他提不起认真对待的兴致。函授讲学算是署中比较重要的事情,但他本身的学术水平又是马马虎虎,无谓登台露怯。
不过今天跟大行台一番奏对,倒是让他大受鼓励,有的事情看起来不合俗常规矩,但未必就没有做的价值。
趁着两位参军都在堂上,李泰便凑近他俩席位说道:“考成新法实施以来,诸曹事务闲剧分明,文翰迭增,咱们墨曹也因此繁忙加剧……”
两人听到这话后便对视一眼,接着又都转头望向李泰,感情你还知道这事啊?
李泰无视他们各自眼神中的怨念,继续笑语道:“化繁为简、事有定格,这也是前事者见功的当然之法。两位有没有想过将诸事则一概框于格式,文有定式、事有定格?”
听到李泰这么说,两人都打起精神,薛慎先一步开口道:“李郎的意思是法你旧计,将诸文式一概如你所制计帐户籍一般,刻版叠印,分发诸曹?”
李泰闻言后便点点头,只是还没来得及继续阐述,裴汉已经摇头道:“此法说来简单,施行却难。计帐户籍文式单一,大半文字可以预先刻印。但诸曹事务繁杂多变,每事便需新章,如果尽付刻印则更繁琐,倒不如手抄便捷!”
“事或繁异,但理有相同,诸如苏尚书所造‘朱出墨入’新式,将诸繁琐一分为二。诸曹用事,凡所行文,无非呈上付下、左右移交。事之剧要,务必详实,事之闲杂,则就未必。剧要之事可以专事专文,闲杂之事则可一体纳之!”
考成法将诸曹事务等级分为剧要闲杂四等,能够划分为剧要的,自然是最为紧要、需要即刻处理的事情。但事之闲杂,相对而言则就没有那么重要,甚至大多数都是做也可、不做也可。
不可否认的是,闲杂事务其实占了行台各曹办公的大部分行政资源。
比如他们墨曹,每天都要检点库藏,盘查物料的出入,事务需要每天有人去做,结果也要逐日记载。大部分都是重复的内容,偶尔一两天不做或者做的不认真也不是大事,可若长时间积攒下来,就会形成大问题。
两人听到李泰这番讲解,各自也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只凭言语讲述,终究还是不够具体。
李泰见这两人也吃的差不多,便命人将桉上残留的饮食器皿撤走,又要来笔墨纸张,在纸上勾划一番,划定出四个栏目,分别写定“固有、新收、已支、见在”四个名目。
“旧所管计,唯收支余三类,计事唯此一则,无所述前启后。增此固有一则,前事有所述见,后事有所牵引。此为计帐新法一则,做事同样可以如此,凡所顽在可以单为一则,新事列定、事了勾除,余者留堂……”
李泰用作举例的,是从唐宋开始应用的四注账法,相对于收支余的三柱记账法,多出了一个“旧账余”的元素,这就把账目记载从很难追朔的单一事项转化为一个持续的动态收支过程。
应用在行政管理上,就是把一些固定的事情单独列出进行专项处理,行政主力则投入到新的事务处理中去,短时间不能处理完毕的事情再归入到固有事程中。
这大概就类似于后世行政单位中的黑匣子,很多初入职场的小年轻往往都有这种感觉,就单位里有同事上班下班,你根本不知道他在忙什么,好像一直在摸鱼混日子,但领导对他还很倚重。
将事情程式化的处理,并不意味着效率低下,而是为了保证基础行政力的同时,还能确保新增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一个团体之中,有人墨守成规、有人锐意进取,一个好的领导未必要事事打头阵的身先士卒,但必须要知人善任,有人守住基本盘,有人上前拼业绩。真要所有人都打了鸡血一样往前冲,那也不现实。
裴汉和薛慎在听完李泰的一番讲解之后,也都大受启发,忍不住便感慨道:“今日相谈一番,才知大行台何以独重李郎。但使胸有定计,何必事事争先?李郎不愧名门俊才、家学优秀,如此治事见识,实在让人钦佩不已。”
李泰对这番彩虹屁自是照单全收,又笑呵呵说道:“经义古之循德,吏术也是古之循法。与其教人应变万事之能,不如教之一事之定法。大行台所以设学于墨曹,虽有偶拾贤德之志,但也不失干吏群出之心。上上者,人间罕见,得于中下,已经可称教养见功。”
两人听到这番话,更是深思良久。李泰见状便也不再多说,你们好好想,想明白点我才好开辟印刷新业务。
然而正在这时候,墙外却传来一阵甲兵踏地声,声音由远及近,很快便听在墨曹官署门外。
李泰听到这声音,心里不免打起了鼓,大行台之所以留他台府自然也是存心包庇,难道赵贵竟然胆大妄为到率兵进入行台来抓他?这老小子不想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