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
一秒记住【97小说网 www.97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九四二年春,为了总结南庄一带地道挖得好的经验,道静决定顺便去看看儿子方方。
她向小冯透露这个心愿没有两天,忽然,两双虎头绣花小棉鞋,几件红花绿叶的小棉袄,碎花带点儿的小棉裤,一顶蓝绸子绣着黄色虎头的燕尾巴小棉帽,还有孩子爱吃的花花绿绿的一包糖球儿,整齐地码在一个花布包袱皮上,端端正正搁在炕头上,旁边还有两个玩具--拨浪鼓和布老虎。
道静回屋,见到这些衣物和玩具,
觉得挺奇怪,抬头向坐在炕上窗前的小冯一望,见她正把双手藏在身后,扭捏地笑着,就更加奇怪。
"小冯,干什么哪?这一包袱东西是哪儿来的?"
"姐,你问这些干什么?我不知从哪儿飞来的。"
"小丫头,又调皮了。伸出手来--我看看。"
"又不是给你的,你看什么!"小冯噘着鲜红的小嘴,把双手从背后伸出来。原来,她在用四根自行车上的辐条改成的毛线针,织着一件小红毛线衣。
"好些日子没见着方方了,我可想他呢。咱们去看他,不能空着手儿。这不,汪金枝大姐、小曼、关大妈,赶着给方方做了袄裤、鞋帽儿。我有件破毛衣--还是苗虹姐年前给我的呢,我拆了给方方织件毛线衣。姐,我不会织,刚学的,你看是这样织么?"
道静拿起小红毛衣一看,一针针密密匝匝,织得还挺似模似样的。她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心里热得发酸。看见那些小棉衣棉裤,一片花花绿绿,不知是对孩子深深的眷恋,还是对人们关心她和孩子的感激,她紧握着小冯的手,眼圈红了。这时,她立刻想起柳明来。如果她还活着,她一定会给方方带些小孩常用的药品去,还可能跟她一起去看方方。她在被审查时生下方方,多亏和柳明在一起,她为自己接生,替自己喂养、照顾、护理早生的婴儿。如果不是她,方方也许根本不能成活忽然,道静眼前晃动起一根长长的带子--这是用衣服撕成的带子。那么白,白得耀眼;她那俊秀的脸也像带子一样雪白道静不能忘掉柳明,她有点像林红,在心上留下崇高洁白的印象。她是代替自己毅然去死的。她和白士吾这个特务斗争到最后,舍弃物质的引诱、爱情的钓饵、生命的享受,是用衣服撕成的带子从容吊死自己的她只有二十二岁,多么年轻,多么宝贵的生命啊!她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想着,道静呆呆地望着炕上那些孩子的衣物想着。不知不觉又去摸自己身上的毛背心--林红留给她的这件宝物。每当感情激动时,她就穿在身上。自从听到柳明牺牲的消息,她又把它穿在贴身的内衣上,片刻不离。
"姐,你又想柳姐姐了吧?"小冯的眼睛也红了,声音哽咽着,"曹书记不是托人找回她的尸首,用棺木装好,埋在尤庄村东了么。姐,你别难受。想想曹书记,他比你更难受。听说一有点时间,他就跑到她的坟前去哭"
小冯的话使道静一阵惭愧、内疚。为了工作,她常常寡情,包括对儿子方方,已经快四个月了,都没有去看看他。怪不得江华埋怨她。经小冯一说,她想起柳明尸体抬回安葬的那天,她因过度悲伤,突然休克,竟没能赶去向她的遗体告别。她对不起柳明,也对不起曹鸿远。
道静正坐在屋里思潮起伏时,几个妇女走进屋里来。
汪金枝抱着个漂亮的、约莫六七个月的小女婴跑在头里,进了屋,把孩子往炕上一放,一把拉住道静的手,哭了起来:
"林大妹子,咱柳妹子怎么命这么苦啊!年纪轻轻的,还没跟曹书记团圆,就叫汉奸特务逼死啦!你们姐俩长得好像,一见你我就想起她,忍不住伤心落泪啊"
汪金枝一哭,几个年轻的村妇救会干部也全泪眼汪汪。刘秀芝一把拉住汪金枝,数落起来:
"金枝,你看,咱林县长眼睛红红的,够难受的啦,怎么你也跑到这儿哭鼻子啦。别凑热闹了,林县长多忙,咱们把给小方方吃的东西放下,看县长一眼就走吧。"
汪金枝顺从地抱起炕上的孩子,对道静说,
"穷乡村子没好东西,你把这些红糖、白糖、几个糖球儿,几包果子(点心)带给小方方,带去我们姐妹们的一点心意。等你回来,俺们还得来看看你,听你说说小方方可结实,长得多高多大了。"
道静感激地望着汪金枝俊俏的瓜子脸,伸手逗逗她怀中的小女孩:
"马大队长受训去了,有信来么?你们的女儿小美子真是越长越美了。"
汪金枝破涕为笑,把手一摆:"他一下还回不来哩。"说着,领着几个妇女干部走出屋去。
把工作料理妥当,一个黄昏,道静带着小冯出发去看儿子。吴大山老人听说了,也跑了来,一定要送道静去看方方。小冯背着马枪,吴老汉背起装着同志们、乡亲们送给方方衣物的捎马子,道静不时摸摸腰上的手枪,一起上了路。他们时而走道沟,时而走村路,绕过三个岗楼,几十里路整整走了一夜。天亮前,他们赶到奶母家中。
快要到村时,道静仿佛去会见情人般,心激动得怦怦乱跳,浑身忍不住颤抖。"儿子--我的宝贝儿子方方,妈妈就要见到你啦--就要拥抱你啦我的儿子--儿子--方方"
进到南庄葛有福家的小篱笆院里,林道静又恢复了冷静、安详的神态。她向奶母夫妇和他们的老人问候致谢之后,才去抱起坐在炕上的方方。可是孩子不认识这个陌生人,见道静要抱他,就向奶母怀里钻,咿咿呀呀说着叫人听不懂的话。当道静把他强抱在怀里时,他哇地大声哭起来。道静只好把他送回奶母的怀里,用小拨浪鼓和布老虎哄他玩。他瞪大圆圆的眼睛,望着玩具,拿起玩具,最后笑着玩了,就是不理他的母亲。
午后,等孩子睡熟了,道静才伏在炕上,轻轻吻着孩子的额头、脸蛋、嘴唇、小手。她好快活!禁不住喃喃低语:"方方,我的小方方,妈妈又看见你了!"说着,苍白的脸上漾出幸福的笑容。太累了,她终于紧挨着孩子沉沉睡去。
方方醒来,渐渐和妈妈熟了。道静坐在炕上抱起已有十多斤重的孩子,搂在怀里教他说话:
"方方,你是小方方吧?叫妈妈,我是妈妈。"她用手指着身边的奶母,"她是娘,你叫娘,也叫妈妈"
孩子从来没有玩过玩具。见到粗糙的布老虎、拨浪鼓,高兴得咿呀乱叫。他用小手摇着拨浪鼓,听见奇怪的波浪--波浪的响声,笑得合不拢嘴。他揪布老虎的耳朵,一泡尿尿湿了老虎的身子,他张开圆润的小嘴咯咯地笑了。道静完全沉醉在和方方相处的欢乐中。吴大山老人由男主人的父亲陪着喝茶、说话;小冯也是不离方方的左右,一个劲地逗着他玩。
"姐,你看方方长得多像你,不像他爸。"小冯的话蓦地使道静心里一动--不像他爸,大概是有道理的:当她怀孕后,正是和江华矛盾加深时。那时,她也有女人的柔情,但这柔情给予的不是江华--孩子的爸,而是另一个人--她永远不能忘怀的卢嘉川。现在,他在哪儿?噢,他在忙着给各县的县大队整训。自从那天--永远不会忘掉的那短短的一霎间,她的命运似乎改变了:随着他的吻,她的心、她的命运都深深镂刻在那个吻上。她时时感到意料不到的幸福的冲击。她排除了一切苦恼,只有一个意念清晰地浮在脑际:
"我只要他的心,我得到了!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孩子不像江华,很可能像她梦魂牵绕的卢嘉川。这不奇怪,奶母的形象都能改变孩子的长相,更何况孩子在母腹中所受的感情和意念的影响呢。
夜晚,孩子居中,奶母和道静一边一个紧挨着睡在炕上。能挨着方方睡上一两夜,是道静近些时梦寐以求的憧憬,如今实现了,她好快活!睡梦中,她仿佛还搂着方方,搂得紧紧的,喃喃着:
"方方,方方,孩子,妈妈可看见你了!"
"通通!通通!"突然,一阵沉重紧急的敲门声,把道静、小冯和奶母都惊醒了。道静、小冯警惕性高,她们怕敌人拂晓包围,来不及穿衣,从来都是和衣而睡。这时都一骨碌翻身坐起,还没容道静询问,二十多岁的男主人葛有福从对面屋里蹿到道静身边,惊惶地说:
"县长,有情况!八路军敲门都文气。只有鬼子白脖儿敲门才这么凶急怎么办?我家有地道--就在这灶炕下边有出入口。您和小冯快钻进去!"
"一定是敌人。姐,咱们跑不出去了,快下地道吧!"小冯催促着。
"那得带着方方。奶娘你跟方方咱们一起下地道吧!还有吴大伯也下去。"道静说。
"那当然。你跟方方可不能让鬼子逮住。我也是。"奶妈抓了几块尿布准备下地道。
"我是民兵,有任务,你们快下!"男主人葛有福说罢,麻利地搬开外间屋里的一口大锅,几个人相跟着钻进锅下边黑黑的洞口。道静紧抱着熟睡的方方先钻进去;小冯、奶母、吴大山三个人不过一两分钟全陆续进了地道。葛有福把大锅原样放回,又急忙去收拾炕上的被褥,然后和父亲--五十岁的老自卫队员,一起从后墙跳出院去。
道静几个人进洞后,里面一片漆黑,又潮又湿的霉气扑鼻而来。奶娘在前领路,道静紧抱住方方,匍匐着身体,慢慢前进。弯曲的地道忽上忽下,很难走,几乎都在低矮潮湿的土地上爬行。情况紧,进洞太匆忙,连根火柴都没带,几个人只好摸索着一步一步地龟步匍行。
"大嫂,这地道不是通村外么?"道静气喘吁吁问奶母。奶母做了肯定的回答后,几个人继续向前爬。小冯几次要抱过方方,道静不肯,坚持自己抱着。孩子觉得滞闷,哭了几声就又睡着了。
好像掉入万丈深渊,世界一片黑暗。
地道里空气稀薄,窒闷,憋气。人们只得大口喘着气时停时走,爬行--停住--爬行--停住。地道有时宽些,有时很窄,尤其通过为了防毒防火的翻眼时,更窄更陡。吴大山气喘心慌,憋得难受,他只顾爬着,顾不得说话。奶母虽然年轻体健,且曾参与挖过这地道,可是地形不熟,只能在前边摸索着走一截,也要大口喘一阵气。
"大嫂,咱们不走了,在这地方停下来听听动静不好么?"道静抱着孩子大口喘息着说。路难走,她怕洞壁上的土块打着孩子,不时用手护着方方的头部,累得不愿走了。
"不行!"奶母喘着气说,"你们听,上边准是鬼子在找地道口,用大棍子敲打地面呢。咱们爬到村外就保险了。县长,你累了,我来抱孩子。"
"不用,大嫂,还是我来抱。趁着孩子认不出人来,让我多抱他一会儿吧。"道静说着,掉下泪来。
这个县边边上的小村子,道静只来过一趟,住了一夜就走了。地形不熟,这地道里的情况和地道上面经过哪些人家的情况更不清楚。她只能听奶母的,爬到村外洞口边,敌人退走了,马上可以出洞--这是奶母的男人葛有福在她们临钻洞时叮嘱过的。咬着牙爬吧。有时经过墙角边的气眼(出气孔),一股微细的冷气吹了进来,这老少五个人就坐在这气眼边多吸上几口空气,滞闷、气短的缺氧状况才好一些。坐在这潮湿的地道上吸氧时,奶母就把方方抱过去解开怀让孩子吃奶。不知怎的,也许气闷发晕吧,孩子只吸几口奶就不吃了,又昏睡了。道静见孩子不闹,又把他抱回自己的怀抱里。她想,在奶母家只能住两天,县里情况越发紧张了,有些村的上层准备成立"维持会"、"新民会",我们的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政策,有的富户又想推翻。为此,她得赶快回到中心地带和老曹等干部研究进一步的对策。自然,这一别,又不知哪一天才能见到方方。为此,即使在黑暗的看不见方方模样的地道里,她也要把孩子紧紧搂住。
"哎哟!"奶母在前面忽地一声惊呼,紧挨着她的道静,随着奶母的呼声,咕咚一声几乎和奶母一起掉在一个深坑里。坑里有水,冷澈肌肤。小冯一下蹿到坑边,惊慌地喊道:
"林姐,你们掉在坑里了?深不深?我也下去吧?"
"小冯,不要下来,水不深,不要紧的。你把马枪放下来,我们拉住枪,你跟吴大伯一块儿拉我们上去。"
鞋袜裤子全湿透了,带着浑身的泥水,道静把方方放在背后,脱下一件单衣紧紧系住他,然后使尽全身力气拉住小冯的枪上到坑边。奶母也跟着被拉了上来。道静坐在坑边喘了一阵,把孩子从背后解下来,抱在怀里。他不哭不闹,仍熟睡着。绕过水坑,从另一条小地道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们终于爬到一截较宽也较高的地道里。这里忽然有了人声,唧唧喳喳的,听声音,多半是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也有声音苍老的老太太、老头儿。道静等五个人被挤得不能再向前走了。正要和这些人搭话,忽然洞顶发出嗵嗵的巨响,是用大镐刨土的声音。人群里爆发了惊惶、轻微的呼喊:
"坏啦,鬼子在上边刨地道啦!"
"哎呀!土都震落下来了,咱们快躲开这儿!"
人们开始在地道里惊慌四散,要逃离这块危险地带。可是黑、阴冷冷,地道是一截直筒子,人们在这不过三米的筒子里乱窜,越想快走开,你拥我挤,越走不开。道静抱着方方被挤在人群中,人群一片惊慌,谁也顾不得说话。
"哇,哇,哇。"抱在道静怀里的方方,这时忽然大声啼哭起来。是饿?是尿湿了,沤得难受?道静抬头望望一小块透着光亮的地面,再碰碰身边拥挤的逃难者,吓得心头噗噗乱跳。
"坏了!方方此刻怎么能哭!声音传到地面上--这些人的生命--危险!"
"哎呀,我说带孩子的娘儿们啊,快把孩子的嘴堵上!鬼子听见孩子的哭声,咱们全别想活啦!"人群中有个老人发出怕人的轻讹声。
敌人在地面上,正在这儿捅捅、那儿捅捅地寻找地道的突破口。人们虽然在地道里这儿奔、那儿挤,复杂的地道一时仍然找不到通道口。奶母、小冯这时都不知被挤到哪边去了。听见怀里的方方还在啼哭,道静下意识地用一只手捂住孩子的嘴--不行,孩子哭得更凶了。人群里的吆喝、制止声也更多了。道静紧咬住嘴唇,什么也顾不得想,猛地一按--一只手重重地按在方方的小嘴上,孩子立刻不出声了。怕孩子再哭,道静不松手,仍然紧紧按住孩子的嘴。
人群慢慢疏散了,地面的嗵嗵挖土声也微弱下来。道静捂住儿子的小嘴没有松手。
小冯、奶母找到了道静。
"姐,你怎么啦?咱们走吧。有个老大爷,知道怎么找到村外的出口,咱们跟着他走。"
道静长长吁了一口气,慢慢把手从方方的嘴边移开,机械地跟着同行的人向外爬。
方方仍被紧紧搂在母亲的怀抱中。
他们终于爬到村外的洞口边。洞口是在一个大麦秸垛下面隐蔽着,只要把洞口的一块大石板掀开,人们即可探身爬出洞外。
领路的老者和奶母先走到洞边,两个人轻轻掀开石板的一条缝,向外张望、谛听。奇怪,好奇怪!怎么什么声音也没有?什么动静也没有?四野静悄悄。细听村里除了有些地方冒着黑烟,也没有声响。
怎么回事,如果敌人走了,奶爹葛有福怎么没来喊他们、接他们出洞呢?这情况,使几个人蹲在洞口边不敢动弹。
看看太阳已经西沉,几个人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小冯让奶母闪开身,她猫腰上前,轻轻把石板掀开一条缝缝向外望望听听,还是没有声息。她要上去,道静拦住她,叫大家再等等看。
这长时间孩子不哭不闹了,道静把方方摇摇,想把孩子送到奶母怀里,叫他吃点奶。可是转念,奶母也累坏了,况且这长时间水米未沾牙,又饿又渴,奶母怎么还有奶水?道静不好意思把方方送给奶母,仍自己抱着。人们蹲坐在洞口边,不能出洞外去,又烦又无聊。道静随意把脸偎在方方的脸上,突然惊悸地喊了一声:
"方方--他怎么没有气啦!?"
"啊!啊没气啦?"小冯、奶母同时用手去摸方方的鼻息,果然停止了呼吸。摸摸身子,已是冰凉。
方方死了。
当道静清醒过来的时候,天大黑了。一盏小豆油灯照得屋里黑影幢幢。她倒在炕上听见奶母在悲声啼哭,看见方方安静地躺在她的身边。像在梦中,她努力回忆着发生的一切--一切那么真切,又那么模糊。守在她头边的小冯见她醒过来,喊了声:
"姐,你醒过来啦?--快把我吓死了!没想到奶爹也叫鬼子杀死啦!吴大伯也病了"
"方方呢,我的儿子呢?"道静伸出双手要抱方方。
"姐,方方憋死了--是你用手把他捂死的吧?你看,他脸憋得青紫"小冯边哭边说。
"啊,是我自己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道静喊了一声又不出声了。
等她又清醒时,一阵哭声弥漫在奶母家的每一个角落。奶母和她的公婆,还有邻居们都在放声痛哭。道静迷迷糊糊看到地上一块门板上,躺着一个血肉模糊的男人;再向身边一望,她的小方方离她不远,那么安静地躺在炕上一动不动。她带来的拨浪鼓和布老虎,还有那包花花绿绿的小衣裤都散乱地堆在他的身边。
道静周身一阵痉挛,转身把僵硬的方方紧抱在怀里,捧着儿子的脸,吻了又吻轻轻地用手指摸着他的脸、他的眼睛、他的鼻子。当摸到儿子的小嘴时,她惊恐地缩回手来:"是我杀死的!是我害死的--我把自己最爱的儿子捂死了"道静梦呓似的喃喃着。眼里没有一滴泪,脸色煞白煞白,像雪样的白。抱着方方愣了一会儿,忽然放下方方,跳下炕,扑向门板上躺着的奶爹葛有福,在他身边呆呆地站着,站了好长时间,忽然喃喃道:
"葛有福同志,你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子"说着,道静一把攥住身边的奶母--年轻、温存的农妇的手,放声地大哭起来。
屋里一片哭声。南庄整个村庄一片哭声--日本帝国主义这次扫荡杀死了南庄四十六名无辜的老百姓,小小的村庄被烧掉了一半房屋。
一九四二年春,为了总结南庄一带地道挖得好的经验,道静决定顺便去看看儿子方方。
她向小冯透露这个心愿没有两天,忽然,两双虎头绣花小棉鞋,几件红花绿叶的小棉袄,碎花带点儿的小棉裤,一顶蓝绸子绣着黄色虎头的燕尾巴小棉帽,还有孩子爱吃的花花绿绿的一包糖球儿,整齐地码在一个花布包袱皮上,端端正正搁在炕头上,旁边还有两个玩具--拨浪鼓和布老虎。
道静回屋,见到这些衣物和玩具,
觉得挺奇怪,抬头向坐在炕上窗前的小冯一望,见她正把双手藏在身后,扭捏地笑着,就更加奇怪。
"小冯,干什么哪?这一包袱东西是哪儿来的?"
"姐,你问这些干什么?我不知从哪儿飞来的。"
"小丫头,又调皮了。伸出手来--我看看。"
"又不是给你的,你看什么!"小冯噘着鲜红的小嘴,把双手从背后伸出来。原来,她在用四根自行车上的辐条改成的毛线针,织着一件小红毛线衣。
"好些日子没见着方方了,我可想他呢。咱们去看他,不能空着手儿。这不,汪金枝大姐、小曼、关大妈,赶着给方方做了袄裤、鞋帽儿。我有件破毛衣--还是苗虹姐年前给我的呢,我拆了给方方织件毛线衣。姐,我不会织,刚学的,你看是这样织么?"
道静拿起小红毛衣一看,一针针密密匝匝,织得还挺似模似样的。她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心里热得发酸。看见那些小棉衣棉裤,一片花花绿绿,不知是对孩子深深的眷恋,还是对人们关心她和孩子的感激,她紧握着小冯的手,眼圈红了。这时,她立刻想起柳明来。如果她还活着,她一定会给方方带些小孩常用的药品去,还可能跟她一起去看方方。她在被审查时生下方方,多亏和柳明在一起,她为自己接生,替自己喂养、照顾、护理早生的婴儿。如果不是她,方方也许根本不能成活忽然,道静眼前晃动起一根长长的带子--这是用衣服撕成的带子。那么白,白得耀眼;她那俊秀的脸也像带子一样雪白道静不能忘掉柳明,她有点像林红,在心上留下崇高洁白的印象。她是代替自己毅然去死的。她和白士吾这个特务斗争到最后,舍弃物质的引诱、爱情的钓饵、生命的享受,是用衣服撕成的带子从容吊死自己的她只有二十二岁,多么年轻,多么宝贵的生命啊!她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想着,道静呆呆地望着炕上那些孩子的衣物想着。不知不觉又去摸自己身上的毛背心--林红留给她的这件宝物。每当感情激动时,她就穿在身上。自从听到柳明牺牲的消息,她又把它穿在贴身的内衣上,片刻不离。
"姐,你又想柳姐姐了吧?"小冯的眼睛也红了,声音哽咽着,"曹书记不是托人找回她的尸首,用棺木装好,埋在尤庄村东了么。姐,你别难受。想想曹书记,他比你更难受。听说一有点时间,他就跑到她的坟前去哭"
小冯的话使道静一阵惭愧、内疚。为了工作,她常常寡情,包括对儿子方方,已经快四个月了,都没有去看看他。怪不得江华埋怨她。经小冯一说,她想起柳明尸体抬回安葬的那天,她因过度悲伤,突然休克,竟没能赶去向她的遗体告别。她对不起柳明,也对不起曹鸿远。
道静正坐在屋里思潮起伏时,几个妇女走进屋里来。
汪金枝抱着个漂亮的、约莫六七个月的小女婴跑在头里,进了屋,把孩子往炕上一放,一把拉住道静的手,哭了起来:
"林大妹子,咱柳妹子怎么命这么苦啊!年纪轻轻的,还没跟曹书记团圆,就叫汉奸特务逼死啦!你们姐俩长得好像,一见你我就想起她,忍不住伤心落泪啊"
汪金枝一哭,几个年轻的村妇救会干部也全泪眼汪汪。刘秀芝一把拉住汪金枝,数落起来:
"金枝,你看,咱林县长眼睛红红的,够难受的啦,怎么你也跑到这儿哭鼻子啦。别凑热闹了,林县长多忙,咱们把给小方方吃的东西放下,看县长一眼就走吧。"
汪金枝顺从地抱起炕上的孩子,对道静说,
"穷乡村子没好东西,你把这些红糖、白糖、几个糖球儿,几包果子(点心)带给小方方,带去我们姐妹们的一点心意。等你回来,俺们还得来看看你,听你说说小方方可结实,长得多高多大了。"
道静感激地望着汪金枝俊俏的瓜子脸,伸手逗逗她怀中的小女孩:
"马大队长受训去了,有信来么?你们的女儿小美子真是越长越美了。"
汪金枝破涕为笑,把手一摆:"他一下还回不来哩。"说着,领着几个妇女干部走出屋去。
把工作料理妥当,一个黄昏,道静带着小冯出发去看儿子。吴大山老人听说了,也跑了来,一定要送道静去看方方。小冯背着马枪,吴老汉背起装着同志们、乡亲们送给方方衣物的捎马子,道静不时摸摸腰上的手枪,一起上了路。他们时而走道沟,时而走村路,绕过三个岗楼,几十里路整整走了一夜。天亮前,他们赶到奶母家中。
快要到村时,道静仿佛去会见情人般,心激动得怦怦乱跳,浑身忍不住颤抖。"儿子--我的宝贝儿子方方,妈妈就要见到你啦--就要拥抱你啦我的儿子--儿子--方方"
进到南庄葛有福家的小篱笆院里,林道静又恢复了冷静、安详的神态。她向奶母夫妇和他们的老人问候致谢之后,才去抱起坐在炕上的方方。可是孩子不认识这个陌生人,见道静要抱他,就向奶母怀里钻,咿咿呀呀说着叫人听不懂的话。当道静把他强抱在怀里时,他哇地大声哭起来。道静只好把他送回奶母的怀里,用小拨浪鼓和布老虎哄他玩。他瞪大圆圆的眼睛,望着玩具,拿起玩具,最后笑着玩了,就是不理他的母亲。
午后,等孩子睡熟了,道静才伏在炕上,轻轻吻着孩子的额头、脸蛋、嘴唇、小手。她好快活!禁不住喃喃低语:"方方,我的小方方,妈妈又看见你了!"说着,苍白的脸上漾出幸福的笑容。太累了,她终于紧挨着孩子沉沉睡去。
方方醒来,渐渐和妈妈熟了。道静坐在炕上抱起已有十多斤重的孩子,搂在怀里教他说话:
"方方,你是小方方吧?叫妈妈,我是妈妈。"她用手指着身边的奶母,"她是娘,你叫娘,也叫妈妈"
孩子从来没有玩过玩具。见到粗糙的布老虎、拨浪鼓,高兴得咿呀乱叫。他用小手摇着拨浪鼓,听见奇怪的波浪--波浪的响声,笑得合不拢嘴。他揪布老虎的耳朵,一泡尿尿湿了老虎的身子,他张开圆润的小嘴咯咯地笑了。道静完全沉醉在和方方相处的欢乐中。吴大山老人由男主人的父亲陪着喝茶、说话;小冯也是不离方方的左右,一个劲地逗着他玩。
"姐,你看方方长得多像你,不像他爸。"小冯的话蓦地使道静心里一动--不像他爸,大概是有道理的:当她怀孕后,正是和江华矛盾加深时。那时,她也有女人的柔情,但这柔情给予的不是江华--孩子的爸,而是另一个人--她永远不能忘怀的卢嘉川。现在,他在哪儿?噢,他在忙着给各县的县大队整训。自从那天--永远不会忘掉的那短短的一霎间,她的命运似乎改变了:随着他的吻,她的心、她的命运都深深镂刻在那个吻上。她时时感到意料不到的幸福的冲击。她排除了一切苦恼,只有一个意念清晰地浮在脑际:
"我只要他的心,我得到了!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孩子不像江华,很可能像她梦魂牵绕的卢嘉川。这不奇怪,奶母的形象都能改变孩子的长相,更何况孩子在母腹中所受的感情和意念的影响呢。
夜晚,孩子居中,奶母和道静一边一个紧挨着睡在炕上。能挨着方方睡上一两夜,是道静近些时梦寐以求的憧憬,如今实现了,她好快活!睡梦中,她仿佛还搂着方方,搂得紧紧的,喃喃着:
"方方,方方,孩子,妈妈可看见你了!"
"通通!通通!"突然,一阵沉重紧急的敲门声,把道静、小冯和奶母都惊醒了。道静、小冯警惕性高,她们怕敌人拂晓包围,来不及穿衣,从来都是和衣而睡。这时都一骨碌翻身坐起,还没容道静询问,二十多岁的男主人葛有福从对面屋里蹿到道静身边,惊惶地说:
"县长,有情况!八路军敲门都文气。只有鬼子白脖儿敲门才这么凶急怎么办?我家有地道--就在这灶炕下边有出入口。您和小冯快钻进去!"
"一定是敌人。姐,咱们跑不出去了,快下地道吧!"小冯催促着。
"那得带着方方。奶娘你跟方方咱们一起下地道吧!还有吴大伯也下去。"道静说。
"那当然。你跟方方可不能让鬼子逮住。我也是。"奶妈抓了几块尿布准备下地道。
"我是民兵,有任务,你们快下!"男主人葛有福说罢,麻利地搬开外间屋里的一口大锅,几个人相跟着钻进锅下边黑黑的洞口。道静紧抱着熟睡的方方先钻进去;小冯、奶母、吴大山三个人不过一两分钟全陆续进了地道。葛有福把大锅原样放回,又急忙去收拾炕上的被褥,然后和父亲--五十岁的老自卫队员,一起从后墙跳出院去。
道静几个人进洞后,里面一片漆黑,又潮又湿的霉气扑鼻而来。奶娘在前领路,道静紧抱住方方,匍匐着身体,慢慢前进。弯曲的地道忽上忽下,很难走,几乎都在低矮潮湿的土地上爬行。情况紧,进洞太匆忙,连根火柴都没带,几个人只好摸索着一步一步地龟步匍行。
"大嫂,这地道不是通村外么?"道静气喘吁吁问奶母。奶母做了肯定的回答后,几个人继续向前爬。小冯几次要抱过方方,道静不肯,坚持自己抱着。孩子觉得滞闷,哭了几声就又睡着了。
好像掉入万丈深渊,世界一片黑暗。
地道里空气稀薄,窒闷,憋气。人们只得大口喘着气时停时走,爬行--停住--爬行--停住。地道有时宽些,有时很窄,尤其通过为了防毒防火的翻眼时,更窄更陡。吴大山气喘心慌,憋得难受,他只顾爬着,顾不得说话。奶母虽然年轻体健,且曾参与挖过这地道,可是地形不熟,只能在前边摸索着走一截,也要大口喘一阵气。
"大嫂,咱们不走了,在这地方停下来听听动静不好么?"道静抱着孩子大口喘息着说。路难走,她怕洞壁上的土块打着孩子,不时用手护着方方的头部,累得不愿走了。
"不行!"奶母喘着气说,"你们听,上边准是鬼子在找地道口,用大棍子敲打地面呢。咱们爬到村外就保险了。县长,你累了,我来抱孩子。"
"不用,大嫂,还是我来抱。趁着孩子认不出人来,让我多抱他一会儿吧。"道静说着,掉下泪来。
这个县边边上的小村子,道静只来过一趟,住了一夜就走了。地形不熟,这地道里的情况和地道上面经过哪些人家的情况更不清楚。她只能听奶母的,爬到村外洞口边,敌人退走了,马上可以出洞--这是奶母的男人葛有福在她们临钻洞时叮嘱过的。咬着牙爬吧。有时经过墙角边的气眼(出气孔),一股微细的冷气吹了进来,这老少五个人就坐在这气眼边多吸上几口空气,滞闷、气短的缺氧状况才好一些。坐在这潮湿的地道上吸氧时,奶母就把方方抱过去解开怀让孩子吃奶。不知怎的,也许气闷发晕吧,孩子只吸几口奶就不吃了,又昏睡了。道静见孩子不闹,又把他抱回自己的怀抱里。她想,在奶母家只能住两天,县里情况越发紧张了,有些村的上层准备成立"维持会"、"新民会",我们的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政策,有的富户又想推翻。为此,她得赶快回到中心地带和老曹等干部研究进一步的对策。自然,这一别,又不知哪一天才能见到方方。为此,即使在黑暗的看不见方方模样的地道里,她也要把孩子紧紧搂住。
"哎哟!"奶母在前面忽地一声惊呼,紧挨着她的道静,随着奶母的呼声,咕咚一声几乎和奶母一起掉在一个深坑里。坑里有水,冷澈肌肤。小冯一下蹿到坑边,惊慌地喊道:
"林姐,你们掉在坑里了?深不深?我也下去吧?"
"小冯,不要下来,水不深,不要紧的。你把马枪放下来,我们拉住枪,你跟吴大伯一块儿拉我们上去。"
鞋袜裤子全湿透了,带着浑身的泥水,道静把方方放在背后,脱下一件单衣紧紧系住他,然后使尽全身力气拉住小冯的枪上到坑边。奶母也跟着被拉了上来。道静坐在坑边喘了一阵,把孩子从背后解下来,抱在怀里。他不哭不闹,仍熟睡着。绕过水坑,从另一条小地道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们终于爬到一截较宽也较高的地道里。这里忽然有了人声,唧唧喳喳的,听声音,多半是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也有声音苍老的老太太、老头儿。道静等五个人被挤得不能再向前走了。正要和这些人搭话,忽然洞顶发出嗵嗵的巨响,是用大镐刨土的声音。人群里爆发了惊惶、轻微的呼喊:
"坏啦,鬼子在上边刨地道啦!"
"哎呀!土都震落下来了,咱们快躲开这儿!"
人们开始在地道里惊慌四散,要逃离这块危险地带。可是黑、阴冷冷,地道是一截直筒子,人们在这不过三米的筒子里乱窜,越想快走开,你拥我挤,越走不开。道静抱着方方被挤在人群中,人群一片惊慌,谁也顾不得说话。
"哇,哇,哇。"抱在道静怀里的方方,这时忽然大声啼哭起来。是饿?是尿湿了,沤得难受?道静抬头望望一小块透着光亮的地面,再碰碰身边拥挤的逃难者,吓得心头噗噗乱跳。
"坏了!方方此刻怎么能哭!声音传到地面上--这些人的生命--危险!"
"哎呀,我说带孩子的娘儿们啊,快把孩子的嘴堵上!鬼子听见孩子的哭声,咱们全别想活啦!"人群中有个老人发出怕人的轻讹声。
敌人在地面上,正在这儿捅捅、那儿捅捅地寻找地道的突破口。人们虽然在地道里这儿奔、那儿挤,复杂的地道一时仍然找不到通道口。奶母、小冯这时都不知被挤到哪边去了。听见怀里的方方还在啼哭,道静下意识地用一只手捂住孩子的嘴--不行,孩子哭得更凶了。人群里的吆喝、制止声也更多了。道静紧咬住嘴唇,什么也顾不得想,猛地一按--一只手重重地按在方方的小嘴上,孩子立刻不出声了。怕孩子再哭,道静不松手,仍然紧紧按住孩子的嘴。
人群慢慢疏散了,地面的嗵嗵挖土声也微弱下来。道静捂住儿子的小嘴没有松手。
小冯、奶母找到了道静。
"姐,你怎么啦?咱们走吧。有个老大爷,知道怎么找到村外的出口,咱们跟着他走。"
道静长长吁了一口气,慢慢把手从方方的嘴边移开,机械地跟着同行的人向外爬。
方方仍被紧紧搂在母亲的怀抱中。
他们终于爬到村外的洞口边。洞口是在一个大麦秸垛下面隐蔽着,只要把洞口的一块大石板掀开,人们即可探身爬出洞外。
领路的老者和奶母先走到洞边,两个人轻轻掀开石板的一条缝,向外张望、谛听。奇怪,好奇怪!怎么什么声音也没有?什么动静也没有?四野静悄悄。细听村里除了有些地方冒着黑烟,也没有声响。
怎么回事,如果敌人走了,奶爹葛有福怎么没来喊他们、接他们出洞呢?这情况,使几个人蹲在洞口边不敢动弹。
看看太阳已经西沉,几个人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小冯让奶母闪开身,她猫腰上前,轻轻把石板掀开一条缝缝向外望望听听,还是没有声息。她要上去,道静拦住她,叫大家再等等看。
这长时间孩子不哭不闹了,道静把方方摇摇,想把孩子送到奶母怀里,叫他吃点奶。可是转念,奶母也累坏了,况且这长时间水米未沾牙,又饿又渴,奶母怎么还有奶水?道静不好意思把方方送给奶母,仍自己抱着。人们蹲坐在洞口边,不能出洞外去,又烦又无聊。道静随意把脸偎在方方的脸上,突然惊悸地喊了一声:
"方方--他怎么没有气啦!?"
"啊!啊没气啦?"小冯、奶母同时用手去摸方方的鼻息,果然停止了呼吸。摸摸身子,已是冰凉。
方方死了。
当道静清醒过来的时候,天大黑了。一盏小豆油灯照得屋里黑影幢幢。她倒在炕上听见奶母在悲声啼哭,看见方方安静地躺在她的身边。像在梦中,她努力回忆着发生的一切--一切那么真切,又那么模糊。守在她头边的小冯见她醒过来,喊了声:
"姐,你醒过来啦?--快把我吓死了!没想到奶爹也叫鬼子杀死啦!吴大伯也病了"
"方方呢,我的儿子呢?"道静伸出双手要抱方方。
"姐,方方憋死了--是你用手把他捂死的吧?你看,他脸憋得青紫"小冯边哭边说。
"啊,是我自己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道静喊了一声又不出声了。
等她又清醒时,一阵哭声弥漫在奶母家的每一个角落。奶母和她的公婆,还有邻居们都在放声痛哭。道静迷迷糊糊看到地上一块门板上,躺着一个血肉模糊的男人;再向身边一望,她的小方方离她不远,那么安静地躺在炕上一动不动。她带来的拨浪鼓和布老虎,还有那包花花绿绿的小衣裤都散乱地堆在他的身边。
道静周身一阵痉挛,转身把僵硬的方方紧抱在怀里,捧着儿子的脸,吻了又吻轻轻地用手指摸着他的脸、他的眼睛、他的鼻子。当摸到儿子的小嘴时,她惊恐地缩回手来:"是我杀死的!是我害死的--我把自己最爱的儿子捂死了"道静梦呓似的喃喃着。眼里没有一滴泪,脸色煞白煞白,像雪样的白。抱着方方愣了一会儿,忽然放下方方,跳下炕,扑向门板上躺着的奶爹葛有福,在他身边呆呆地站着,站了好长时间,忽然喃喃道:
"葛有福同志,你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子"说着,道静一把攥住身边的奶母--年轻、温存的农妇的手,放声地大哭起来。
屋里一片哭声。南庄整个村庄一片哭声--日本帝国主义这次扫荡杀死了南庄四十六名无辜的老百姓,小小的村庄被烧掉了一半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