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大江东去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
一秒记住【97小说网 www.97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是一个三足鼎立的舞台,这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然而,这又是一段被演义笼罩的历史。三国,究竟是英雄的传奇,还是智者的比拼?穿透演义迷雾,还原历史真实。易中天品三国之大江东去即将播出,敬请关注。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戏剧编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斗丛生。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站在平民立场,通过近代视角,运用三维结构,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在本集节目中,易中天教授将就几个大家熟悉的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为您梳理三国历史的多重形象。画龙点睛品三国,继往开来说三分。
易中天: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讲三国。说起三国,我们就会想起著名的赤壁之战,而说起赤壁之战,我们就会想起苏东坡那首著名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东坡这首词写得可真是大气磅礴,它使我们想到三国时代的英雄气概、浪漫情怀。苏东坡这首词是他47岁的时候在湖北黄州赤壁所写,黄州赤壁不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一点苏东坡是知道的,因此他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也就是有人这么说。但他还是写了这首词,因为当他站在黄州赤壁岸边,看着那万里长江滚滚东流水的时候,他没法不想到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就说周瑜吧,周瑜是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当时34岁,迎娶江东美女小乔已经十年,并非小乔初嫁了。但是苏东坡把小乔初嫁和赤壁之战联系在一起,是要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所以下面说“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羽扇就是羽毛做的扇子,纶巾就是青丝做的头巾,这个打扮在当时是儒雅的表现。我们知道汉代的服饰,贵族和官员是要戴冠的,高高的冠,宽宽的衣,峨冠博带,是所谓汉官威仪。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呢,贵族和官员开始时髦穿戴平民的服饰,这就是戴头巾。如果是军事将领,而一身平民的服饰,羽扇纶巾,那就是儒将风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周瑜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赤壁之战当时的场景,赤壁之战打响的时候,曹操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北部中国。我们知道曹操是一个乱世英雄,他以微弱之身起兵靖难,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秀、灭袁绍、征刘表,获得了当时北部中国的统治权,这个时候他决定南下,一举剿灭盘踞在江东的异己力量,这就是孙权的军事集团。这对于曹操来说,是他一统天下、九合诸侯的一个战略举措;而对于孙权集团来说,那可谓危急存亡之秋。当时曹操亲提大军十几万人,号称八十万沙奔江东而来,列阵于长江的西北岸,地点是现在湖北省的赤壁市附近。当时曹操的军队在长江西北列阵,战舰连成一片,军旗在江风中飘拂,虎视眈眈,雄心勃勃。而江东的君臣谈虎色变,魂飞魄散,胆颤心惊,纷纷向孙权提出立即投降曹操。但是34岁的青年将领周瑜却不把曹操的几十万人马放在眼里,他头上戴着青丝做的头巾,手上拿着羽毛做的扇子安之若素、指挥若定,谈笑风生之间曹操的几十万人马就灰飞烟灭了!不可一世的敌人就立即遁逃了。
通过以上易中天先生对赤壁怀古这首词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赤壁之战的主角周瑜是一位光彩照人的少年英雄形象。而根据小说三国演义的描写,赤壁之战的主角应当是诸葛亮,周瑜不过是作为衬托诸葛亮智谋形象的配角而已,是一个气量狭小之人。那么,历史上的周瑜究竟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英雄呢?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确实是这样一个英雄的形象,他24岁的时候就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吴中呼为周郎,就是当时他们这个地方的人都管他叫周郎,叫孙策为孙郎。“郎”是小伙子的意思,这个时候呼他们为郎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孙郎就是孙帅哥,周郎就是周帅哥,帅哥都是招美女喜欢的,帅哥也都是喜欢美女的。我们古人有两句话,自古美女爱英雄,自古嫦娥爱少年,所以美女最喜欢的那就是少年英雄,周瑜和孙策恰恰就是这样的少年英雄。而且,他们也都娶到了江东最美丽的女孩子,那就是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这个时候的周瑜真可谓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
想想看吧,一个24岁的年轻人,担任了一个地方的高级将领,驰骋战场,建功立业,而且娶得这个地方最美丽的女孩子为妻,作为一个男人还有比这更令人羡慕的吗?连苏东坡提起这件事情来还表现出他的无限羡慕呐!我们去品读一下苏东坡的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家了”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反正我是羡慕他,你想这样的一个人他怎么可能会去忌妒别人呢?我们忌妒他还差不多。他又怎么可能因为忌妒别人而会被别人气死呢?那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气量是非常大的,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就是气量大,品质好;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刘备说他“器量颇大”;蒋干说他“雅量高致”顺便说一句,蒋干这个人也是受冤枉的,蒋干确实到过周营,因为蒋干和周瑜是同学,但是蒋干没有盗什么书。看来历史有时候离我们真的是非常地遥远啊,我们已经很难弄清楚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了。
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少年英雄
他不可能因为嫉妒别人
而被别人气死
历史上对周瑜的评价:
性度恢廓
器重颇大
雅量高致
事实上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有三种形象。一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我们称之为历史形象,这是历史学家主张的样子,比方说三国志的记载。第二种是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的面目,我们称之为文学形象,这是文学家、艺术家主张的样子。还有一种,是一般老百姓主张的样子,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比方说民间信仰中历史人物的形象,以及我们每个人心目中历史人物的形象。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因此一个历史剧,电视连续剧,或者电影拍出来以后,我们的观众会发表评论说某某演员演得不像,这个曹操不像,这个周瑜不像,这个林黛玉不像,这个贾宝玉不像。你怎么能说不像,你见过吗?可见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形象,这个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
这三种形象是有差距的,对于三国来说,形象最离谱的是诸葛亮。
一提起诸葛亮,人们就会想到空城计,而说起空城计,则展现出了人们对诸葛亮军事天赋的无比推崇。那么,诸葛亮的空城计究竟发生过没有?人们对诸葛亮的追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易中天先生对诸葛亮的历史形象又有着怎样独辟蹊径的品评呢?
诸葛亮这个人,至少从晋代开始就已经是很多人追捧的对象。当时有一个叫郭冲的人,郭冲这个人大概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觉得现在大家对诸葛亮的评价远远不够,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这里还有五件事情是你们大家不知道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空城计。诸葛亮的空城计最早见于郭冲的这篇文章。
后来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引用了这个材料,并予以驳斥,说当时在阳平这个地方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一件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在阳平战场,怎么可能有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空城计呢?但是这个空城计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所以文学作品是一说再说,戏剧作品也就一演再演,但是这个事情是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逻辑的。我们简单地说一下这个空城计吧,大体上的意思就是说司马懿率兵来进攻,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马谡这个人是个书呆子,空谈可以,打仗不行,把街亭给丢了,于是司马懿就率领几十万军杀奔而来。当时诸葛亮手上已经没有兵了,只好把城门,四个城门全部打开,派了20个老兵在门口扫地,诸葛亮自己搬了一张琴,焚了一炉香,带了两个小孩子,坐在城楼之上唱卡拉ok。司马懿的大军跑来一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司马懿自己打马上前,大为惊诧,说牛鼻子老道搞什么搞?城门大开他开party啊。于是撤军。
这个事情不合逻辑啊,第一,你不就是怕他城中埋伏了军队吗,派一个侦察连进去看看,探个虚实可不可以?第二,司马懿亲自来到城门楼下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面神色自若,琴声不乱,说明距离很近,看得见听得清,那你派一个神箭手把他射下来行不行?第三,根据这个郭冲的说法和三国演义的说法,两军的军力悬殊是很大的,有说司马懿带了二十万大军的,有说司马懿带了十几万大军的,反正至少十万,你把这个城围起来围他三天,围而不打行不行?何至于掉头就走呢?所一是不合逻辑的,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子虚乌有。
其他的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编出来的。其中最可笑的是借东风,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三国演义,当时诸葛亮借东风是个什么形象?披头散发,光着脚丫,穿一身道袍,所以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这个妖不是妖精也不是妖怪,是妖人。妖人就是当时那些装神弄鬼的,什么巫婆啊,神汉啊,这类的人物。诸葛亮当然不是妖人,诸葛亮不但不是妖人,而且是帅哥。三国志说诸葛亮身长八尺,这个八尺是汉尺,汉尺的八尺合现在市尺五尺五寸,相当于一米八四。而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年龄是多少呢?26岁,大家想一想26岁的年龄一米八四的个子该是什么形象?和我们心目中的,我们舞台上的一样不一样?借东风这个事情当然也是没有的。而且就算有,去借东风的人也不该是诸葛亮,该是周瑜啊。我们读杜牧的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没说东风不与诸葛便啊。
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刘备军事集团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这是他的主要功绩,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现在成都的武侯祠还有清人赵藩写的一对攻心联,他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一幅攻心联其实是委婉地批评了诸葛亮,批评他在刘备去世以后主持蜀国工作的时候穷兵黩武,宽严戒误。但是到了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就变成杰出的军事家了,而且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其他的军事将领都变成了提线木偶,傻乎乎地带着军去打仗,走到地方掏出一口袋,军师给我的锦囊妙计,打开看看,哦,这么办。这个实在是太离谱了,这个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崇拜。
易中天先生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而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像以上分析的空城计和借东风等,只不过是文学家们把诸葛亮神话了,所以历史形象并不等于文学形象。而对三国人物崇拜达到最不可思议的当属关羽,关羽已经成为民间信仰的对象,而且他还被奉为行业祖师爷。那么,民间为什么那样崇拜关羽呢?易中天先生对民间的关羽崇拜又有着怎样的精彩点评呢?
文化人是非常崇拜诸葛亮的,而民间信仰更多的是崇拜关羽,关羽也是一个值得崇拜的人,因为关羽特重情义,这是关羽最大的特点。关于被曹操俘虏以后,曹操对他非常非常好,关羽也非常感激曹操对他的收留和信任,但是关于仍然心向刘备。那么这个时候关羽就面临一个选择,是效忠曹操呢,还是效忠刘备呢?而关羽采取了一个什么做法呢,就是我重重地报答曹操以后,回到刘备身边,这就是重情重义。当然关羽走的时候曹操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大度,当时有人提出来要追杀关羽,曹操说不用,这样的义士我们应该尊重他。可惜现在民间只记住了关羽的情,忘掉了曹操的义,正是由于关羽如此地重情义,因此关羽成为民间信仰崇拜的对象。
但是这个民间信仰呢有时候想起来也是有点怪怪的,我们知道这个民间信仰受两本书的影响最大,一本是水浒传,一本是三国演义。虽然在文化人那里红楼梦的地位最高,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no。1,但是民间喜欢的还是水浒和三国。比如说民间行业会用水浒和三国的人物做祖师爷,比如说强盗以宋江为祖师爷,小偷以石迁为祖师爷,编制业以刘备为祖师爷,屠宰业以张飞为祖师爷,没有以红楼梦人物什么贾宝玉啊,王凤姐做祖师爷的。那么这些都还有些道理,奇怪的是剃头匠以关羽为祖师爷,关羽没有剃过头啊,而且东汉的时候这个我们中国人是不兴剃头的,是留全发的。那么想来想去一点联系,无非是剃头匠和关帝爷手上都有一把刀嘛,但是关羽的刀是杀头的,不是剃头的。我就想起来清代有一个剃头匠在门口贴出一幅对联来,倒是蛮像关羽的口气,怎么说呢:“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我不知道有人敢去剃头不?
这是一个奇怪的事情,还有一个奇怪的事情,关羽现在变成财神爷。你看我们现在很多的企业里面,民营企业,或者是个体商贩他的家里面都供者关羽的像。这个关羽是一个军事将领,你说他是战神这个话还说得过去,他怎么是财神呢?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财都是枪来的?而且依我看,关羽总有一天会变成爱神,会供奉在婚姻介绍所。为什么呢?因为关羽这个人对爱情追求也是很执著的,当时刘备带着他都投奔曹操,曹操是和吕布作战。战前关羽就提了一个要求,说曹公我可以英勇奋战,但是打下吕布以后,有一个女人你要把他嫁给我。曹操说好,刘备也去帮着说,然后到了决战前夕,这个关羽又去提醒曹操,那你说话要算数的,我们打赢了以后那个女人你一定要嫁给我的。曹操说不对啊,这个关羽怎么就认准了这个人,我去看看,曹操一看,哎呀,国色天香啊,我曹某人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结果弄得关羽非常的郁闷。
不过曹操这个人虽然抢了别人的老婆,他也被别人抢了功劳,抢了什么功劳呢?在三国演义里面被诸葛亮抢走了空城计的“发明权”实际上空城计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发生在诸葛亮的身上,而是发生在曹操的身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的时候,有一次曹操的军队出城收麦子去了,突然吕布的军队开了过来。曹操情急之下,把他的随军家属全部都弄到城墙上去站岗,等吕布开过来一看,满城都是莺歌燕舞,姣声嗲气。再一看呢,城外面有一个树林子,深不可测,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的,肯定是把埋伏买在树林子里面了,撤!撤回去以后想想呢,又不甘心,第二天他又来了,这回曹操真的把伏兵埋伏到树林子了。
历史上的空城计看来是有的,但是它不属于诸葛亮,而是属于曹操。通过易中天先生的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三国历史,每个人也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点评三国人物,所以这就造成了空城计这种张冠李戴的冤假错案。那么,我们现代人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看待三国这段历史呢?
现在我们知道了,历史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呢?我个人的看法还是首先要弄清楚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弄清楚历史形象。
对于三国来说,还是要读三国志。三国志的作者叫陈寿,是现在四川省南充市人。陈寿完成三国志这部著作的时间距离西晋统一中国只有五年,就是相隔的时间不是很久。第二点呢,陈寿这个人治学非常严谨,他收集来的材料但凡是他觉得可疑的,他宁肯不用,留下来的应该说是基本可靠。但是正是因为陈寿有这样一个特点,所以三国志这本书非常地简略,不是太好看。所以过了130年,又有裴松之来为三国志做了注。一般人为古书做注主要是进行一些解释,比方说名词解释、动词解释、时代背景介绍,怕你看不懂,做一个注。裴松之的注不一样,裴松之把陈寿弃而不用的材料,以及陈寿写三国志所看不到的材料有选择地补充了进去。补充的时候裴松之也做了一个甄别工作,就是他认为不可靠的材料,他会在后面加以说明,就是我认为这个东西是靠不住的,我认为这个时不可能的,理由是什么什么什么。那么如果几个材料是矛盾的,裴松之就采取并存的方式,罗列在这里,让后来的读者自己去甄别。所以裴松之的注也是比较可靠的。
所以要弄清三国的历史面目,历史形象,也就是这两个东西: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注,寿志裴注。但是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比方说空城计这个故事,钱钟书先生就认为是“不欺售欺”的典型,什么叫“不欺售欺”呢?就是以不欺骗来欺骗。我这里面没有人,我明明白白就告诉你是没有人啊,结果呢,对方还不相信。你越是说我这城里面真的没有兵,他越不相信。这叫做“不欺售欺”钱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典型。
因此三国演义这本书历来被当作兵书来看。明清之际,清人要入关,他们就用三国演义做教材。当时把三国演义翻译为满文,印了一千份,作为内部文件发给一定级别的贵族和官员阅读。甚至还有这样的故事,说是有一个满洲将军结识了一个汉人,成了朋友以后这个满洲将军说,你这汉人不错,来来来,你到我房间来,我给你看一个内部文件,不公开的。打开一看,三国演义。因为哪怕就像空城计那样的例子,它也有心理学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战。所以为三国演义做批文的毛宗岗父子他有个说法,他说只有谨慎的人才不会做大胆的事,也只有谨慎的人才最能够做大胆的事,因为这个谨慎的人他一生都小心谨慎,他突然大胆一回没人相信。诸葛亮就是一个很谨慎的人,叫做诸葛一生惟谨慎,他谨慎了一辈子突然来一个空城计,那司马懿不相信了,因为只记住了他平时的小心谨慎。当然这个事情也就是碰上了司马懿是个知识分子,想问题比较复杂,所以后来有个叫魏禧的人说了,他说如果是碰上一伙山贼,一伙强盗,土匪,他哪想那么多,管他娘的老子进去再说!诸葛亮不就抓走了吗?
所以,三种形象,各有各的道理。那么我们这个系列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三种形象都告诉观众朋友,然后进行讨论。也就是说我们要做三件工作:第一是还原,就是还原到历史的本来面目;第二是比较,就是比较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有什么不同;第三是分析,就是分析一下这个形象为什么会演变。实际上,品读历史也可以有三种意见,一种是站在古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历史意见;第二种是站在今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做时代意见;第三种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做个人意见。
任何人研究历史都难免会有这三种意见,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历史就是过去的事,也就是故事。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宋代词人张升的词说“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实际上进入渔樵闲话的又何止是六朝兴废事呢?那是可以包括一切历史的,正所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今后的节目里,我将给大家笑谈三国,品读三分。而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人,就是一个在历史上争论最大、意见最分歧、形象最多样的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请看下集——真假曹操。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在演义中,为什么他是白脸的奸臣?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自相矛盾?他是奸贼,是奸雄,还是英雄?众多说法不一的形象中,哪一个是真实的曹操?易中天品三国之真假曹操即将播出,敬请关注!
这是一个三足鼎立的舞台,这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然而,这又是一段被演义笼罩的历史。三国,究竟是英雄的传奇,还是智者的比拼?穿透演义迷雾,还原历史真实。易中天品三国之大江东去即将播出,敬请关注。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戏剧编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斗丛生。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站在平民立场,通过近代视角,运用三维结构,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在本集节目中,易中天教授将就几个大家熟悉的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为您梳理三国历史的多重形象。画龙点睛品三国,继往开来说三分。
易中天: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讲三国。说起三国,我们就会想起著名的赤壁之战,而说起赤壁之战,我们就会想起苏东坡那首著名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东坡这首词写得可真是大气磅礴,它使我们想到三国时代的英雄气概、浪漫情怀。苏东坡这首词是他47岁的时候在湖北黄州赤壁所写,黄州赤壁不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一点苏东坡是知道的,因此他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也就是有人这么说。但他还是写了这首词,因为当他站在黄州赤壁岸边,看着那万里长江滚滚东流水的时候,他没法不想到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就说周瑜吧,周瑜是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当时34岁,迎娶江东美女小乔已经十年,并非小乔初嫁了。但是苏东坡把小乔初嫁和赤壁之战联系在一起,是要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所以下面说“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羽扇就是羽毛做的扇子,纶巾就是青丝做的头巾,这个打扮在当时是儒雅的表现。我们知道汉代的服饰,贵族和官员是要戴冠的,高高的冠,宽宽的衣,峨冠博带,是所谓汉官威仪。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呢,贵族和官员开始时髦穿戴平民的服饰,这就是戴头巾。如果是军事将领,而一身平民的服饰,羽扇纶巾,那就是儒将风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周瑜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赤壁之战当时的场景,赤壁之战打响的时候,曹操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北部中国。我们知道曹操是一个乱世英雄,他以微弱之身起兵靖难,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秀、灭袁绍、征刘表,获得了当时北部中国的统治权,这个时候他决定南下,一举剿灭盘踞在江东的异己力量,这就是孙权的军事集团。这对于曹操来说,是他一统天下、九合诸侯的一个战略举措;而对于孙权集团来说,那可谓危急存亡之秋。当时曹操亲提大军十几万人,号称八十万沙奔江东而来,列阵于长江的西北岸,地点是现在湖北省的赤壁市附近。当时曹操的军队在长江西北列阵,战舰连成一片,军旗在江风中飘拂,虎视眈眈,雄心勃勃。而江东的君臣谈虎色变,魂飞魄散,胆颤心惊,纷纷向孙权提出立即投降曹操。但是34岁的青年将领周瑜却不把曹操的几十万人马放在眼里,他头上戴着青丝做的头巾,手上拿着羽毛做的扇子安之若素、指挥若定,谈笑风生之间曹操的几十万人马就灰飞烟灭了!不可一世的敌人就立即遁逃了。
通过以上易中天先生对赤壁怀古这首词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赤壁之战的主角周瑜是一位光彩照人的少年英雄形象。而根据小说三国演义的描写,赤壁之战的主角应当是诸葛亮,周瑜不过是作为衬托诸葛亮智谋形象的配角而已,是一个气量狭小之人。那么,历史上的周瑜究竟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英雄呢?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确实是这样一个英雄的形象,他24岁的时候就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吴中呼为周郎,就是当时他们这个地方的人都管他叫周郎,叫孙策为孙郎。“郎”是小伙子的意思,这个时候呼他们为郎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孙郎就是孙帅哥,周郎就是周帅哥,帅哥都是招美女喜欢的,帅哥也都是喜欢美女的。我们古人有两句话,自古美女爱英雄,自古嫦娥爱少年,所以美女最喜欢的那就是少年英雄,周瑜和孙策恰恰就是这样的少年英雄。而且,他们也都娶到了江东最美丽的女孩子,那就是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这个时候的周瑜真可谓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
想想看吧,一个24岁的年轻人,担任了一个地方的高级将领,驰骋战场,建功立业,而且娶得这个地方最美丽的女孩子为妻,作为一个男人还有比这更令人羡慕的吗?连苏东坡提起这件事情来还表现出他的无限羡慕呐!我们去品读一下苏东坡的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家了”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反正我是羡慕他,你想这样的一个人他怎么可能会去忌妒别人呢?我们忌妒他还差不多。他又怎么可能因为忌妒别人而会被别人气死呢?那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气量是非常大的,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就是气量大,品质好;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刘备说他“器量颇大”;蒋干说他“雅量高致”顺便说一句,蒋干这个人也是受冤枉的,蒋干确实到过周营,因为蒋干和周瑜是同学,但是蒋干没有盗什么书。看来历史有时候离我们真的是非常地遥远啊,我们已经很难弄清楚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了。
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少年英雄
他不可能因为嫉妒别人
而被别人气死
历史上对周瑜的评价:
性度恢廓
器重颇大
雅量高致
事实上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有三种形象。一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我们称之为历史形象,这是历史学家主张的样子,比方说三国志的记载。第二种是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的面目,我们称之为文学形象,这是文学家、艺术家主张的样子。还有一种,是一般老百姓主张的样子,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比方说民间信仰中历史人物的形象,以及我们每个人心目中历史人物的形象。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因此一个历史剧,电视连续剧,或者电影拍出来以后,我们的观众会发表评论说某某演员演得不像,这个曹操不像,这个周瑜不像,这个林黛玉不像,这个贾宝玉不像。你怎么能说不像,你见过吗?可见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形象,这个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
这三种形象是有差距的,对于三国来说,形象最离谱的是诸葛亮。
一提起诸葛亮,人们就会想到空城计,而说起空城计,则展现出了人们对诸葛亮军事天赋的无比推崇。那么,诸葛亮的空城计究竟发生过没有?人们对诸葛亮的追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易中天先生对诸葛亮的历史形象又有着怎样独辟蹊径的品评呢?
诸葛亮这个人,至少从晋代开始就已经是很多人追捧的对象。当时有一个叫郭冲的人,郭冲这个人大概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觉得现在大家对诸葛亮的评价远远不够,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这里还有五件事情是你们大家不知道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空城计。诸葛亮的空城计最早见于郭冲的这篇文章。
后来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引用了这个材料,并予以驳斥,说当时在阳平这个地方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一件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在阳平战场,怎么可能有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空城计呢?但是这个空城计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所以文学作品是一说再说,戏剧作品也就一演再演,但是这个事情是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逻辑的。我们简单地说一下这个空城计吧,大体上的意思就是说司马懿率兵来进攻,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马谡这个人是个书呆子,空谈可以,打仗不行,把街亭给丢了,于是司马懿就率领几十万军杀奔而来。当时诸葛亮手上已经没有兵了,只好把城门,四个城门全部打开,派了20个老兵在门口扫地,诸葛亮自己搬了一张琴,焚了一炉香,带了两个小孩子,坐在城楼之上唱卡拉ok。司马懿的大军跑来一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司马懿自己打马上前,大为惊诧,说牛鼻子老道搞什么搞?城门大开他开party啊。于是撤军。
这个事情不合逻辑啊,第一,你不就是怕他城中埋伏了军队吗,派一个侦察连进去看看,探个虚实可不可以?第二,司马懿亲自来到城门楼下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面神色自若,琴声不乱,说明距离很近,看得见听得清,那你派一个神箭手把他射下来行不行?第三,根据这个郭冲的说法和三国演义的说法,两军的军力悬殊是很大的,有说司马懿带了二十万大军的,有说司马懿带了十几万大军的,反正至少十万,你把这个城围起来围他三天,围而不打行不行?何至于掉头就走呢?所一是不合逻辑的,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子虚乌有。
其他的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编出来的。其中最可笑的是借东风,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三国演义,当时诸葛亮借东风是个什么形象?披头散发,光着脚丫,穿一身道袍,所以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这个妖不是妖精也不是妖怪,是妖人。妖人就是当时那些装神弄鬼的,什么巫婆啊,神汉啊,这类的人物。诸葛亮当然不是妖人,诸葛亮不但不是妖人,而且是帅哥。三国志说诸葛亮身长八尺,这个八尺是汉尺,汉尺的八尺合现在市尺五尺五寸,相当于一米八四。而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年龄是多少呢?26岁,大家想一想26岁的年龄一米八四的个子该是什么形象?和我们心目中的,我们舞台上的一样不一样?借东风这个事情当然也是没有的。而且就算有,去借东风的人也不该是诸葛亮,该是周瑜啊。我们读杜牧的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没说东风不与诸葛便啊。
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刘备军事集团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这是他的主要功绩,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现在成都的武侯祠还有清人赵藩写的一对攻心联,他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一幅攻心联其实是委婉地批评了诸葛亮,批评他在刘备去世以后主持蜀国工作的时候穷兵黩武,宽严戒误。但是到了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就变成杰出的军事家了,而且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其他的军事将领都变成了提线木偶,傻乎乎地带着军去打仗,走到地方掏出一口袋,军师给我的锦囊妙计,打开看看,哦,这么办。这个实在是太离谱了,这个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崇拜。
易中天先生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而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像以上分析的空城计和借东风等,只不过是文学家们把诸葛亮神话了,所以历史形象并不等于文学形象。而对三国人物崇拜达到最不可思议的当属关羽,关羽已经成为民间信仰的对象,而且他还被奉为行业祖师爷。那么,民间为什么那样崇拜关羽呢?易中天先生对民间的关羽崇拜又有着怎样的精彩点评呢?
文化人是非常崇拜诸葛亮的,而民间信仰更多的是崇拜关羽,关羽也是一个值得崇拜的人,因为关羽特重情义,这是关羽最大的特点。关于被曹操俘虏以后,曹操对他非常非常好,关羽也非常感激曹操对他的收留和信任,但是关于仍然心向刘备。那么这个时候关羽就面临一个选择,是效忠曹操呢,还是效忠刘备呢?而关羽采取了一个什么做法呢,就是我重重地报答曹操以后,回到刘备身边,这就是重情重义。当然关羽走的时候曹操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大度,当时有人提出来要追杀关羽,曹操说不用,这样的义士我们应该尊重他。可惜现在民间只记住了关羽的情,忘掉了曹操的义,正是由于关羽如此地重情义,因此关羽成为民间信仰崇拜的对象。
但是这个民间信仰呢有时候想起来也是有点怪怪的,我们知道这个民间信仰受两本书的影响最大,一本是水浒传,一本是三国演义。虽然在文化人那里红楼梦的地位最高,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no。1,但是民间喜欢的还是水浒和三国。比如说民间行业会用水浒和三国的人物做祖师爷,比如说强盗以宋江为祖师爷,小偷以石迁为祖师爷,编制业以刘备为祖师爷,屠宰业以张飞为祖师爷,没有以红楼梦人物什么贾宝玉啊,王凤姐做祖师爷的。那么这些都还有些道理,奇怪的是剃头匠以关羽为祖师爷,关羽没有剃过头啊,而且东汉的时候这个我们中国人是不兴剃头的,是留全发的。那么想来想去一点联系,无非是剃头匠和关帝爷手上都有一把刀嘛,但是关羽的刀是杀头的,不是剃头的。我就想起来清代有一个剃头匠在门口贴出一幅对联来,倒是蛮像关羽的口气,怎么说呢:“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我不知道有人敢去剃头不?
这是一个奇怪的事情,还有一个奇怪的事情,关羽现在变成财神爷。你看我们现在很多的企业里面,民营企业,或者是个体商贩他的家里面都供者关羽的像。这个关羽是一个军事将领,你说他是战神这个话还说得过去,他怎么是财神呢?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财都是枪来的?而且依我看,关羽总有一天会变成爱神,会供奉在婚姻介绍所。为什么呢?因为关羽这个人对爱情追求也是很执著的,当时刘备带着他都投奔曹操,曹操是和吕布作战。战前关羽就提了一个要求,说曹公我可以英勇奋战,但是打下吕布以后,有一个女人你要把他嫁给我。曹操说好,刘备也去帮着说,然后到了决战前夕,这个关羽又去提醒曹操,那你说话要算数的,我们打赢了以后那个女人你一定要嫁给我的。曹操说不对啊,这个关羽怎么就认准了这个人,我去看看,曹操一看,哎呀,国色天香啊,我曹某人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结果弄得关羽非常的郁闷。
不过曹操这个人虽然抢了别人的老婆,他也被别人抢了功劳,抢了什么功劳呢?在三国演义里面被诸葛亮抢走了空城计的“发明权”实际上空城计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发生在诸葛亮的身上,而是发生在曹操的身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的时候,有一次曹操的军队出城收麦子去了,突然吕布的军队开了过来。曹操情急之下,把他的随军家属全部都弄到城墙上去站岗,等吕布开过来一看,满城都是莺歌燕舞,姣声嗲气。再一看呢,城外面有一个树林子,深不可测,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的,肯定是把埋伏买在树林子里面了,撤!撤回去以后想想呢,又不甘心,第二天他又来了,这回曹操真的把伏兵埋伏到树林子了。
历史上的空城计看来是有的,但是它不属于诸葛亮,而是属于曹操。通过易中天先生的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三国历史,每个人也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点评三国人物,所以这就造成了空城计这种张冠李戴的冤假错案。那么,我们现代人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看待三国这段历史呢?
现在我们知道了,历史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呢?我个人的看法还是首先要弄清楚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弄清楚历史形象。
对于三国来说,还是要读三国志。三国志的作者叫陈寿,是现在四川省南充市人。陈寿完成三国志这部著作的时间距离西晋统一中国只有五年,就是相隔的时间不是很久。第二点呢,陈寿这个人治学非常严谨,他收集来的材料但凡是他觉得可疑的,他宁肯不用,留下来的应该说是基本可靠。但是正是因为陈寿有这样一个特点,所以三国志这本书非常地简略,不是太好看。所以过了130年,又有裴松之来为三国志做了注。一般人为古书做注主要是进行一些解释,比方说名词解释、动词解释、时代背景介绍,怕你看不懂,做一个注。裴松之的注不一样,裴松之把陈寿弃而不用的材料,以及陈寿写三国志所看不到的材料有选择地补充了进去。补充的时候裴松之也做了一个甄别工作,就是他认为不可靠的材料,他会在后面加以说明,就是我认为这个东西是靠不住的,我认为这个时不可能的,理由是什么什么什么。那么如果几个材料是矛盾的,裴松之就采取并存的方式,罗列在这里,让后来的读者自己去甄别。所以裴松之的注也是比较可靠的。
所以要弄清三国的历史面目,历史形象,也就是这两个东西: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注,寿志裴注。但是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比方说空城计这个故事,钱钟书先生就认为是“不欺售欺”的典型,什么叫“不欺售欺”呢?就是以不欺骗来欺骗。我这里面没有人,我明明白白就告诉你是没有人啊,结果呢,对方还不相信。你越是说我这城里面真的没有兵,他越不相信。这叫做“不欺售欺”钱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典型。
因此三国演义这本书历来被当作兵书来看。明清之际,清人要入关,他们就用三国演义做教材。当时把三国演义翻译为满文,印了一千份,作为内部文件发给一定级别的贵族和官员阅读。甚至还有这样的故事,说是有一个满洲将军结识了一个汉人,成了朋友以后这个满洲将军说,你这汉人不错,来来来,你到我房间来,我给你看一个内部文件,不公开的。打开一看,三国演义。因为哪怕就像空城计那样的例子,它也有心理学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战。所以为三国演义做批文的毛宗岗父子他有个说法,他说只有谨慎的人才不会做大胆的事,也只有谨慎的人才最能够做大胆的事,因为这个谨慎的人他一生都小心谨慎,他突然大胆一回没人相信。诸葛亮就是一个很谨慎的人,叫做诸葛一生惟谨慎,他谨慎了一辈子突然来一个空城计,那司马懿不相信了,因为只记住了他平时的小心谨慎。当然这个事情也就是碰上了司马懿是个知识分子,想问题比较复杂,所以后来有个叫魏禧的人说了,他说如果是碰上一伙山贼,一伙强盗,土匪,他哪想那么多,管他娘的老子进去再说!诸葛亮不就抓走了吗?
所以,三种形象,各有各的道理。那么我们这个系列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三种形象都告诉观众朋友,然后进行讨论。也就是说我们要做三件工作:第一是还原,就是还原到历史的本来面目;第二是比较,就是比较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有什么不同;第三是分析,就是分析一下这个形象为什么会演变。实际上,品读历史也可以有三种意见,一种是站在古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历史意见;第二种是站在今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做时代意见;第三种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做个人意见。
任何人研究历史都难免会有这三种意见,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历史就是过去的事,也就是故事。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宋代词人张升的词说“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实际上进入渔樵闲话的又何止是六朝兴废事呢?那是可以包括一切历史的,正所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今后的节目里,我将给大家笑谈三国,品读三分。而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人,就是一个在历史上争论最大、意见最分歧、形象最多样的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请看下集——真假曹操。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在演义中,为什么他是白脸的奸臣?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自相矛盾?他是奸贼,是奸雄,还是英雄?众多说法不一的形象中,哪一个是真实的曹操?易中天品三国之真假曹操即将播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