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杂感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97小说网 www.97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关于科学发展观:
“不违农时,穀不可胜食也;数罟(密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穀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人对自然的索取是无穷尽的,但关键在于有度、在于控制,要控制在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内,遵循自然规律,保持休养生息。而施政于民,也是这个道理,不可虐政、暴政,不可穷竭民源,虚空国本。
因“数罟”造成的海洋资源枯竭、因“斧斤不以时入山林”而造成的沙尘暴不断侵袭,说明自然已经不堪其负。所以在对待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这一问题上,科学发展尤为重要。亡羊补牢,尤为晚也。
保有资源,就是保有民生。资源丧失,则民无以为生,民无以为生,则必将乱象横生。这一点,应该充分引起警觉。
2、关于腐败: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餐有参鲍、库有名车,与“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何异?为什么有些官员沉溺其中,思想认识上还不如战国时代的孟子?几年来,常见有领导干部驾公车伤民却推卸责任的报道,难道这不是变相的“率兽食人”的行为吗?民众为什么关注这些报道,仅仅因为关心车祸的花边新闻吗?
公款招待制度和公车制度改不改革,是个关乎执政基础的大问题。让各级官员自掏腰包招待、自己筹资购车,出现铺张浪费现象绝无可能。这样,我们可以节约多少行政成本、赢得多少民心民意。
3、关于执政: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观人忧乐,前程可知。
4、关于民主: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民意不在庙堂,求实常需调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何止是用人之道。
5、关于管理:
孟子谓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彫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彫琢玉哉?”
——用非雕玉者雕玉,玉损;用不懂雕玉者管理雕玉者,人损。管理者要善于因势利导,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由是才能图强。
6、关于尊严: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小国也有小国的尊严。国家意志强,则国民强;国民强,则国强。倘若丧失了尊严,摇摆于大国之间,终将成为祭祀上的牺牲。越国之事,是为明鉴。
7、关于知言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诐辞(诡辩)知其所蔽(蒙蔽),淫辞(花言巧语)知其所陷(构陷),邪辞(意旨偏狭)知其所离(离间),遁辞(左右而言他)知其所穷(理屈词穷)。
——察其言,观其行。知言非一日之功,需要经验积累;养浩然之气更非一日之功,需要日渐修为。
8、关于德治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以当前国际形势为比喻,美国就是以力假仁者,而且霸有大国。而中国欲复兴图强,必须行德政。
9、关于明明
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明政刑。要在“明”字。
作为“政”来说,就是整顿吏治,规范管理;作为“刑”来说,一是要刑文明确,法律法规健全,二是执行要“明”即公平公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等公民。
铲除腐败,振兴民族精神。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惜命。虽大国,谁敢犯之?
10、关于自立
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自力更生,国之福祉,增广中说:“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11、关于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的作用太大了。这句话不是纯粹理论性的,而是极具现实意义。而怎样做到人和,确实需要功夫。协调、沟通、一其意志做到“人和”的管理者,首先得具备领袖的素质,能够控制局面;其次德行得过硬,能够以身作则。
一家、一单位,人不和则事事涣散,不和不但家庭不睦、事业不顺,而且会象文学描写里的“蛇阱”一样——群蛇陷在井中,争先露头,互相攀附,结果俱不得出,直至窒息灭亡。和,也并不是你我俱好、和稀泥,真正的和,还包括容让、谦逊甚至承受。和的道理真是太大了啊。
12、关于得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何谓得道?何谓失道?道,可以是道理、规则,也可以是道路。一个人行不由径,肯定不是得道之人。得道,真正能够多助吗?他起码应该有号召力和处在一个显要的位置。不当其位,身陷沉沦,得道越多,失落越大,因为他对“多助”的期望值过高。众人拾柴火焰高,但前提条件是,你首先得是一团火焰。如果你是水,加再多的柴火,你也不会燃烧。
13、关于精神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结果也是走了孔子的道路,道不行,退而教学著述。他把当今之世“舍我”看成是天的意思,是时运不到的意思。也的确,社会转型,不以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但是这种“舍我其谁”的气概,却是精神史上最为宝贵的财富。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14、关于恒产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无恒产者无恒心。恒产,固定产业。如无业者、如失业者,如四处躲避城管的小商贩,如民工潮无所就业,如低收入者三餐无着,如高学历者就业为艰,如失地农民无所保障,如拆迁户无处避寒,如。如此等等,即是民无恒产的表现。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执政者所致力的都是使民有恒产,有恒产则有恒心,民有恒心,才能与国休戚,为国分担;民无恒心,社会必将乱象横生,轻则集访,重则受别有用心者诱使而民变。
使民有恒产,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使民有恒产,就是要构建公平的和谐的社会,工者有其器,耕者有其田,商者遵其道,政者修其德,遏制两极分化,使社会共同进步。
15、关于自强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自侮者必不能自强;家庭不睦,必招外辱;国家内乱,必招外敌。修身以自强,和睦以齐家,政一则国治。
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共同语言;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共同兴事。自己拿自己不当人的人,任何人拿他也不当人。要自知自强,不可自暴自弃;更要知人,不可轻易然诺于人、委事于人。
16、关于得民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得民之道,说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加上“发扬民主”四个字。
17、关于近求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道路就在眼前,却向远处去寻找;事情本来容易,却找难的去做,舍近求远,舍易就难,本身是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要想成大事,先从身边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扫一室,何以扫天下”如果所定目标过于迂阔,还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忽视的身边小事。
18、关于察颜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是侦探的鼻祖。
19、关于毁誉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有意想不到的赞誉,有吹毛求疵的毁谤。世界上有许多的得不到、想不到、行不通;也有许多的大意外、大惊喜、大无言。关键是心态上的自适、意志上的坚定、行事上的成熟。毁誉于我如浮云。
20、关于慎言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随随便便什么都能说、什么都敢说、不能守约慎言的人,你能够相信他、托付他以腹心吗?你还强求他些什么呢?听之由之,敬而远之就是。
21、关于自知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不好为师者,鲜矣。
22、关于悦人
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行政,要想取悦每一个人,不但无余暇、没时间、太辛苦,而且会陷于琐碎的事务,没法处理正事。
任何行政,都是代表利益方的行政,势必会侵犯不同利益方的利益,势必会有不同的声音。所以行政者必须要代表正确的利益方;必须要有“人言不足恤”的意志;必须要消除杂音而不是放大杂音;必须理清思路、排除干扰,大政既定,雷厉风行。三亲六戚、拖泥带水、一团和气、没有原则,不但成不了大事,而且会使政事萎靡、政令淤塞、人心涣散,越是想“每人而悦之”越是会深受其累、备受其害。
坚持正道、坚持操守,一个执政者应有执政者的风度和气魄,不因个人得失取悦于人甚至谄媚于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不仅个人问心无愧,不会受虚誉所累,而且事业因此才能有所成就,人民因此才能受“德政”的泽被。
23、关于有为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什么时候有不为?不能为(做不了、做不到)的时候,为什么不能为?东方朔说(答客难):“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孟子说:“天不欲”;什么时候可以有为?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知其可为、能为的时候,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的时候,能够量力而行、心不妄动的时候。
24、关于说人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增广说:“哪个人后无人说,哪个人后不说人”说人不好,谁去想后果呢?其实谁都知道后果,就是朋友也有朋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可为什么还都忍不住去说呢?是为了表示自己的高明还是展示自己的不高明?
人都有弱点,关键在于自制。人都有不善,关键在于不怕说。人不怕说关键在于知不善而改之,从善如流。
25、关于赤子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赤子就是小孩,混沌顽冥的小孩,无知无虑的小孩,无惊无惧的小孩,一个“真人”、自然人。所谓的得道者,就是具有无知无虑、无惊无惧,善于排解不良情绪的人、返璞归真的人。
比如,闲暇时,看一看卡通片的成年人。
懂得童真,才会发现生活中有无穷的、有趣的东西,才不会灰心沮丧,觉得生活的无意义、宇宙的大无聊。
26、关于廉洁
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可以拿可以不拿的东西,拿了就会损伤廉洁。廉与不廉,存乎一念之间。
27、关于时机
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就像在百步之外射箭,射到那个地方,靠的是力气;射中那个目标,就不是单靠力气的问题了。
技巧来自于勤奋。而能否成功既来自于技巧,又来自于时机,比如:风速的影响,情绪的好坏、年龄的高低、身体的因素等等,都是构成箭能否射中的条件,这不只是力气和勤奋的问题。
不能中箭,总有不能使箭中的原因。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即使是神射手也有失神的时候。廉颇老矣,尚能张弓,但是也只能在家院里张弓了,因为,时机已经不是让他张弓的时机了。
1、关于科学发展观:
“不违农时,穀不可胜食也;数罟(密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穀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人对自然的索取是无穷尽的,但关键在于有度、在于控制,要控制在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内,遵循自然规律,保持休养生息。而施政于民,也是这个道理,不可虐政、暴政,不可穷竭民源,虚空国本。
因“数罟”造成的海洋资源枯竭、因“斧斤不以时入山林”而造成的沙尘暴不断侵袭,说明自然已经不堪其负。所以在对待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这一问题上,科学发展尤为重要。亡羊补牢,尤为晚也。
保有资源,就是保有民生。资源丧失,则民无以为生,民无以为生,则必将乱象横生。这一点,应该充分引起警觉。
2、关于腐败: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餐有参鲍、库有名车,与“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何异?为什么有些官员沉溺其中,思想认识上还不如战国时代的孟子?几年来,常见有领导干部驾公车伤民却推卸责任的报道,难道这不是变相的“率兽食人”的行为吗?民众为什么关注这些报道,仅仅因为关心车祸的花边新闻吗?
公款招待制度和公车制度改不改革,是个关乎执政基础的大问题。让各级官员自掏腰包招待、自己筹资购车,出现铺张浪费现象绝无可能。这样,我们可以节约多少行政成本、赢得多少民心民意。
3、关于执政: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观人忧乐,前程可知。
4、关于民主: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民意不在庙堂,求实常需调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何止是用人之道。
5、关于管理:
孟子谓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彫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彫琢玉哉?”
——用非雕玉者雕玉,玉损;用不懂雕玉者管理雕玉者,人损。管理者要善于因势利导,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由是才能图强。
6、关于尊严: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小国也有小国的尊严。国家意志强,则国民强;国民强,则国强。倘若丧失了尊严,摇摆于大国之间,终将成为祭祀上的牺牲。越国之事,是为明鉴。
7、关于知言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诐辞(诡辩)知其所蔽(蒙蔽),淫辞(花言巧语)知其所陷(构陷),邪辞(意旨偏狭)知其所离(离间),遁辞(左右而言他)知其所穷(理屈词穷)。
——察其言,观其行。知言非一日之功,需要经验积累;养浩然之气更非一日之功,需要日渐修为。
8、关于德治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以当前国际形势为比喻,美国就是以力假仁者,而且霸有大国。而中国欲复兴图强,必须行德政。
9、关于明明
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明政刑。要在“明”字。
作为“政”来说,就是整顿吏治,规范管理;作为“刑”来说,一是要刑文明确,法律法规健全,二是执行要“明”即公平公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等公民。
铲除腐败,振兴民族精神。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惜命。虽大国,谁敢犯之?
10、关于自立
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自力更生,国之福祉,增广中说:“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11、关于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的作用太大了。这句话不是纯粹理论性的,而是极具现实意义。而怎样做到人和,确实需要功夫。协调、沟通、一其意志做到“人和”的管理者,首先得具备领袖的素质,能够控制局面;其次德行得过硬,能够以身作则。
一家、一单位,人不和则事事涣散,不和不但家庭不睦、事业不顺,而且会象文学描写里的“蛇阱”一样——群蛇陷在井中,争先露头,互相攀附,结果俱不得出,直至窒息灭亡。和,也并不是你我俱好、和稀泥,真正的和,还包括容让、谦逊甚至承受。和的道理真是太大了啊。
12、关于得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何谓得道?何谓失道?道,可以是道理、规则,也可以是道路。一个人行不由径,肯定不是得道之人。得道,真正能够多助吗?他起码应该有号召力和处在一个显要的位置。不当其位,身陷沉沦,得道越多,失落越大,因为他对“多助”的期望值过高。众人拾柴火焰高,但前提条件是,你首先得是一团火焰。如果你是水,加再多的柴火,你也不会燃烧。
13、关于精神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结果也是走了孔子的道路,道不行,退而教学著述。他把当今之世“舍我”看成是天的意思,是时运不到的意思。也的确,社会转型,不以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但是这种“舍我其谁”的气概,却是精神史上最为宝贵的财富。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14、关于恒产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无恒产者无恒心。恒产,固定产业。如无业者、如失业者,如四处躲避城管的小商贩,如民工潮无所就业,如低收入者三餐无着,如高学历者就业为艰,如失地农民无所保障,如拆迁户无处避寒,如。如此等等,即是民无恒产的表现。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执政者所致力的都是使民有恒产,有恒产则有恒心,民有恒心,才能与国休戚,为国分担;民无恒心,社会必将乱象横生,轻则集访,重则受别有用心者诱使而民变。
使民有恒产,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使民有恒产,就是要构建公平的和谐的社会,工者有其器,耕者有其田,商者遵其道,政者修其德,遏制两极分化,使社会共同进步。
15、关于自强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自侮者必不能自强;家庭不睦,必招外辱;国家内乱,必招外敌。修身以自强,和睦以齐家,政一则国治。
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共同语言;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共同兴事。自己拿自己不当人的人,任何人拿他也不当人。要自知自强,不可自暴自弃;更要知人,不可轻易然诺于人、委事于人。
16、关于得民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得民之道,说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加上“发扬民主”四个字。
17、关于近求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道路就在眼前,却向远处去寻找;事情本来容易,却找难的去做,舍近求远,舍易就难,本身是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要想成大事,先从身边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扫一室,何以扫天下”如果所定目标过于迂阔,还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忽视的身边小事。
18、关于察颜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是侦探的鼻祖。
19、关于毁誉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有意想不到的赞誉,有吹毛求疵的毁谤。世界上有许多的得不到、想不到、行不通;也有许多的大意外、大惊喜、大无言。关键是心态上的自适、意志上的坚定、行事上的成熟。毁誉于我如浮云。
20、关于慎言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随随便便什么都能说、什么都敢说、不能守约慎言的人,你能够相信他、托付他以腹心吗?你还强求他些什么呢?听之由之,敬而远之就是。
21、关于自知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不好为师者,鲜矣。
22、关于悦人
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行政,要想取悦每一个人,不但无余暇、没时间、太辛苦,而且会陷于琐碎的事务,没法处理正事。
任何行政,都是代表利益方的行政,势必会侵犯不同利益方的利益,势必会有不同的声音。所以行政者必须要代表正确的利益方;必须要有“人言不足恤”的意志;必须要消除杂音而不是放大杂音;必须理清思路、排除干扰,大政既定,雷厉风行。三亲六戚、拖泥带水、一团和气、没有原则,不但成不了大事,而且会使政事萎靡、政令淤塞、人心涣散,越是想“每人而悦之”越是会深受其累、备受其害。
坚持正道、坚持操守,一个执政者应有执政者的风度和气魄,不因个人得失取悦于人甚至谄媚于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不仅个人问心无愧,不会受虚誉所累,而且事业因此才能有所成就,人民因此才能受“德政”的泽被。
23、关于有为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什么时候有不为?不能为(做不了、做不到)的时候,为什么不能为?东方朔说(答客难):“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孟子说:“天不欲”;什么时候可以有为?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知其可为、能为的时候,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的时候,能够量力而行、心不妄动的时候。
24、关于说人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增广说:“哪个人后无人说,哪个人后不说人”说人不好,谁去想后果呢?其实谁都知道后果,就是朋友也有朋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可为什么还都忍不住去说呢?是为了表示自己的高明还是展示自己的不高明?
人都有弱点,关键在于自制。人都有不善,关键在于不怕说。人不怕说关键在于知不善而改之,从善如流。
25、关于赤子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赤子就是小孩,混沌顽冥的小孩,无知无虑的小孩,无惊无惧的小孩,一个“真人”、自然人。所谓的得道者,就是具有无知无虑、无惊无惧,善于排解不良情绪的人、返璞归真的人。
比如,闲暇时,看一看卡通片的成年人。
懂得童真,才会发现生活中有无穷的、有趣的东西,才不会灰心沮丧,觉得生活的无意义、宇宙的大无聊。
26、关于廉洁
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可以拿可以不拿的东西,拿了就会损伤廉洁。廉与不廉,存乎一念之间。
27、关于时机
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就像在百步之外射箭,射到那个地方,靠的是力气;射中那个目标,就不是单靠力气的问题了。
技巧来自于勤奋。而能否成功既来自于技巧,又来自于时机,比如:风速的影响,情绪的好坏、年龄的高低、身体的因素等等,都是构成箭能否射中的条件,这不只是力气和勤奋的问题。
不能中箭,总有不能使箭中的原因。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即使是神射手也有失神的时候。廉颇老矣,尚能张弓,但是也只能在家院里张弓了,因为,时机已经不是让他张弓的时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