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学校简史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97小说网 www.97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节概述
巍巍东台山下,有一块神奇的土地。
这里,走出了毛泽东、陈赓、谭政、萧三、易礼容、毛泽覃等中华民族的领袖人物和仁人志士,造就了数以万计的英才俊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山学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东山学校。
岁月悠悠,百年沧桑,初创于19世纪末的这所百年老校历经风雨之后依然屹立于湘中大地而岿然不动。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蓦然回首这位伟大的母亲曾经走过的足迹,与民族命运同坎坷,与国家兴盛共辉煌。从1895年东山精舍创办至今已逾一百一十余载,历经东山精舍时期,东山书院时期,东山高等小学堂时期,私立东山初级中学时期,建国初期的合并与过渡时期,至东山学校时期,跨越三个世纪,直接见证了湖南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湘乡下里(亦称首里)士绅许时遂、黄光达、陈膺福、王晓棠、蔡中銮、庾亿、潘学海、许襄云、杨容熙、彭国霖等十余人,因本地学子求学不便,在知县严鸣琦的支持下,发起集资筹建东山书院。书院选址于东台山麓涟水之滨的风水宝地莲花屋场。光绪十七年,新疆巡抚刘锦棠因病返乡,为筹建书院捐银二千两,被推为倡修。
1895年,书院建设尚未动工,而清朝政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面对国是日非,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许时遂等人痛感建立旧式书院,培养崇儒通经的旧式人才已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必须培养能够“兴国而强兵,足民而丰财”的实材。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唯有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于是,他们在当年的十二月初六日,直接上书湖南巡抚、维新派的积极支持者陈宝箴,要求“仿湖北自强学堂成法”“及时兴办”东山精舍。陈宝箴对他们的禀文和东山精舍章程非常赞赏,因此当日就批复:“仰湘乡县移令该学,转饬东山精舍绅董,迅即举办,以收兴学育才之效。”由此,东山精舍诞生。由于书院建设准备开工,地点暂设在东台山之凤凰寺。山长为张通典先生。这是东山学校最初的前身。
东山精舍课程设算学、格致、方言、商务四斋,分科造士。格致是声、光、电、化等自然科学的总称;方言指语言文字,目的是造就翻译人才,培养人才强调“崇实”“教之以实事,程之以实功”以便“养成实材”1898年戊戍变法失败,清政复古,东山精舍自行解体。尽管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它开了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同时,它把社会需要作为办教育的出发点“培养实用人才,以济当时之急”的办学方向,也为后世所继承和发扬。
于1890年开始筹建的东山书院,1900年6月全部落成。这是一座于古朴典雅中,透出恢宏的王者之气的建筑。书院环境十分幽雅,全貌恰似一朵莲花,中间的房屋建筑群状如花蕊;环绕的便河、围墙、小道和花木组成的长廊则如层层花瓣。“主讲有堂,游憩有所,斋房庖湢,罔不备具。枕山而面野,环以大溪,缭以长垣”好一个修身、砺志、求知的“莲花宝地”!
书院落成后,当年11月15日开始课士,东山精舍随之改名东山书院。东山书院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等,基本上沿袭了东山精舍,但教学内容复古为注重经史。第一任山长为谢钟楠(重斋)。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7月,时值“清末新政”时期,里绅王刚、杨炳谦、彭梦日等发起将东山书院改为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1905年正月开始招生,学制三年(1921年后改为两年)。从此时起至1940年,共办45个班,毕业学生2000余人。起初以天干序班,故萧三为乙班,毛泽东为戊班,易礼容为庚班,从第八班开始改为以数字序班。
在这一时期,学堂订有校训,谱有校歌。校训曰:“公诚勤俭”制以黑底金字匾悬于正厅。两旁大柱上有楹联一副:“公毕方将私治,师严然后道尊。”其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是按照现代学校的原则和要求进行的。当时课程有修身、国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体育、图画、音乐等。教学方法强调主导和主体,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到了循循善诱,生动活泼。
东山高等小学堂校风朴实,学风严谨,纪律严明,管理有序,有一支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思想进步、慧眼独具的优秀的教师队伍,如李元甫、龚翼鹏、萧岳英、沈春农等,吸引了当时一大批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前来求学,也因此而发现和培养了毛泽东、陈赓、谭政、肖三、易礼容等这一批新中国的伟大缔造者和在二十世纪叱咤风云的人物。东山高等小学堂时期,是国家民族的命运处在一个“破旧立新”的阶段,也是东山学校历史上承前启后,播种耕耘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的初步发展为日后东山学校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11月,因大量伤兵来县,高等小学堂曾被迫迁往县党部上课。1938年元旦,县党部大礼堂被伤兵捣毁,学校被迫迁至泉塘修竹湾,直至1940年才迁回原址。
1940年7月,首里士绅会议决定将高等小学堂改为初级中学。8月成立了由田伯刚、王季范、宋鹤庚等组成的校董会,选举张峻明为校长。成赞育代表初级中学设立人向教育厅呈请备案,定名为湖南省私立东山初级中学。9月,初中第一班举行开学仪式。以后分春秋两季招生,每期一班,至1949年上期,共招18个班,毕业13个班,共664人。其间,1944年6月日寇犯湘,学校停办一期。1945年借白田新庙办学一年。1946年上期迁回东山书院复课。
私立东山初级中学继承和发扬了高等小学堂时期艰苦朴素、勤奋进取、纪律严明的传统,办学十年,仍坚持以“公诚勤俭”为校训(一度被迫使用“礼义廉耻”),以原东山校歌为校歌。学生着装,教室桌椅摆放,寝室内务,公共卫生,体育锻炼,出入礼节等等,均有成法。新生入学要训练三天,学习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
初级中学的授课教师基本上都是大学本科毕业,音体美教师也都毕业于当时的最高学府,其中不乏教育界和学术界名流。如肖杰五(后任湖南商学院院长,湖大社会科学院院长,武汉大学系主任),张峻明、谭兴铎、张寅、张佑源等。因之,这里的教学独具特色,教学质量很高,在全省名列前茅。如1943年第一届学生毕业考试,因成绩优异,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通令嘉奖。办学十年,东山初级中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有教授、研究员和教授级工程技术人员37人,其中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和副教授级工程技术人员60余人。
在东山学校的整个发展历程中,私立东山初级中学时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巨大关怀和各界人士的热心支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50年,湘乡中等学校进行调整,私立东山初级中学与湘乡第一女子职业学校合并为湘乡第一初级中学,校址设一女校,东山书院作为简易师范学校校址。
1951年,原私立东山初级中学校长张峻明(当时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上书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建议恢复东山学校,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认为,恢复这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意义很大。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中南教育部提出:(1)东山书院略加修葺与重建,保持其光辉和朴实的面貌,由文物管理部门保护;(2)先恢复东山学校为小学,仍暂为普通学校性质,再俟将来逐步扩充增设中学。
1952年,东山学校正式恢复,定名为“湖南省立东山小学”
1955年,学校下放归县管理。
1956年,增办初中。
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为母校题名“东山学校”此后正式沿用至今。
1969年,增办高中。
自恢复至今,小学已办82个班,初中已办73个班,高中已办205个班。1976年至1977年,学校还曾经设立五七大学部,培养各类工农学员400余人。但受全国政治气候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教学秩序曾经受到严重破坏。课程内容也做了大幅度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教学秩序逐渐走上新的轨道,并开始迅速发展。
从1978年开始,学校参加高考以来,为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人才至今已近万数,学校规模、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学校管理、办学成果,都取得了发展。
尤其是19851996年陈寿康、1996年至今刘伟庚先后任学校校长以来,学校发展更是突飞猛进。2003年,湖南省教育厅批准我校晋升为“湖南省重点中学”并授牌。从此,东山学校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目前,东山学校全体师生,正秉承东山优秀传统精神,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的辉煌!
由于时代政治气候的影响,学校建制沿革变动频繁,发展过程呈现出几个明显的阶段,为了便于整理,编者特从六个阶段分别述论。具体是:从东山精舍到东山书院;东山高等小学堂(校);私立东山初级中学;建国初期的东山学校;“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东山学校;新时期的东山学校。在编撰整理的过程当中,编者重点关注了学校发展过程当中的建制更迭,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校制度、校产设备,以及学校成果等方面,同时一直在着力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在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到底有哪些东西依然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展呢?又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警醒和注意呢?
亲爱的读者,当您在读完这段属于东山的历史之后,是否也会想到什么呢?
第二节从东山精舍到东山书院
(1890——1904)
一筹建书院
1890年四月(清光绪十六年),湘乡下里(亦称首里)士绅许时遂、黄光达、陈膺福、王晓棠、蔡中銮、庾亿、潘学海、许襄云、杨容熙、彭国霖等十余人,因本地学子求学不便,在知县严鸣琦的支持下,发起集资筹建东山书院。这是东山学校的最初起源。
里绅许时遂、黄光达、陈膺福、王晓棠、蔡中銮、庾亿、潘学海、谭襄云、杨容熙、彭国霖等十人发起设立东山书院,禀县存案,并晓谕劝捐,知县严鸣琦批词:“许时遂等筹建讲舍,作育人材,具见文教昌明,英才辈出,不胜雀跃三百。本县首捐银百两,以为之倡,其所扎饬诸绅经营其事,仰候分别照会,谕委妥为办理,以期不日成之,是为至望。”——湖南教育史第二卷第111页
当时,在县城北正街东岳庙专门设立筹捐局,正式筹办捐款。筹捐局既是诸绅筹款的机构,也是东山书院的筹建领导机构。光绪十七年,新疆巡抚刘锦棠因病返乡,为筹建书院捐银二千两,被推为倡修。
东山书院倡修刘锦棠(1844—1894),字毅斋,谥襄勤,山枣城江桥人。光绪十年十一月,新疆行省建立,任首任巡抚。
十二月,勘定东台山南麓莲花屋场为书院的院址,因此书院以东山命名,当年就将附近二百余亩田产全部买下。
1892年,召开十八里士绅大会讨论筹建计划。
1893年—1894年,在十八里进行募捐。
总共募捐到银钱数一万七千余缗,但是名捐而实未交者达到万余缗。
二创办东山精舍
1895年,书院建设尚未动工,而清朝政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许时遂等人痛感建立旧式书院,培养崇儒通经的旧式人才已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必须培养能够“兴国而强兵,足民而丰财”的实材。于是,他们在当年的十二月初六日直接上书湖南巡抚陈宝
箴,要求“仿湖北自强学堂成法”“及时兴办”东山精舍。
维国家之隆替系乎人材,人材之盛衰由于学校。各省兴建书院,盖以辅学校之不逮,法甚备而綦隆矣。然穷变则通,苟非实事以求是,即物而穷理,恐书院究成虚设,何以造就人才!湘乡向有东臬、涟滨建于县城,为閤邑公立。嗣因县分上中下三里,复就其地建书院,以便学者。举人等籍属下里,地邻县治,尝慨书院虽盛,而专校时艺,山长又保本县举贡轮充,兰艾不分,成材终鲜。原任新疆巡抚刘襄勤公思矫其弊,爰捐集银五千余两,创议添设东山精舍,以劝学育才。又经士绅乐捐,共银一万七千余缗,计陆续置买学田贰百亩,其各户捐而未交者尚万余缗。正在度地鸠工,而刘襄勤公薨,任事者遂互相推诿,事因中止。人怀观望,巨款虚糜,举人等心窃疚之!夫通知古今之宜,以外筹应接之术;博观中外之势,以内立富强之基。陶冶良才,其本莫先于学;而欲废除积习,亦宜量为变通。考西国之兴,凡课士、训农、通商、考工与陆军水师无不入学堂读书,共明其理,习见其器,而躬亲其事。彼一切取成于学,男女五岁不入学者即罪其父母。人专一艺而能致用,是其纵横海上。因非船坚砲厉也。今各国学校,美为极盛,德法英次之,俄又次之。其制分初学、中学、上学。初学期满乃升中学,务循序而渐进。人无废学,地无弃材,既富且强,良在如此。即日本,数小岛耳,通国学校乃多至三万一千余所,力行西法,遂启维新。存实有即存其才,故能勃然以兴,屡耀其武。而中国反蹈常习,故务虚文而不求实学,未尝讲明事理,往往受制于洋人。然则欲兴国而强兵,足民而丰财,非劝学以育才,岂有他哉!举人等会议深思,拟以东山精舍,仿湖北自强学堂成法,分科造士,为算学、格致、方言、商务四斋,教之以实事,程之以实功。庶几风气大开,矫其空陋,专习所学,自然业精于勤,足以养成实材。惟事以虑始为难,谋以筑室力戒,将冀功以时集,必自上台主持。为此,禀恳大人批准,行县行学,转饬士绅即照所议章程及时兴办,循国义理之学,辅以泰西富强之术,则道器一贯,人材自蒸蒸日上,必有魁奇俊杰出其中,足以得其要领而驭之。举人等感念时艰,不胜祷祝,谨以章程呈览,伏祈批示,以便遵行。
——湘乡教育志下卷附1—9页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六日禀文
陈宝箴对他们的禀文和东山精舍章程非常赞赏,当日就批复:“仰湘乡县移令该学,转饬东山精舍绅董,迅即举办,以收兴学育才之效。”
为了撙节经费,许时遂等人本拟因陋就简,在莲花屋场原有的民房内开课。由于书院建设准备开工,旧有民房必须拆除,因而精舍改设在东台山之凤凰寺。山长为张通典先生。
东山精舍的创办开了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
——
东山精舍就象民国期间教育部所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所说的那样,是甲午战后湖南建立的带有救亡图存性质的新式学校。在湖南维新运动期间,若言传统书院向近代的改革则应以东山精舍为最先。
——湖南教育史第二卷第116页
东山精舍有三个特点:一是东山精舍是甲午战后全国救亡图存的产物,因此它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变通并突破传统书院的陈规陋习。二是东山精舍的教学内容是甲午战后全国有识之士所呼吁的新学、实学,完全打破了传书院的读经模式。三是东山精舍的教育目的,也脱离了传统书院科举仕进的轨道,而转向培养专精一技的实用人材。
——湖南教育史第二卷第113页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清廷复古,东山精舍受旧教育思想及八股取士的影响,自行解体。东山精舍的创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湘乡,乃至湖南的教育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东山书院时期
1900年6月,新建书院正式落成。建筑包括:正所三进,东西各五斋,合计六十余间及周围便河青砖围墙。整体气势于古朴典雅中,透出恢宏的王者之气。整体形状恰似一朵莲花,中间的房屋建筑群状如花蕊;环绕的便河、围墙、小道和花木组成的长廊则如层层花瓣。
这一时期,书院所辖资产还包括水田八百五十四亩九分,房屋六座,东台山林场和旺南庵油桐场,岁收租谷一千三百五十五石一斗,作为办学经费。
从1890年倡捐,到1900年落成,事阅十年,工程用费共一万四千七百一十四串九百文。
十一月十五日开始课士“东山精舍”改称“东山书院”后来专请清朝状元黄自元题写院名“东山书院”四字。第一任山长由知县出具聘书,请举人谢锺楠名重斋,涟源杨家滩人担任。
书院为封建王朝造就人才,生员以“应科举,登仕途”为目的,故在教学内容上重教经史,同时习时艺试帖,兼治“大清律”方式以自学为主,教师只择要讲授,作个别指点。在管理上,基本沿袭了东山精舍的制度和办法。
1904年11月,湘乡探花王龙文作东山书院记稿并书,同里举人王礼培篆额,刊石嵌院壁,但民国二十九年(1930年)前已毁。1907年,高等小学堂时期,知县陈吴萃为书院补记,保存至今。
东山书院记
传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人杰地灵,理固然矣。湘乡治左有山曰东台。俯瞰清涟,形势盩厔,盖一邑之关键也。岁壬辰予权县事。十八里士绅有增建书院之议。予闻而韪之。适新抚刘襄勤捐廉为倡,而陈舫仙方伯许绶琮封翁复会商城乡绅董次第醵赀、鸠工、庀材、卜筑于兹山之麓。于是剔灌莽,疏泉源,辟町畦,施木石,经之营之,不数载而观厥成,额之曰:“东山书院。”主讲有堂,游憩有所,斋房庖湢,罔不备俱。枕山而面野,环以大溪,缭以长垣,规制辽夐,既朴既坚,洵哉藏修之精舍,未可以恒境测也。壬寅冬,予复莅乡,始以礼币聘师聚生徒肄业其中。先后十年间,釐然美备,倘所谓有志竟成者,非耶?予维今之天下,一学战之天下也。泰西诸国若农、若工、若商、若兵备,莫不有学,而于士尤详用能实事求是以称雄于五大洲。我国家振兴文教,凡直省府厅州县并设大小蒙养,各学堂所以培植人材者,意深远矣。湘乡书院旧有东皋涟滨,不足以容多士,故十三里有连璧之建,十六里有双峰之建,学者便之。迩者百度维新。上之立教日宏,士之向学者日益众,东山之建,可不谓当务多急乎?予不敏,不能弦歌化导,嘉惠士林,窃幸邦人父老兴贤育才有加无已,愿更以一言勖之。湘固山邑,多磥砢瑰琦之士,自季汉蒋安阳,后代有传人。国朝以来若世孝易氏,烧车御史谢氏,皆有闻于时。道、咸之际,群丑跳梁,王壮武筹办团练,随曾罗先正,手提义旅,奋起湖湘都人士云合响应,共拯时艰,卒成中兴伟业,至今勒旂,常光俎豆者,踵相接也。于戏盛哉,二三子涵濡雅化而又浴桑梓之余晖,高山景行,意必有人焉。隐居求志,行义达道,上以副岩穴之旁求,下以泄山川之间气,吾知乡先哲不能专美于前矣。海疆多故,来轸方遒,内治外交,需才孔亟,请即以斯言为券焉。
光绪丁酉岁湘乡知县陈吴萃谨识
(编者说明:该文为知县陈吴萃在1907年为书院补记,是年系丁未岁,在捐碑序上仍书为:光緒丁酉歲。是与正厅脊檩铭文时间相符—即与上梁时间一致。)
东山书院时期的建筑和范围确定了今天现存书院的基本雏形。东山书院的建立成为日后东山学校继续发展的基石。
第三节东山高等小学堂(校)
(1905——1939)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制度。7月,里绅王刚、杨炳谦、彭梦日等发起将东山书院改为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公推王刚任监督,从本年起“山长”改称“监督”1908年“监督”又改称“堂长”龚翼鹏任堂长。1912年“堂长”改称“校长”李元甫任校长。
1915年奉令又改为湘乡第二联合城镇乡立高等小学校。1931年,奉令又改校名为“湘乡县立东山高级小学校”一般而言,后世习惯于将这几个时期的东山学校,统称为“东山高等小学堂”
1906年正月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正式开始招生,学制三年(1925年改为两年)。从此时起至1940年,共办45个班,毕业学生2000余人。起初以天干序班,从第八班开始改为以数字序班。
高等小学堂的最初办学宗旨是:“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培养实用型人才,管理制度严格完整。1925年,确定办学宗旨是“按照学童身心发展之程序,培养国民道德知识技能,以适应时代需要与社会生活。”
在这一时期,学校的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管理制度都渐趋完善,完全按照近代教育的要求办学。在校产设施方面也取得了新的发展。
在师资建设方面,当时高等小学堂有一批慧眼识才、思想进步的优秀教师,甚至还引进留学归国的新式人才。如李元甫先生、王茂森先生,贺岚冈先生,以及从日本留学归来的英语、音乐老师肖先生等。
在课程设置方面,1906年开办时,设有修身、国文、英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图画、音乐等课程。1912年学校采用部编教科书,废除“忠君”教育,提倡道德教育,仍开设修身课程。1925年,规定教授科目有公民、国语、算术、地理、自然、劳作、美术、音乐、体育。
在教学方法上,匠心巧运,富有启发性,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性。毛泽东曾经在与斯诺谈及东山高等小学堂的老师时,多次说到肖先生。他说:“我喜欢听他谈日本的事。”1915年,湘乡教育会代表谭觉民向省教育会所作的有关东山高等小学情况的汇报中用大幅篇章生动的描述了当时几个课堂的情景。
坐有顷,鸣铃上课。各级学生自长廊整肃而前。张引余入第一教室,参观三年级甲组地理。室内壁上有“功崇惟志,业精于勤”八大字。诸生列席者五十一人,有参观席。课题为:英吉利。盖补授前学期末及研完者。教员萧泗。首书“復”字“张”字于黑板,令诸生悬对意义,其能答以“后主权张领土”者约占全级四分之三,教员令各生分部指名与英国有关系者为何等地。左部生言系指威海卫、香港、九龙主权。右部生言欲张领士印度、新加坡、教员促令两部交换再答。右部生答,尚有云南、西藏边境及缅甸旧藩主权。左部生答,欲张领士于澳洲,亦与英有关系。于是教员以鞭指挂图阿剌伯西南角门为何也地?齐声答出:英领亚丁,俄所亟愿占领者。教员又问,荷比之西何海?法国西北为何峡?学生即答:北海多维峡。教员又大书“英吉利”三字。令值日生分发油印暗射纸!随即校样标举教材,首地形,次位置,又次画轮廓简图,点界写字。令学生照填岛屿、峡湾、山河诸名称,指幼年,生按图诵遍。乃举本土及领土之面积人数。各以我国面积人数比较示之。学生逐一登记入笔记。教员又格外蒙库伦以北问为何地,气候如何?答:买卖城及恰克图,气候极寒。教员乃令解释其所以,口唱具海洋性,受西洋暖流诸语。学生亦各援笔登记。乃令观察不列颠岛之山脉问:孰为山地。孰为平原?即以学生听懂表决而令记之。于是令学生朗诵教科书一遍。问——符否,学生答已。
——湘乡第二联合城镇乡立高等小学校概况原载教育杂志民国四年第九期
在这一时期,学校相继制订了一系列规范学校管理的措施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制度。
1907年,监督龚翼鹏组织教师议决校训“公诚勤俭”制以黑底金字匾悬正厅,并在两旁石柱上置楹联一幅:“公毕方将私治师严然后道尊”
1909年,建立检查身体制度,每年学生入校后进行,学校配有兼职校医,卫生保健有成套制度。同年,建立体育运动会制度,每年举行一次,并组织学生代表队参加县学生运动会。
1910年,请从日本归来的肖先生谱写校歌,至今沿用。
1925年,,制订学则,十章三十七条。确定办学宗旨、教授科目,以及对学籍管理、成绩考查旷缺课、奖惩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同年,制订学生公约,有“通则”二十五条,另有出入公约、教室公约、自修室公约、寝室公约、食堂公约、劳作公约、图书室公约、游艺公约、运动场公约、饮茶所公约、浴室公约、厕所公约,还有奖惩办法。
在校产设施方面,高等小学堂时期取得了很大发展。
1905年,在书院右隅新建了讲堂一间,就是后来少年毛泽东学习过的教室。
1910年,堂长李元甫派王茂森先生赴日本买了二千两纹银的理化仪器和大批生物学挂图。
1911年10月,将原三间不规范的教室改建成西式教室,上、下楼房六间,楼上四周走廊相通。
1913年,学校设立美育园,课余由学生培育植物,务在增加知识。
1927年2月,接收东台山各部及旺南庵公产,十八里团练公产,并与第一女校共管孔庙斋宿所。
1931年11月,完全接管孔庙斋宿所之一部——孔庙乐舞公。
抗日战争爆发后,高等小学堂校址几经转折,校产受到严重破坏。1937年11月,伤兵来县,湘乡县立初级中学让出校舍作陆军后方医院,该校迁来我校上课。我校迁往县党部上课。1938年元旦,伤兵与军队冲突,捣毁县党部大礼堂,理事会临时会议决定我校址迁泉圹修竹湾潘宅。1939年元月,军队又强驻修竹湾校舍。此间,东台山森林被难民砍伐无存,东山书院因湘乡初级中学他迁,被军队占据,损失无算。
高等小学堂时期的东山人,秉承了湘乡人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光荣传统,发扬了东山精舍以来,敢于身先士卒、奋起救国的可贵精神。
1926年,学校建立共青团组织。
北伐军进入湘乡,东山学生走入社会进行革命宣传,成立慰劳队参与救护北伐军伤病员,并与工农兵商一道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并征集布鞋,慰劳北伐前线战士。
1930年,杨再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涟水河畔,第二天,我校教师写诗愤怒声讨:
龙城风暴涟水寒,壮士热血洒沙滩。
一十八年成好汉,镇湘台上看青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山等34校学生代表在县城集会,成立“湘乡学生反日救国会”宣传抗日救国。
1937年,为配合抗战需要,学校实行暂时迁校,直到1940年方迁回书院。
东山高等小学堂时期是东山学校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段历程。在这期间,学校培养了大量的社会实用人才,其中包括毛泽东、陈庚、谭政、毛泽覃、萧三、易礼容、黄国璋、萧子风等中国革命的领袖和二十世纪社会各界的风云人物。
东山高等小学堂时期的发展为日后东山的继续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节私立东山初级中学
(1940——1949)
1940年7月,东山高级小学校理事长成赞育及李平西等九人发起首里联合会议决定,将高等小学校改为初级中学。
7月30日湘乡民报载:“适应事实需要,东山理事会决定东山高小改办初中,下期招生一班,高小办完为止,张峻明为校长。”
遵照部章,学校设立董事会。学校董事会是当时学校的最高领导机构。但学校行政由校长总负责。
9月12日,湘乡县长袁振基以振教字第3469号文,呈报省教育厅,依法组织校董会、简章及立案呈报等事项,请予存转备案。第一届校董会的成员有:宋鹤庚、成赞育、吴剑学、肖仰祁、胡子清、王季范、张寅、李平西、陈茀僧、范焱、赵孟廉、喻义、易微尘、陈亦秋、左重典等十五人。校董会表决通过宋鹤庚为董事长,成赞育为副董事长。校董会批准校长周宇光辞职,选举张峻明为校长。
1941年1月26日,省教育厅长签发32938号文,准予第一届校董会立案。3月26日,教育部长陈立夫签发中字第17576号指令,令湖南省教育厅:私立东山初级中学校董会准予备案。至此,东山正式由以前的高等小学升格为初级中学。
此后,私立东山初级中学时期,相继又改选过四届董事会。1941年,8月17日,又选举田伯刚名静为董事长的第二届校董会;1946年,产生第三届校董会,选举康文扆任董事长。1947年6月,选举产生第四届董事会,周宇光任董事长。
私立东山初级中学是一所三年制初级中学,分春秋两季招生。1940年秋,学校招收初中第一班,投考者343人,录取61人。从1940年到1949年,东山初级中学共招18个班,其中14—18班解放后并入湘乡第一初级中学。
私立东山初级中学时期,学校最初的办学宗旨是:“以‘一切为国家,一切为民族’为准绳”“务使(每一位学生)均成为人——有人格之人”“进可以救民族国家于水火,退可以措本乡人民于袱席。”(编者概括)
这一时期,受国民党独裁统治政治的影响,学校的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党化教育”痕迹,实行“训育”期间,教育部训育纲要规定学校以“礼义廉耻”为共同校训,学校遵行。(但仍以原东山校歌为校歌)同时学校开设“公民”、“党义”、“军训”等课程,到1949年9月,改为政治常识。当时学校还指定了“军队无共和,学校无共和,党员无自由,学生无自由”的铭言,要求学生具有绝对服从的美德,并规定全体教职员都负有训育的责任。但同时也注重养成学生的劳动精神,提倡学生衣物自洗、行李自挑、学校整洁,轮流负责;讲求为社会服务,鼓励学生课余为附近农村及学校工作;提倡仁爱美德,能大让小、强让弱。
此外,在教学内容上还注重对学生职业训练,当时学校设有农作区,附近东台山映南庵两处都划作林场,校内的便河,也用来养殖鱼、荷、菱、鸭等,在中年级附加有农林大意、合作常识等课程“务期各学生毕业后,进可以升学,退可以就业,不致贻害家国。”这个成为当时东山的一个特色教育。
当时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职教员队伍素质很高,大部分为本科毕业,其中不乏教育界和学术界名流,如:如肖杰五(后任湖南商学院院长,湖大社会科学院院长,武汉大学系主任),张峻明、谭兴铎、张寅、张佑源等。
学校教学方法提倡自动,教师处于辅导地位。教学场所不限于课堂,尤其注重室外教学,如搜罗可以生殖之植物移种到校园,分别悬挂木片用以标签。假期可以举行远途旅行,得以实地考察的机会。
学校管理和制度方面,私立东山初级中学继承和发展了高等小学堂时期纪律严明的传统。学生着装,教室桌椅摆放,寝室内务,公共卫生,体育锻炼,出入礼节等,均有成法。新生入学,都要训练三天,学习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
为了训练学生的自治能力,学校指导学生设立了学生自治会。
在学校校产方面“除校舍外,有水田二十八处,计八百五十一亩二分,又东台山、映南庵林场两所,每年应收租谷一千三百五十一石,又税银七元七角,每年除产业用费完纳田赋及平均灾减约二成外,尚可实收田租一千石,以之变价作为校内经常资用,不虞匮乏,昔日后将山地认真造林,更可增加大宗收入。”教学用具,学校当时设有专用的图书馆,最初藏书约有二千卷左右(部分继承了高等小学堂时期的,其余,被毁)。
期间,学校还扩建了一些工程和添设了一系列设备如:1941年,在照墙外辟大操场,计地三亩,全校师生共修筑东山路和环墙大道。在照墙外辟大操场。同年,大规模添置教具,全校组织订阅报刊若干份,每班还组织订阅若干份小报,以拓展学生视野。1942年10月,修理便河河岸。在石桥尾新凿饮水井,11月完工,取名“莲泉”1943年1月,在接龙坵西南新建大厕所一座。2月,改造旧大厕所为浴室。
1944年,日军侵入湘乡县境。学校校产沦陷,书院被作为日军仓库。由于仓惶搬迁,校具仪器图书损失殆尽,停办一期,学生向县立中学借读。1945年借白田新庙办学一年。
私立东山初级中学师生继承和发扬了高等小学堂关心国家命运,紧密联系人民的优良传统。1948年,4月14日,南京“四一”惨案消息传到湘乡后,各中学学生在湘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举行座谈会。上午,我校学生参加了在公共体育场的集会,到会有3000多名学生,抗议国民党反动派制造“四一”惨案,追悼死难同学,举行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游行示威,随即成立城区中学生联谊会。
私立东山中学时期,学校教学独具特色,教学质量很高,在全省名列前茅。如1943年第一届学生毕业考试,因成绩优异,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通令嘉奖。办学十年,东山初级中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有教授、研究员和教授级工程技术人员37人,其中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和副教授级工程技术人员60余人。
私立东山中学时期是东山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1950年2月,湘乡中等学校进行调整,原私立东山中学与县第一女子职业学校合并为湘乡第一初级中学,校址设一女校,东山校址改为湘乡简易师范学校使用,办学至1952年元月。
第五节建国初期的东山学校
(1950——1966。6)
1950年,私立东山初级中学与县第一女子职业学校合并为湘乡第一初级中学,意味着东山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途截断。在此情况下,一批曾经在东山这片热土上忠心工作过的优秀教师又开始为东山的复校而努力。
1951年1月,曾任东山初级中学校长的张峻明赴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期间,上书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建议恢复毛泽东少年时代学习过的东山学校。
2月3日,王季范、谭戒甫、萧杰五、戴桂蕊、王器湖、曾昭权、彭肇藩、王阳荪、刘里仁、贺德文、王有民、周为尧、成希文等十三人,联名致函湘乡县长刘亚南、教育科长曾少儒,建议恢复东山小学。
3月16日,中央教育部(51)中三字第六五号函,同意张峻明先生建议,要求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并附张峻明先生原函一件。中央教育部函抄致湖南省人民政府文教厅。
5月31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学教字第八八九号文,向中央教育部提出处理意见:“先恢复东山学校为小学,略事修葺与重建,保存原有朴实光辉的面貌,仍暂为普通学校性质,再俟将来逐步扩充,增设中学。”
7月5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处理意见,先后以学教字九七五和一一四二号发函省文教厅,拨款五千万元(折合大米五万斤),要求派人前往办理。
8月23日,省文教厅发(8692)号函给湘乡县人民政府,并派陈泱泉来县会同各方组织恢复东山小学筹备事宜,推选湘乡简师校长柳官铎为筹备委员会主任。
10月18日,省文教厅批准,定名为“湖南省立东山小学”由省文教厅直辖。
1952年1月,筹建工作完成,书院修葺一新。东山学校重新恢复。
3月,学校开学开课,原属周祠之简师附属东山完小学生迁回书院就读,校长王肖梅(名军),教导主任廖荣茂,教职员工23人,学生10个班,400人
此后,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学校发展迅速。1953年3月,省教育厅确定学校为“五年一贯制”试行学校。1954年,县文教科确定我校为县重点小学。1955年8月,我校由省教育厅直辖下放给湘乡县管理,改名为“湘乡县东山小学”1956年9月,附设初中班招生开学,招收两个班,定名“湘乡县东山小学附设初中班”简称“东山附中”1961年11月,省人民委员会发文,确定我校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复校初期,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精神是:“把纪念毛主席作为工作学习上无限鼓舞力量的泉源”并提出“培养学生初步的革命思想、文化科学知识、具有健康活泼的体魄、基本卫生常识和自觉纪律”还提出了基本教学原则:文化知识教育、政治思想教育、身心健康教育三者并重,结合进行。
这一时期,有一批能力出众、思想进步、学识渊博的优秀教师在为东山辛勤的耕耘。1955年,校长廖荣茂被评选为省优秀教师,出席了湖南省第一次优秀教育工作者代表大会。1956年7月,刘继珩老师成为我校第一个入党者,在城关镇政府大礼堂举行入党宣誓。1959周今奇老师编写乡土教材湘乡地理,有湘乡的历史情况及其发展、湘乡的位置和境域、地形、气候、矿藏、河流、交通、农业、工业、行政区划等十二章。
东山小学时期,学校尤其注重对教育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1954年,12月4日,县文教科举行全县第一次观摩教学,各小学辅导区代表来校听课,彭掌珠老师主讲低年级拼音教学,张崇生老师主讲高年级数学课。1960年3月,创办朝霞刊,主要是推介老师的教学经验、班主任工作体会等。1962年,大抓“双基”训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学校明确提出“教学工作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允许各有特色”的教学理念。
这一时期,学校尤其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1954年,请抗美援朝英雄柴若川、谭长桥先后来校作报告。1956年,在学生中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学校制订勤工俭学计划。养鱼、养猪、养鸭,以培养学生勤劳俭朴品德。1957年,贯彻省教育厅通知,集中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教育、劳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勤俭建国与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1963年,四月,广泛深入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蔚然成风。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访“三老”(贫农、工人、战士),写“三史”(村史、家史、个人成长史)活动。1964年,在学生中开展“学习董加耕”的活动,教育毕业生树立“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升学与就业)”
建国初期,一些功成名就的东山学子,分别表现出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并且非常关心母校的发展。1953年10月31日,萧三(萧植藩)回母校,并题词:“旧地重游,无限留恋。大家努力,作毛主席的好同学,好学生。”
1958年,毛泽东为母校提写校名“东山学校”并致信。
1959年,二月二十一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共和国大将东山初中十六班校友谭政(世民)回母校视察,并题词:“努力学习,做一个毛泽东的好学生。”
1960年,3月15日,国防部副部长陈赓大将来县视察,要求回母校看看,因涟水河无桥,又无公路,陈赓负过伤,步行艰难,便对陪同人员说:“以后修了桥再去东山。”
6月28日,萧三给学校党支部和校史编写小组来信,并寄来了他写的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一书的修正稿:“现在把修改了的这几页寄去,以供参考。”修改的三处是:1、第20页“毛泽东同志说话慢慢的”改成“说话从容”2、划掉“态度很谦虚”中的“很”字,成为“态度谦虚”3、第24页,将“毛泽东同志在东山学校只住了一年”中的“一”字划掉,另写了个“半”字,成“只住了半年”
受全国政治运动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秩序已经开始受到冲击。1958年1月,小学教师集中县城开展整风反右斗争。10月,师生大搞劳动,猛干生产,上东台山写巨型标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去横洲大炼钢铁,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冲击。1960年5月,五月,县文教科确定我校为教学改革试点单位,举行“双高课”(高速度、高质量)公开教学。采用知识归类、精讲多练、掌握规律、突破难点的教法,把多个课时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放在一个课时内完成,结果食而不化。8月,县教育系统开展“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我校总务处文某受查处。1965年,在教师中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县委派湘乡师范校长姜国贤为组长的工作组进驻学校。
建国初期的东山学校是社会主义办学的一个重要探索阶段。但由于学校特有的政治背景,当全国政治气候风卷云集的时候,这里也因此成为运动的中心,学校教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第六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东山学校
(1966。6——1978。6)
编者导读: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东山学校是当时全国总体形势的一个缩影。从1966年6月一直到1978年6月,学校原有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在这一时期,到底有哪些工作对于今天依然存在它的价值呢?有哪些制度依然值得今天借鉴呢?有哪些精神依然值得今天传承呢?又有哪些人物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怀念呢?这些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也不是谁能够随便下结论的。在这里编者特将这一时期学校的大事记全文摘录,谨与诸位共读。
摘录:东山学校大事记
周命新整理
1966年
六月,文化大革命开始。
六月,征购东岸坪周祠,新建小学部校舍,计教室10间、礼堂1间、教师宿舍12间,厨房食堂各1间,经费、材料全由省教育厅直拨,学校立即组织施工。
八月,成立红卫兵组织,开展破“四旧”学校为保护文物古迹,将校名匾悬挂于“东山书院”四字前,用灰浆将募捐碑及陈吴萃作的捐碑序东山书院记粉刷成青砖墙样,才免遭劫难。(1976年恢复原貌)。
社教结束后,刘秋林任副校长。
十月,贯彻省委书记张平化“九二四报告”揭发批判支持红卫兵运动的教师,我校有两个老师受冲击。
十月,县委根据当时只有毛泽东学习过的教室供参观的状况,向省委呈送报告,要求恢复毛泽东学习过的自修室,住过的寝室和藏书楼,并要求设立陈列室。省委立即派宣传部副部长一行五人来校实地考察,同意县委意见,并成立了文字资料组和陈列设计组,省历史研究所所长唐振南负责制订陈列方案,省陈列办公室负责制作展品。
县革命纪念地建设办公室组织十多人调查毛泽东在东山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史料。
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矛头直指学校领导。
1967年
一月,师生开展革命大串联。
二月,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学校党政组织瘫痪。
三月,小学部新校舍建成,从书院迁往新址上课。
三月,我校被县属高中录取的高一新生回校闹革命,掀起大字报大串联高潮。
六月,亚非拉朋友200多人来校参观,副校长刘秋林在书院礼堂接待。
七月,西班牙、日本、朝鲜朋友计三批,共100多人来校参观,副校长刘秋林接待。
八月,学校成为“革联”驻点,指挥武斗,撤离后,学校图书仪器和教师衣物受严重损失。
九月,恢复毛泽东学习过的自修室和住过的寝室,并将西斋恢复原貌,即将初中时期改成的两头有过道恢复成中间甬道,直通教室。
收集的文物有毛泽东在易三老倌家担水用过的水桶一只和与谭世瑛同桌共用过半年的砚台一个,还在学校附近农民家收集到当年自修室课桌2张,坐凳4条。
1968年
四月,宣传介绍毛泽东在东山学习生活情况的陈列室对外开放。
八月,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东山公社农民、全国劳动模范谭青松任队长。
排除“文革”干扰,复课闹革命,是全县复课最早的一所学校。
校长王国和调离。
九月,成立“东山学校革命委员会”谭青松任革委会主任,刘秋林任革委会副主任。
组织优秀作业展览和优秀作文选编。
全国劳模谭青松、无手英雄谭长桥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有影响的兼职教员。
十月,贫宣队撤离,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由二十三冶一公司派驻,队长王友印,原县文教科副科长陈上求任指导员。
1969年
二月,学校增办高中,招收两个班,至此,我校成为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学校。
学校施行初高中二二分段制。
八月,工宣队指导员,原县文教科副科长陈上求任革委会主任,免去谭青松革委会主任职务。(县革委发文时间为十二月十八日)。
人民日报发表候振民、王庆余“把公办中学下放到公社大队来办和教师回原籍的建议”我校小学部有部分教师回原籍任教。
十二月,学校恢复党组织,陈上求任党支部书记。
1970年
大力开辟学农基地,师生齐动手,填平一段长200米,宽4米多的废河和填平两座水坝,四口水圹作学农田。
筹建校办工场,配有工场负责人和工人各一名,工场有车床一台,台钻一台和电焊机一部,加工农机零件。
四月二十五日,县革委政工组主编的政治工作简报,系东山学校专辑,内容有教育革命闯新路,学工学农开新花等三篇文章。
1971年
贯彻毛泽东“五菲咧甘尽保匝鳎嫜П鹧寡Чぱ疃傺兀┙ㄐ0旃こ。錾璺烊易椋悍烊一浚觳挂路?
1972年
一月,我校学生万启林入党,成为我县“文革”后在学生中发展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学校化肥厂生产硫酸铵120吨,产品畅销湘乡、双峰,受到县委表彰。
1973年
十一月二十日,陈上求调任县文教局副局长,副主任刘秋林主持学校工作。
语文教研组编印学生习作选。
1974年
二月二十四日,县委组织部发文,任命周命新为东山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七月到任,仍使用“湘乡县东山学校革命委员会”印鑑。
上期,批判园丁之歌、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初步建立起来的教学秩序又受冲击。
九月十日,县委同意增补谭秋茂、刘秋林为学校党支部副书记。
十二月,校办化肥厂停办,历时五年,累计生产硫酸铵365600斤。
1975年
校办工厂投资4万元添置车床、镗床、刨床,加工农机零件,增设锻工组,维修造制农具及民用产品,工人增至六人。
学校实行厂校挂勾,组织学生去一公司机修厂开展学工活动。
破教学中的“三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学“朝阳”政治、语文学语录、社论,数学学测量,化学学土壤分析,物理学“三机一泵”(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水轮泵),外语被取消,中学教育体系面目全非。
1976年
二月十二日,县委15号文件,向湘潭地委呈送关于请求维修东山学校革命纪念地的报告。
县拨款4万元,建礼堂一间,五月初竣工验收(2003年拆除,改建成学生公寓)。
投资17万多元,建师生混合宿舍1807平方米,2001年建教工宿舍时拆除。
三月十八日,县委25号文件关于东山学校创办五七大学部的决定。
四月,县委宣传部组织“教育革命参观团”我校五七大学部教职员都去江西共大、南昌、泰和和攸县参观学习。
初中部从书院迁往小学部,合称“七年制部”负责人谭桂林。
四月二十八日,县革委会颁发“湘乡县东山学校五七大学部”印鉴。
五月四日,共青团湘潭地委授予我校团总支先进单位称号。
五月六日,县委34号文件,任命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振华兼任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周命新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夏淑吾任党委委员、副校长。五七大学部开设哲学班(校本部)、园艺班(县园艺场)、农机班(县农科所)、林业班(县林科所)、牧医班(县畜牧场)、师范班(湘乡师范),有学生400余人,有管理人员四人,专职教员十人,每班聘兼职教员2—3人。
五月七日,东山学校五七大学部成立,并举行开学典礼。
八月三十一日,县委工宣办决定杨松桥任我校工宣队政治指导员,胥少传任工宣队长。
九月,新疆麦盖提县教育参观团20多人来校参观,周命新作了学校教育教学情况介绍。午餐后,组织了联欢活动,我校师生热情参与,跳起了维吾尔族舞蹈。
九月十日,学校党委会为悼念毛主席逝世,向中共湖南省委发了唁电。
九月十四日,湖南日报以毛主席啊,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为题,对我校师生无比悲痛地悼念毛主席作了报导。
九月十八日,湘乡县沉痛悼念毛泽东同志逝世大会在我校书院礼堂举行。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各部办委局、各乡镇和学校附近农民代表出席大会,我校师生在各教室分会场收听大会实况。
九月十八日,省委办公厅给我校回函:“我们收到了你们发来的唁电,已转报了中央,并印送给省委、省革委和省军区领导同志及有关部门,现将印出的唁电寄上一份”
九月二十四日,书院危房亟待维修,县委宣传部发出东山学校暂停开放的通知。
十月,校党委委员魏朝春老师代表我校师生,赴京瞻仰毛主席遗容(组织者——中共湖南省委)。
十月十五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来函:“你们采写的永远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稿件,本台已在9月18日的联播节目播出,现将播出稿寄给你们一份,并寄去武陵山下书一套,以示感谢。”
十一月十九日,湖南教育第九期刊登我校听毛主席的话,誓做红色接班人一稿,编辑室寄来毛主席诗词解释讲义和鲁迅言论选集,以示感谢。
十二月十四日,县委88号文件,任命王承一为我校副校长。
十二月十八日,县委发出关于成立中国共产党东山学校委员会的通知,县委副书记左湘华兼任党委书记,周振华、王承一、周命新、杨松乔任党委副书记。
1977年
二月,学校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湖南省委、省革委颁发奖状,以资鼓励。
五月四日,县委宣传部关于东山学校党组织机构设置报告的批复:五七大学部成立党总支,王承一兼任书记。高中部党支部,周命新兼任书记。七年制部党支部,谭桂林任书记。
七月十四日,县委51号文件,向湘潭地委呈送关于维修毛主席革命活动纪念地——东山学校的请示报告。
九月,湘潭专署拨款17万元,木材指标200个立方米,翻新维修书院。
阳采华老师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九月十日,县委68号文件:关于成立毛主席革命活动纪念地——东山学校维修领导小组的通知,由县委办主任王玉轩任组长,校长周振华,县计委主任周栋能任副组长,周命新任办公室主任。
五七大学部停止招生。
九月十五日,湖南科技报报导:涟水滔滔流不尽,东山儿女念亲人。
十月十一日,光明日报报导:红日光辉,永照东山。
十月十五日,谭政给我校师生写信,并寄来宣传教育图片。
东山学校:
寄来挂图两幅,一幅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另一幅是“永远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前进”供你们作宣传材料之用。
谭政
一九七七年十月十五日于北京
十月十七日,湖南日报报导:毛主席的教育方针指引我们前进。
十一月,我校被评为湘潭地区教育战线先进单位,周命新出席了地区先代会,并作了“以毛主席光辉实践为典范,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大会发言。
1978年
三月,维修书院后斋及接待室,投资5万多元。
四月,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的要求,县委决定将学校在废河上开垦的学农田四亩多退还给东林五队。
五月,由农业部副部长何康率领的南方水稻生产会议代表——各省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省长来校参观,并在书院礼堂开会,至下午一点才离开学校返回县城午餐。
六月,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在湘潭地委书记和湘乡县委书记的陪同下来校视察,校长周命新作了学校情况汇报,毛致用提出“把毛主席母校办得更好”的要求。
粉碎“四人帮”组织师生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
第七节新时期的东山学校
(1978。6——)
从1978年到1982年这一段时期,学校教学工作开始恢复正常,走向正轨。
1978年6月,初中部从小学部迁回书院,组成“中学部”从初中一年级起,恢复初中三年制。
7月,参加高考203人,录取大专21人,方旭辉录取北京大学,张英杰录取飞行员。
9月,订制东山学校几项制度:教职员工工作和学习制度;学生考勤和考核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学生操行评定和鉴定制度;奖惩制度。同时订制学生守则。
1979年,三月八日,县总工会批复我校成立基层工会委员会,由乐本坚任工会主席。
3月25日,县革委会发出关于启用县直学校新印鉴的通知,湘乡县东山学校革命委员会印鑑停止使用,启用新校印,鉴文为“湖南省湘乡县东山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84年,学校机构改革,党政分开,实行校长负责制)
1980年3月12日,制订通过东山学校教学管理规程(草案)
1981年9月,从高中新生开始,恢复高中三年制。
1982年12月,学校召开首届教工代表大会。大会制订了东山学校教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教学工作恢复正常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迅速发展,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
这一时期,学校各项工作屡获大奖,荣誉接踵而来。
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如丁秋莲、贺应运、阳采华、周今奇、成育英、陈寿康、丁光杰、吴之东、廖桂荣、胡逸文、周命新、贺义兵、刘伟庚、李强、周建新、杨建辉、陈奇志、李再罗、吴钢军、叶继志、熊国庆、左碧芳、周建明、周南一、彭献辉、廖斌、刘世平、彭典良、彭咏庚、葛晓林、叶向东、潘志威、周春红、杜建平、罗文平、左杏、王新桥、彭忠强、贺丽文等。(编者说明:名册主要参照学校大事记各项重大获奖情况,排名基本按照时间先后)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展现学生风采的平台,组织了一系列大型活动。1985年,成立金凤文学社,创刊人语文教师吴之东,每学期选编学生习作。从1982年以来,学校定期召开运动会,相继举办“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个人获奖硕果累累。
学校教学质量日益提高,高考捷报频传。
1978——2005年为国家输送人才统计表:
年度参加高考人数录取人数
本科专科中专北大、清华生合计
197820321方旭辉(北)
197915135152979
1980256422739穆军(北)108
1981322662262150
1982223493147贺承军(清)127
19832211133027李石坚(清)170
19842061123929170
1985277785755贺毅湘(清)丁为民(北)190
1986306824643章谦(清)张贻平(北)173
1987196753820133
1988214882723蒋灿明(清)138
198930635382497
1990323423715刘雄飞(清)94
199125949517 107
199224487582 147
199319424254 53
199418623632 88
199516353417 101
199627457695 131
1997203593594
199820646414 91
199929166801 147
200029983160243
200131514813161
2002461195132冯波(北)陈栋(北)327
2003631222265胡望成(北)487
2004101533213陈澄(清)345
20051238959彭宇坤(北)959
学校设施不断完善,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1984年,投资14万元的二十八套教工宿舍1540平方米(一室一厅12套,二室一厅16套)建成交付使用,这是我校第一栋教工宿舍。
1985年2月,建养猪场400平方米,1997年拆除。3月,投资16万余元建学生宿舍,2004年改建为单职工宿舍。
1990,对便河石桥拓宽。1991年,投资43万元建教学楼,计16间教室,16间办公室,1830平方米。投资7000多元建单车棚。
1993年9月,投资2。1万元,扩建书院厕所。(2000年拆除)1994年,七月,投资6万多元,改建浴室、洗漱室、厕所,九月建成,投入使用。(2001年建教工宿舍时拆除)。
1995年,维修书院,维修费用32万元。1995年4月,校庆献礼工程——科教馆动工兴建,面积2680平方米,投资183万多元。建知识走廊。
1997年,一月,投资十多万元,改建图书馆、阅览室、购置大量书籍1998年,拆除校办工厂,并征地,投资208万元,建学生公寓,计5500平方米,此系我校第一栋学生公寓。学校创建“金凤电视台”购进摄像机两台及编辑、播放设备、辟有演播厅和制作室,能独立制作和播放节目。
2000年,投资2万元,改建五个篮球场为水泥球场。投资117万元,建综合礼堂(含劳技教学楼、艺术楼),计2410平方米。投资107万元,建教学楼,计2537平方米。(2005年3月改为图书馆)。投资67万元,建室内体育场,计2100平方米,含百米跑道、乒乓球馆和体操馆。投资10万元,建游泳池和滑冰场。投资35万多元,大量购置科教馆设施。
2001年,建标准田径场。投资1。8万元,清理便河淤泥。投资1。5万元,在田径场旁建亭子一座。
2002年,五月,投资3。2万元,建绿茵足球场。八月,投资2。7万元,建围墙长135米。八月,投资6万元,将老校门至书院前厅道路改成石板路。
2003年,三月,投资150万元,建塑胶跑道。四月,投资160多万元,新建学生食堂,计2500平方米。五月,拆除原学生食堂和原初中部教学楼,新建学生公寓6500平方米,投资400万元,八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八月,将红砖楼学生宿舍改建成40套单职工宿舍。十月,投资20万元,建围墙长680米。十二月,解放军出版社捐赠我校100万元图书,运抵学校。
2004年,二月,投资1500万元,新建子任学苑,建筑面积17500平方米,九月,部分投入使用,2005年2月,全部投入使用。六月——十二月,投资270万元,新建学生公寓二栋,计4368平方米,年底竣工,2005年1月投入使用。
2005年,四月,学校投资68万元,建电子监控室。五月,投资80万元,新建学生第二食堂,计900平方米。六月十八日,湘潭校友会在会长万启林的带领下,一行12人回到母校。经共同商量决定,倡议捐修一条路,捐建一个亭子。路的名称为“至乐路”长280米,宽4米,造价约3。5万元;亭子名称为“梦泽亭”造价约4万元。
这一时期,学校的发展建设得到了众多领导、校友、和社会人士的继续关心和支持。
1979年,4月4日,谭政第二次回母校视察,说学校原貌保持得好,并走进初中部教室,与学生亲切交谈学习、考试、纪律、膳食等情况,又接见了教职工子女。视察后题词:“努力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接好革命班。”临走时,师生夹道欢送,谭老的秘书佟英对校长说:“今天是谭老近几年来最高兴的一天。”
1985年1月,学校和部分校友座谈议定东山精舍创办之年——1895年为学校缘起之年,毛主席给东山学校题写校名之日——九月十日为校庆纪念日,并决定组织九十周年校庆活动。会后,呈报了县委常委核准。
八月,高等小学堂庚班校友易礼容为母校赠送线装书四史和爱尔兰威士忌名酒一瓶。
八月十八日,萧三夫人叶华给学校校友会复信并题词:“革命精神永存”
九月二十一日上午,地委书记郑培民专程来校祝贺建校九十周年,只有秘书陪同。秘书向学校党支部书记周命新说明来意,郑书记对学校提出了厚望。
十月二日,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县教育工会召开,省内理事参加了会议,名誉理事长,原中共上海市委秘书长,上海市顾问委员会常委,高等小学堂27班校友萧卡出席了会议,会后合影留念。
1989年,浙江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萧禹方(湘乡巴江人)捐赠一万元,定名为“萧禹方奖学金”
1991年,四月二十三日,东山学校和校友会为纪念李元甫先生慧眼识英才,破例录取毛泽东入学立纪念碑,举行揭碑仪式。由校友、原湘乡县长李佑胜和学校党支部书记周命新揭碑,校长陈寿康讲话,李元甫的孙子李声金(校友,武汉水电学院教授)、孙女李抗生、李智生出席了揭碑仪式,李声金给学校赠送了图书。
1993年,十月,陈赓夫人傅涯(78岁)偕儿子来校参观,完成陈赓大将遗愿,并题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合格接班人。”
1994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百周年校庆筹委会成立,市长阳祖耀任主任,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刘清林、陈元魁、曹忠华、萧克和、教育局长葛然光任副主任,校长陈寿康任办公室主任。
1995年,四月十四日,副省长郑培民为百周年校庆题词:“百年树人,于斯为盛。”
四月二十七日,省委书记王茂林为百周年校庆题词:“为培养优秀的跨世纪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五月,湘潭市委书记、市长陈叔红为百周年校庆题词:“办学百周年,桃李遍天下。”
六月九日,庚班校友,原全国政协常委易礼容(时年98岁)来信:“母校百年庆祝之期,曾给我来缄多次,愧未一复,百日不安。现在向母校提议一件事,数年来,我个人收集文艺挂历六十二本,每本十二幅,我现想全数邮寄母校,供师友欣赏模拟。”
八月十五日,国家教委为百周年校庆发来贺信:“东山学校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东山学校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八月二十七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校庆题词:“努力办好基础教育,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作贡献。”
八月,东山初中二班校友范家骏为书院正厅撰写楹联:东山涟水石桥古井钟灵毓秀英才辈出;领袖将军诗人学者激浊扬清浩气长存。
九月十日,建校百周年庆典在书院礼堂举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
政协领导,省教委主任督学胡学军,湘潭市委书记、市长陈叔红,湘乡市党政领导杨慕如、阳祖耀等出席了盛典,参加庆典的还有历年校友、师生代表3000多人。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在庆典上讲话,给予学校很高评价:“东山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合格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百年老校生机勃勃,雄风永存”省政府和湘潭市政府各赠款15万元,以示祝贺。
萧三夫人叶华为百周年校庆题诗:“东山春秋富,湘江水长流,百年育英才,万树桃李红。”并赠书:萧三传、萧三文集、萧三诗选、珍贵的纪念、革命烈士诗抄续篇。
1999年,三月二十五日,邵华将军为学校题词:“百年老校,再创辉煌”
2000年,中国军神集团总裁张庆民先生来校参观,校长刘伟庚回报了学校情况,张庆民先生决定在我校设立“军神奖教奖学基金”基金总额为50万元,每年颁奖5万元,奖励优秀师生。并决定从2001年开始,每年10月份进行。
2001年,五月三十日,省委副书记吴向东来校视察。
九月十日,中央综治委副书记、综治委主任陈骥平来校参观。
2003年,二月二十五日,国防科技大学副政委欧阳学德少将来校参观。
十一月十八日,华国锋为学校书写校训:公诚勤俭。
十二月二十三日,湘乡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和省重点中学挂牌庆典,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唐之享、省教委主任督学朱俊杰、湘潭市委副书记杨慕如、湘乡市委书记谭文生等党政领导在大会上讲话。毛主席的儿媳邵华将军和孙儿毛新宇出席大会,毛新宇在大会上发言,邵华给学校赠送毛新宇著作爷爷毛泽东、我的伯父毛岸英和毛泽东之路等书,还赠送了青年毛泽东瓷像等纪念品。
2004年,五月十九日,省市政协委员来校视察。
十一月三日,教育部国家级督学姜沛民司长来校视察。
十一月,湘潭市委书记陈润儿来校视察指导工作。
2005年,三月二十四日,湘潭市委宣传部,湘乡市委宣传部、文化旅游局来校检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情况。
三月二十五日,省群体处陈处长和湘潭市体育局领导来校检查省传统校的体育工作。
六月十八日,湘潭校友会在会长万启林的带领下,一行12人回到母校。经共同商量决定,倡议捐修一条路,捐建一个亭子。路的名称为“至乐路”长280米,宽4米,造价约3。5万元;亭子名称为“梦泽亭”造价约4万元。
九月十日,东山学校隆重举行110周年校庆活动,在庆典大会上省政协副主席文选德、省教育厅副厅长陈湘生等人作了重要讲话,并设立了王寄重奖学基金。当晚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大型文艺演出沙家浜。
学校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新时期学校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众多中外友人的访问讲学和文化交流。
1979年,五月,东南亚某国共产党访华团一行五人,在县委领导陪同下来校参观,召开了座谈会。
1981年,十一月二日,以小松兼吉为团长,大金莫夫为副团长的日本军人协会湖南友好访问团11人来我校,为日军侵华战争时期所犯罪行表示忏悔。当年小队长找到自己住过的房间——西斋右门进第三间,在室内外凝视,流泪拍照,并说:“我是来忏悔的。”访问团赠送我校日本小学各年级语文教科书一套,并赠送日本北海道余市郡余市町立丰丘小学学生绘画作品二十多幅,我校回赠初中部学生绘画作品二十多幅。
1990年,十月二十三日,日本横浜国立大学教授市川博为研究毛泽东思想来校参观访问、个别交谈和召开教师座谈会,共进午餐后题词留念:
祝小朋友在毛泽东学习过的东山学校茁壮成长。(译文)
2004年,杨亿亮老师邀请湘潭师院外籍(英国伦敦)教师二人来校讲学两次,着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口语能力。
2001年,二月六日,毛泽东在1925剧组来校拍摄场景,学生100多人参与作群众演员
2002年,五月十八日,中央电视台开国将帅故乡行剧组来校拍摄场景。
十一月十日,外籍专家来校讲学。
毛主席去安源剧组来校拍摄场景。
2003年,八月五日——九日“东山学校杯”全国女子篮球乙组联赛在我市体育馆举行。
2004年,五月二十二日,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振斌教授来校讲学,作求学与做人的专题报告。
七月,韩国培才大学校长来校参观、座谈。
九月,法国国家文艺电视台执行主编菲立普沸ぬ匾恍?人,来校拍摄了一部长达30分钟的纪录片,并赠送毛泽东传。
九月十九日,为庆祝湘乡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育才中学体育活动中心落成,大型文艺晚会在活动中心举行,大腕女歌星、中国武警文工团著名歌唱家李琼东山放歌山路十八弯等曲,全国著名韩派风格00b组合,亦劲歌爆舞。
九月二十日——二十三日,以诚信与发展为主题的“东山学校杯”全国第三届演讲大赛决赛,在育才中学体育活动中心举行。此次大赛是由演讲与口才杂志社、湖南省演讲学会、湘乡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评委有中国干部教育协会副主席、研究员、原中央宣传部秘书长、我校校友沈一之,有山东运城学院教授景克宁,演讲与口才主编、教授邵守义,云南省演讲学会会长蔡朝东,中国演讲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永田,湖南省演讲学会会长李刚先等。参加这次演讲赛的有10多个省市的15个代表队,113位选手,20位选手参加决赛。
十二月二十六日,奥运射击冠军王义夫来校视察指导,并和学校射击队师生交流、签名。
外籍教师来校讲学。
2005年,四月九日,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将军来到我校,参观纪念地之后,在育才中学体育活动中心为全校4000多名学生讲述他的创作之路,主题是“人生价值与成才之路”对东山学子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报告会之后,为学校110周年校庆题词:“历史名校英才辈出”同时为学校金凤文学社题词:“创作源于生活,创作要有生活”
六月十二日,电视连续剧猛子历险记在我校子任学苑举行开机仪式,国家一级演员李奇、高发参观东山学校。
改革开放以来的东山学校,在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社会众多的关注和支持下,扶摇直上。目前,全校师生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欲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全国一流的历史悠久而又现代化的名校!
(编辑先生:此文收入文集即可,仅以为纪念。)
第一节概述
巍巍东台山下,有一块神奇的土地。
这里,走出了毛泽东、陈赓、谭政、萧三、易礼容、毛泽覃等中华民族的领袖人物和仁人志士,造就了数以万计的英才俊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山学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东山学校。
岁月悠悠,百年沧桑,初创于19世纪末的这所百年老校历经风雨之后依然屹立于湘中大地而岿然不动。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蓦然回首这位伟大的母亲曾经走过的足迹,与民族命运同坎坷,与国家兴盛共辉煌。从1895年东山精舍创办至今已逾一百一十余载,历经东山精舍时期,东山书院时期,东山高等小学堂时期,私立东山初级中学时期,建国初期的合并与过渡时期,至东山学校时期,跨越三个世纪,直接见证了湖南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湘乡下里(亦称首里)士绅许时遂、黄光达、陈膺福、王晓棠、蔡中銮、庾亿、潘学海、许襄云、杨容熙、彭国霖等十余人,因本地学子求学不便,在知县严鸣琦的支持下,发起集资筹建东山书院。书院选址于东台山麓涟水之滨的风水宝地莲花屋场。光绪十七年,新疆巡抚刘锦棠因病返乡,为筹建书院捐银二千两,被推为倡修。
1895年,书院建设尚未动工,而清朝政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面对国是日非,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许时遂等人痛感建立旧式书院,培养崇儒通经的旧式人才已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必须培养能够“兴国而强兵,足民而丰财”的实材。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唯有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于是,他们在当年的十二月初六日,直接上书湖南巡抚、维新派的积极支持者陈宝箴,要求“仿湖北自强学堂成法”“及时兴办”东山精舍。陈宝箴对他们的禀文和东山精舍章程非常赞赏,因此当日就批复:“仰湘乡县移令该学,转饬东山精舍绅董,迅即举办,以收兴学育才之效。”由此,东山精舍诞生。由于书院建设准备开工,地点暂设在东台山之凤凰寺。山长为张通典先生。这是东山学校最初的前身。
东山精舍课程设算学、格致、方言、商务四斋,分科造士。格致是声、光、电、化等自然科学的总称;方言指语言文字,目的是造就翻译人才,培养人才强调“崇实”“教之以实事,程之以实功”以便“养成实材”1898年戊戍变法失败,清政复古,东山精舍自行解体。尽管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它开了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同时,它把社会需要作为办教育的出发点“培养实用人才,以济当时之急”的办学方向,也为后世所继承和发扬。
于1890年开始筹建的东山书院,1900年6月全部落成。这是一座于古朴典雅中,透出恢宏的王者之气的建筑。书院环境十分幽雅,全貌恰似一朵莲花,中间的房屋建筑群状如花蕊;环绕的便河、围墙、小道和花木组成的长廊则如层层花瓣。“主讲有堂,游憩有所,斋房庖湢,罔不备具。枕山而面野,环以大溪,缭以长垣”好一个修身、砺志、求知的“莲花宝地”!
书院落成后,当年11月15日开始课士,东山精舍随之改名东山书院。东山书院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等,基本上沿袭了东山精舍,但教学内容复古为注重经史。第一任山长为谢钟楠(重斋)。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7月,时值“清末新政”时期,里绅王刚、杨炳谦、彭梦日等发起将东山书院改为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1905年正月开始招生,学制三年(1921年后改为两年)。从此时起至1940年,共办45个班,毕业学生2000余人。起初以天干序班,故萧三为乙班,毛泽东为戊班,易礼容为庚班,从第八班开始改为以数字序班。
在这一时期,学堂订有校训,谱有校歌。校训曰:“公诚勤俭”制以黑底金字匾悬于正厅。两旁大柱上有楹联一副:“公毕方将私治,师严然后道尊。”其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是按照现代学校的原则和要求进行的。当时课程有修身、国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体育、图画、音乐等。教学方法强调主导和主体,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到了循循善诱,生动活泼。
东山高等小学堂校风朴实,学风严谨,纪律严明,管理有序,有一支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思想进步、慧眼独具的优秀的教师队伍,如李元甫、龚翼鹏、萧岳英、沈春农等,吸引了当时一大批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前来求学,也因此而发现和培养了毛泽东、陈赓、谭政、肖三、易礼容等这一批新中国的伟大缔造者和在二十世纪叱咤风云的人物。东山高等小学堂时期,是国家民族的命运处在一个“破旧立新”的阶段,也是东山学校历史上承前启后,播种耕耘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的初步发展为日后东山学校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11月,因大量伤兵来县,高等小学堂曾被迫迁往县党部上课。1938年元旦,县党部大礼堂被伤兵捣毁,学校被迫迁至泉塘修竹湾,直至1940年才迁回原址。
1940年7月,首里士绅会议决定将高等小学堂改为初级中学。8月成立了由田伯刚、王季范、宋鹤庚等组成的校董会,选举张峻明为校长。成赞育代表初级中学设立人向教育厅呈请备案,定名为湖南省私立东山初级中学。9月,初中第一班举行开学仪式。以后分春秋两季招生,每期一班,至1949年上期,共招18个班,毕业13个班,共664人。其间,1944年6月日寇犯湘,学校停办一期。1945年借白田新庙办学一年。1946年上期迁回东山书院复课。
私立东山初级中学继承和发扬了高等小学堂时期艰苦朴素、勤奋进取、纪律严明的传统,办学十年,仍坚持以“公诚勤俭”为校训(一度被迫使用“礼义廉耻”),以原东山校歌为校歌。学生着装,教室桌椅摆放,寝室内务,公共卫生,体育锻炼,出入礼节等等,均有成法。新生入学要训练三天,学习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
初级中学的授课教师基本上都是大学本科毕业,音体美教师也都毕业于当时的最高学府,其中不乏教育界和学术界名流。如肖杰五(后任湖南商学院院长,湖大社会科学院院长,武汉大学系主任),张峻明、谭兴铎、张寅、张佑源等。因之,这里的教学独具特色,教学质量很高,在全省名列前茅。如1943年第一届学生毕业考试,因成绩优异,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通令嘉奖。办学十年,东山初级中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有教授、研究员和教授级工程技术人员37人,其中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和副教授级工程技术人员60余人。
在东山学校的整个发展历程中,私立东山初级中学时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巨大关怀和各界人士的热心支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50年,湘乡中等学校进行调整,私立东山初级中学与湘乡第一女子职业学校合并为湘乡第一初级中学,校址设一女校,东山书院作为简易师范学校校址。
1951年,原私立东山初级中学校长张峻明(当时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上书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建议恢复东山学校,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认为,恢复这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意义很大。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中南教育部提出:(1)东山书院略加修葺与重建,保持其光辉和朴实的面貌,由文物管理部门保护;(2)先恢复东山学校为小学,仍暂为普通学校性质,再俟将来逐步扩充增设中学。
1952年,东山学校正式恢复,定名为“湖南省立东山小学”
1955年,学校下放归县管理。
1956年,增办初中。
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为母校题名“东山学校”此后正式沿用至今。
1969年,增办高中。
自恢复至今,小学已办82个班,初中已办73个班,高中已办205个班。1976年至1977年,学校还曾经设立五七大学部,培养各类工农学员400余人。但受全国政治气候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教学秩序曾经受到严重破坏。课程内容也做了大幅度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教学秩序逐渐走上新的轨道,并开始迅速发展。
从1978年开始,学校参加高考以来,为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人才至今已近万数,学校规模、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学校管理、办学成果,都取得了发展。
尤其是19851996年陈寿康、1996年至今刘伟庚先后任学校校长以来,学校发展更是突飞猛进。2003年,湖南省教育厅批准我校晋升为“湖南省重点中学”并授牌。从此,东山学校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目前,东山学校全体师生,正秉承东山优秀传统精神,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的辉煌!
由于时代政治气候的影响,学校建制沿革变动频繁,发展过程呈现出几个明显的阶段,为了便于整理,编者特从六个阶段分别述论。具体是:从东山精舍到东山书院;东山高等小学堂(校);私立东山初级中学;建国初期的东山学校;“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东山学校;新时期的东山学校。在编撰整理的过程当中,编者重点关注了学校发展过程当中的建制更迭,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校制度、校产设备,以及学校成果等方面,同时一直在着力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在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到底有哪些东西依然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展呢?又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警醒和注意呢?
亲爱的读者,当您在读完这段属于东山的历史之后,是否也会想到什么呢?
第二节从东山精舍到东山书院
(1890——1904)
一筹建书院
1890年四月(清光绪十六年),湘乡下里(亦称首里)士绅许时遂、黄光达、陈膺福、王晓棠、蔡中銮、庾亿、潘学海、许襄云、杨容熙、彭国霖等十余人,因本地学子求学不便,在知县严鸣琦的支持下,发起集资筹建东山书院。这是东山学校的最初起源。
里绅许时遂、黄光达、陈膺福、王晓棠、蔡中銮、庾亿、潘学海、谭襄云、杨容熙、彭国霖等十人发起设立东山书院,禀县存案,并晓谕劝捐,知县严鸣琦批词:“许时遂等筹建讲舍,作育人材,具见文教昌明,英才辈出,不胜雀跃三百。本县首捐银百两,以为之倡,其所扎饬诸绅经营其事,仰候分别照会,谕委妥为办理,以期不日成之,是为至望。”——湖南教育史第二卷第111页
当时,在县城北正街东岳庙专门设立筹捐局,正式筹办捐款。筹捐局既是诸绅筹款的机构,也是东山书院的筹建领导机构。光绪十七年,新疆巡抚刘锦棠因病返乡,为筹建书院捐银二千两,被推为倡修。
东山书院倡修刘锦棠(1844—1894),字毅斋,谥襄勤,山枣城江桥人。光绪十年十一月,新疆行省建立,任首任巡抚。
十二月,勘定东台山南麓莲花屋场为书院的院址,因此书院以东山命名,当年就将附近二百余亩田产全部买下。
1892年,召开十八里士绅大会讨论筹建计划。
1893年—1894年,在十八里进行募捐。
总共募捐到银钱数一万七千余缗,但是名捐而实未交者达到万余缗。
二创办东山精舍
1895年,书院建设尚未动工,而清朝政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许时遂等人痛感建立旧式书院,培养崇儒通经的旧式人才已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必须培养能够“兴国而强兵,足民而丰财”的实材。于是,他们在当年的十二月初六日直接上书湖南巡抚陈宝
箴,要求“仿湖北自强学堂成法”“及时兴办”东山精舍。
维国家之隆替系乎人材,人材之盛衰由于学校。各省兴建书院,盖以辅学校之不逮,法甚备而綦隆矣。然穷变则通,苟非实事以求是,即物而穷理,恐书院究成虚设,何以造就人才!湘乡向有东臬、涟滨建于县城,为閤邑公立。嗣因县分上中下三里,复就其地建书院,以便学者。举人等籍属下里,地邻县治,尝慨书院虽盛,而专校时艺,山长又保本县举贡轮充,兰艾不分,成材终鲜。原任新疆巡抚刘襄勤公思矫其弊,爰捐集银五千余两,创议添设东山精舍,以劝学育才。又经士绅乐捐,共银一万七千余缗,计陆续置买学田贰百亩,其各户捐而未交者尚万余缗。正在度地鸠工,而刘襄勤公薨,任事者遂互相推诿,事因中止。人怀观望,巨款虚糜,举人等心窃疚之!夫通知古今之宜,以外筹应接之术;博观中外之势,以内立富强之基。陶冶良才,其本莫先于学;而欲废除积习,亦宜量为变通。考西国之兴,凡课士、训农、通商、考工与陆军水师无不入学堂读书,共明其理,习见其器,而躬亲其事。彼一切取成于学,男女五岁不入学者即罪其父母。人专一艺而能致用,是其纵横海上。因非船坚砲厉也。今各国学校,美为极盛,德法英次之,俄又次之。其制分初学、中学、上学。初学期满乃升中学,务循序而渐进。人无废学,地无弃材,既富且强,良在如此。即日本,数小岛耳,通国学校乃多至三万一千余所,力行西法,遂启维新。存实有即存其才,故能勃然以兴,屡耀其武。而中国反蹈常习,故务虚文而不求实学,未尝讲明事理,往往受制于洋人。然则欲兴国而强兵,足民而丰财,非劝学以育才,岂有他哉!举人等会议深思,拟以东山精舍,仿湖北自强学堂成法,分科造士,为算学、格致、方言、商务四斋,教之以实事,程之以实功。庶几风气大开,矫其空陋,专习所学,自然业精于勤,足以养成实材。惟事以虑始为难,谋以筑室力戒,将冀功以时集,必自上台主持。为此,禀恳大人批准,行县行学,转饬士绅即照所议章程及时兴办,循国义理之学,辅以泰西富强之术,则道器一贯,人材自蒸蒸日上,必有魁奇俊杰出其中,足以得其要领而驭之。举人等感念时艰,不胜祷祝,谨以章程呈览,伏祈批示,以便遵行。
——湘乡教育志下卷附1—9页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六日禀文
陈宝箴对他们的禀文和东山精舍章程非常赞赏,当日就批复:“仰湘乡县移令该学,转饬东山精舍绅董,迅即举办,以收兴学育才之效。”
为了撙节经费,许时遂等人本拟因陋就简,在莲花屋场原有的民房内开课。由于书院建设准备开工,旧有民房必须拆除,因而精舍改设在东台山之凤凰寺。山长为张通典先生。
东山精舍的创办开了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
——
东山精舍就象民国期间教育部所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所说的那样,是甲午战后湖南建立的带有救亡图存性质的新式学校。在湖南维新运动期间,若言传统书院向近代的改革则应以东山精舍为最先。
——湖南教育史第二卷第116页
东山精舍有三个特点:一是东山精舍是甲午战后全国救亡图存的产物,因此它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变通并突破传统书院的陈规陋习。二是东山精舍的教学内容是甲午战后全国有识之士所呼吁的新学、实学,完全打破了传书院的读经模式。三是东山精舍的教育目的,也脱离了传统书院科举仕进的轨道,而转向培养专精一技的实用人材。
——湖南教育史第二卷第113页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清廷复古,东山精舍受旧教育思想及八股取士的影响,自行解体。东山精舍的创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湘乡,乃至湖南的教育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东山书院时期
1900年6月,新建书院正式落成。建筑包括:正所三进,东西各五斋,合计六十余间及周围便河青砖围墙。整体气势于古朴典雅中,透出恢宏的王者之气。整体形状恰似一朵莲花,中间的房屋建筑群状如花蕊;环绕的便河、围墙、小道和花木组成的长廊则如层层花瓣。
这一时期,书院所辖资产还包括水田八百五十四亩九分,房屋六座,东台山林场和旺南庵油桐场,岁收租谷一千三百五十五石一斗,作为办学经费。
从1890年倡捐,到1900年落成,事阅十年,工程用费共一万四千七百一十四串九百文。
十一月十五日开始课士“东山精舍”改称“东山书院”后来专请清朝状元黄自元题写院名“东山书院”四字。第一任山长由知县出具聘书,请举人谢锺楠名重斋,涟源杨家滩人担任。
书院为封建王朝造就人才,生员以“应科举,登仕途”为目的,故在教学内容上重教经史,同时习时艺试帖,兼治“大清律”方式以自学为主,教师只择要讲授,作个别指点。在管理上,基本沿袭了东山精舍的制度和办法。
1904年11月,湘乡探花王龙文作东山书院记稿并书,同里举人王礼培篆额,刊石嵌院壁,但民国二十九年(1930年)前已毁。1907年,高等小学堂时期,知县陈吴萃为书院补记,保存至今。
东山书院记
传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人杰地灵,理固然矣。湘乡治左有山曰东台。俯瞰清涟,形势盩厔,盖一邑之关键也。岁壬辰予权县事。十八里士绅有增建书院之议。予闻而韪之。适新抚刘襄勤捐廉为倡,而陈舫仙方伯许绶琮封翁复会商城乡绅董次第醵赀、鸠工、庀材、卜筑于兹山之麓。于是剔灌莽,疏泉源,辟町畦,施木石,经之营之,不数载而观厥成,额之曰:“东山书院。”主讲有堂,游憩有所,斋房庖湢,罔不备俱。枕山而面野,环以大溪,缭以长垣,规制辽夐,既朴既坚,洵哉藏修之精舍,未可以恒境测也。壬寅冬,予复莅乡,始以礼币聘师聚生徒肄业其中。先后十年间,釐然美备,倘所谓有志竟成者,非耶?予维今之天下,一学战之天下也。泰西诸国若农、若工、若商、若兵备,莫不有学,而于士尤详用能实事求是以称雄于五大洲。我国家振兴文教,凡直省府厅州县并设大小蒙养,各学堂所以培植人材者,意深远矣。湘乡书院旧有东皋涟滨,不足以容多士,故十三里有连璧之建,十六里有双峰之建,学者便之。迩者百度维新。上之立教日宏,士之向学者日益众,东山之建,可不谓当务多急乎?予不敏,不能弦歌化导,嘉惠士林,窃幸邦人父老兴贤育才有加无已,愿更以一言勖之。湘固山邑,多磥砢瑰琦之士,自季汉蒋安阳,后代有传人。国朝以来若世孝易氏,烧车御史谢氏,皆有闻于时。道、咸之际,群丑跳梁,王壮武筹办团练,随曾罗先正,手提义旅,奋起湖湘都人士云合响应,共拯时艰,卒成中兴伟业,至今勒旂,常光俎豆者,踵相接也。于戏盛哉,二三子涵濡雅化而又浴桑梓之余晖,高山景行,意必有人焉。隐居求志,行义达道,上以副岩穴之旁求,下以泄山川之间气,吾知乡先哲不能专美于前矣。海疆多故,来轸方遒,内治外交,需才孔亟,请即以斯言为券焉。
光绪丁酉岁湘乡知县陈吴萃谨识
(编者说明:该文为知县陈吴萃在1907年为书院补记,是年系丁未岁,在捐碑序上仍书为:光緒丁酉歲。是与正厅脊檩铭文时间相符—即与上梁时间一致。)
东山书院时期的建筑和范围确定了今天现存书院的基本雏形。东山书院的建立成为日后东山学校继续发展的基石。
第三节东山高等小学堂(校)
(1905——1939)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制度。7月,里绅王刚、杨炳谦、彭梦日等发起将东山书院改为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公推王刚任监督,从本年起“山长”改称“监督”1908年“监督”又改称“堂长”龚翼鹏任堂长。1912年“堂长”改称“校长”李元甫任校长。
1915年奉令又改为湘乡第二联合城镇乡立高等小学校。1931年,奉令又改校名为“湘乡县立东山高级小学校”一般而言,后世习惯于将这几个时期的东山学校,统称为“东山高等小学堂”
1906年正月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正式开始招生,学制三年(1925年改为两年)。从此时起至1940年,共办45个班,毕业学生2000余人。起初以天干序班,从第八班开始改为以数字序班。
高等小学堂的最初办学宗旨是:“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培养实用型人才,管理制度严格完整。1925年,确定办学宗旨是“按照学童身心发展之程序,培养国民道德知识技能,以适应时代需要与社会生活。”
在这一时期,学校的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管理制度都渐趋完善,完全按照近代教育的要求办学。在校产设施方面也取得了新的发展。
在师资建设方面,当时高等小学堂有一批慧眼识才、思想进步的优秀教师,甚至还引进留学归国的新式人才。如李元甫先生、王茂森先生,贺岚冈先生,以及从日本留学归来的英语、音乐老师肖先生等。
在课程设置方面,1906年开办时,设有修身、国文、英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图画、音乐等课程。1912年学校采用部编教科书,废除“忠君”教育,提倡道德教育,仍开设修身课程。1925年,规定教授科目有公民、国语、算术、地理、自然、劳作、美术、音乐、体育。
在教学方法上,匠心巧运,富有启发性,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性。毛泽东曾经在与斯诺谈及东山高等小学堂的老师时,多次说到肖先生。他说:“我喜欢听他谈日本的事。”1915年,湘乡教育会代表谭觉民向省教育会所作的有关东山高等小学情况的汇报中用大幅篇章生动的描述了当时几个课堂的情景。
坐有顷,鸣铃上课。各级学生自长廊整肃而前。张引余入第一教室,参观三年级甲组地理。室内壁上有“功崇惟志,业精于勤”八大字。诸生列席者五十一人,有参观席。课题为:英吉利。盖补授前学期末及研完者。教员萧泗。首书“復”字“张”字于黑板,令诸生悬对意义,其能答以“后主权张领土”者约占全级四分之三,教员令各生分部指名与英国有关系者为何等地。左部生言系指威海卫、香港、九龙主权。右部生言欲张领士印度、新加坡、教员促令两部交换再答。右部生答,尚有云南、西藏边境及缅甸旧藩主权。左部生答,欲张领士于澳洲,亦与英有关系。于是教员以鞭指挂图阿剌伯西南角门为何也地?齐声答出:英领亚丁,俄所亟愿占领者。教员又问,荷比之西何海?法国西北为何峡?学生即答:北海多维峡。教员又大书“英吉利”三字。令值日生分发油印暗射纸!随即校样标举教材,首地形,次位置,又次画轮廓简图,点界写字。令学生照填岛屿、峡湾、山河诸名称,指幼年,生按图诵遍。乃举本土及领土之面积人数。各以我国面积人数比较示之。学生逐一登记入笔记。教员又格外蒙库伦以北问为何地,气候如何?答:买卖城及恰克图,气候极寒。教员乃令解释其所以,口唱具海洋性,受西洋暖流诸语。学生亦各援笔登记。乃令观察不列颠岛之山脉问:孰为山地。孰为平原?即以学生听懂表决而令记之。于是令学生朗诵教科书一遍。问——符否,学生答已。
——湘乡第二联合城镇乡立高等小学校概况原载教育杂志民国四年第九期
在这一时期,学校相继制订了一系列规范学校管理的措施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制度。
1907年,监督龚翼鹏组织教师议决校训“公诚勤俭”制以黑底金字匾悬正厅,并在两旁石柱上置楹联一幅:“公毕方将私治师严然后道尊”
1909年,建立检查身体制度,每年学生入校后进行,学校配有兼职校医,卫生保健有成套制度。同年,建立体育运动会制度,每年举行一次,并组织学生代表队参加县学生运动会。
1910年,请从日本归来的肖先生谱写校歌,至今沿用。
1925年,,制订学则,十章三十七条。确定办学宗旨、教授科目,以及对学籍管理、成绩考查旷缺课、奖惩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同年,制订学生公约,有“通则”二十五条,另有出入公约、教室公约、自修室公约、寝室公约、食堂公约、劳作公约、图书室公约、游艺公约、运动场公约、饮茶所公约、浴室公约、厕所公约,还有奖惩办法。
在校产设施方面,高等小学堂时期取得了很大发展。
1905年,在书院右隅新建了讲堂一间,就是后来少年毛泽东学习过的教室。
1910年,堂长李元甫派王茂森先生赴日本买了二千两纹银的理化仪器和大批生物学挂图。
1911年10月,将原三间不规范的教室改建成西式教室,上、下楼房六间,楼上四周走廊相通。
1913年,学校设立美育园,课余由学生培育植物,务在增加知识。
1927年2月,接收东台山各部及旺南庵公产,十八里团练公产,并与第一女校共管孔庙斋宿所。
1931年11月,完全接管孔庙斋宿所之一部——孔庙乐舞公。
抗日战争爆发后,高等小学堂校址几经转折,校产受到严重破坏。1937年11月,伤兵来县,湘乡县立初级中学让出校舍作陆军后方医院,该校迁来我校上课。我校迁往县党部上课。1938年元旦,伤兵与军队冲突,捣毁县党部大礼堂,理事会临时会议决定我校址迁泉圹修竹湾潘宅。1939年元月,军队又强驻修竹湾校舍。此间,东台山森林被难民砍伐无存,东山书院因湘乡初级中学他迁,被军队占据,损失无算。
高等小学堂时期的东山人,秉承了湘乡人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光荣传统,发扬了东山精舍以来,敢于身先士卒、奋起救国的可贵精神。
1926年,学校建立共青团组织。
北伐军进入湘乡,东山学生走入社会进行革命宣传,成立慰劳队参与救护北伐军伤病员,并与工农兵商一道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并征集布鞋,慰劳北伐前线战士。
1930年,杨再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涟水河畔,第二天,我校教师写诗愤怒声讨:
龙城风暴涟水寒,壮士热血洒沙滩。
一十八年成好汉,镇湘台上看青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山等34校学生代表在县城集会,成立“湘乡学生反日救国会”宣传抗日救国。
1937年,为配合抗战需要,学校实行暂时迁校,直到1940年方迁回书院。
东山高等小学堂时期是东山学校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段历程。在这期间,学校培养了大量的社会实用人才,其中包括毛泽东、陈庚、谭政、毛泽覃、萧三、易礼容、黄国璋、萧子风等中国革命的领袖和二十世纪社会各界的风云人物。
东山高等小学堂时期的发展为日后东山的继续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节私立东山初级中学
(1940——1949)
1940年7月,东山高级小学校理事长成赞育及李平西等九人发起首里联合会议决定,将高等小学校改为初级中学。
7月30日湘乡民报载:“适应事实需要,东山理事会决定东山高小改办初中,下期招生一班,高小办完为止,张峻明为校长。”
遵照部章,学校设立董事会。学校董事会是当时学校的最高领导机构。但学校行政由校长总负责。
9月12日,湘乡县长袁振基以振教字第3469号文,呈报省教育厅,依法组织校董会、简章及立案呈报等事项,请予存转备案。第一届校董会的成员有:宋鹤庚、成赞育、吴剑学、肖仰祁、胡子清、王季范、张寅、李平西、陈茀僧、范焱、赵孟廉、喻义、易微尘、陈亦秋、左重典等十五人。校董会表决通过宋鹤庚为董事长,成赞育为副董事长。校董会批准校长周宇光辞职,选举张峻明为校长。
1941年1月26日,省教育厅长签发32938号文,准予第一届校董会立案。3月26日,教育部长陈立夫签发中字第17576号指令,令湖南省教育厅:私立东山初级中学校董会准予备案。至此,东山正式由以前的高等小学升格为初级中学。
此后,私立东山初级中学时期,相继又改选过四届董事会。1941年,8月17日,又选举田伯刚名静为董事长的第二届校董会;1946年,产生第三届校董会,选举康文扆任董事长。1947年6月,选举产生第四届董事会,周宇光任董事长。
私立东山初级中学是一所三年制初级中学,分春秋两季招生。1940年秋,学校招收初中第一班,投考者343人,录取61人。从1940年到1949年,东山初级中学共招18个班,其中14—18班解放后并入湘乡第一初级中学。
私立东山初级中学时期,学校最初的办学宗旨是:“以‘一切为国家,一切为民族’为准绳”“务使(每一位学生)均成为人——有人格之人”“进可以救民族国家于水火,退可以措本乡人民于袱席。”(编者概括)
这一时期,受国民党独裁统治政治的影响,学校的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党化教育”痕迹,实行“训育”期间,教育部训育纲要规定学校以“礼义廉耻”为共同校训,学校遵行。(但仍以原东山校歌为校歌)同时学校开设“公民”、“党义”、“军训”等课程,到1949年9月,改为政治常识。当时学校还指定了“军队无共和,学校无共和,党员无自由,学生无自由”的铭言,要求学生具有绝对服从的美德,并规定全体教职员都负有训育的责任。但同时也注重养成学生的劳动精神,提倡学生衣物自洗、行李自挑、学校整洁,轮流负责;讲求为社会服务,鼓励学生课余为附近农村及学校工作;提倡仁爱美德,能大让小、强让弱。
此外,在教学内容上还注重对学生职业训练,当时学校设有农作区,附近东台山映南庵两处都划作林场,校内的便河,也用来养殖鱼、荷、菱、鸭等,在中年级附加有农林大意、合作常识等课程“务期各学生毕业后,进可以升学,退可以就业,不致贻害家国。”这个成为当时东山的一个特色教育。
当时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职教员队伍素质很高,大部分为本科毕业,其中不乏教育界和学术界名流,如:如肖杰五(后任湖南商学院院长,湖大社会科学院院长,武汉大学系主任),张峻明、谭兴铎、张寅、张佑源等。
学校教学方法提倡自动,教师处于辅导地位。教学场所不限于课堂,尤其注重室外教学,如搜罗可以生殖之植物移种到校园,分别悬挂木片用以标签。假期可以举行远途旅行,得以实地考察的机会。
学校管理和制度方面,私立东山初级中学继承和发展了高等小学堂时期纪律严明的传统。学生着装,教室桌椅摆放,寝室内务,公共卫生,体育锻炼,出入礼节等,均有成法。新生入学,都要训练三天,学习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
为了训练学生的自治能力,学校指导学生设立了学生自治会。
在学校校产方面“除校舍外,有水田二十八处,计八百五十一亩二分,又东台山、映南庵林场两所,每年应收租谷一千三百五十一石,又税银七元七角,每年除产业用费完纳田赋及平均灾减约二成外,尚可实收田租一千石,以之变价作为校内经常资用,不虞匮乏,昔日后将山地认真造林,更可增加大宗收入。”教学用具,学校当时设有专用的图书馆,最初藏书约有二千卷左右(部分继承了高等小学堂时期的,其余,被毁)。
期间,学校还扩建了一些工程和添设了一系列设备如:1941年,在照墙外辟大操场,计地三亩,全校师生共修筑东山路和环墙大道。在照墙外辟大操场。同年,大规模添置教具,全校组织订阅报刊若干份,每班还组织订阅若干份小报,以拓展学生视野。1942年10月,修理便河河岸。在石桥尾新凿饮水井,11月完工,取名“莲泉”1943年1月,在接龙坵西南新建大厕所一座。2月,改造旧大厕所为浴室。
1944年,日军侵入湘乡县境。学校校产沦陷,书院被作为日军仓库。由于仓惶搬迁,校具仪器图书损失殆尽,停办一期,学生向县立中学借读。1945年借白田新庙办学一年。
私立东山初级中学师生继承和发扬了高等小学堂关心国家命运,紧密联系人民的优良传统。1948年,4月14日,南京“四一”惨案消息传到湘乡后,各中学学生在湘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举行座谈会。上午,我校学生参加了在公共体育场的集会,到会有3000多名学生,抗议国民党反动派制造“四一”惨案,追悼死难同学,举行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游行示威,随即成立城区中学生联谊会。
私立东山中学时期,学校教学独具特色,教学质量很高,在全省名列前茅。如1943年第一届学生毕业考试,因成绩优异,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通令嘉奖。办学十年,东山初级中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有教授、研究员和教授级工程技术人员37人,其中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和副教授级工程技术人员60余人。
私立东山中学时期是东山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1950年2月,湘乡中等学校进行调整,原私立东山中学与县第一女子职业学校合并为湘乡第一初级中学,校址设一女校,东山校址改为湘乡简易师范学校使用,办学至1952年元月。
第五节建国初期的东山学校
(1950——1966。6)
1950年,私立东山初级中学与县第一女子职业学校合并为湘乡第一初级中学,意味着东山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途截断。在此情况下,一批曾经在东山这片热土上忠心工作过的优秀教师又开始为东山的复校而努力。
1951年1月,曾任东山初级中学校长的张峻明赴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期间,上书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建议恢复毛泽东少年时代学习过的东山学校。
2月3日,王季范、谭戒甫、萧杰五、戴桂蕊、王器湖、曾昭权、彭肇藩、王阳荪、刘里仁、贺德文、王有民、周为尧、成希文等十三人,联名致函湘乡县长刘亚南、教育科长曾少儒,建议恢复东山小学。
3月16日,中央教育部(51)中三字第六五号函,同意张峻明先生建议,要求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并附张峻明先生原函一件。中央教育部函抄致湖南省人民政府文教厅。
5月31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学教字第八八九号文,向中央教育部提出处理意见:“先恢复东山学校为小学,略事修葺与重建,保存原有朴实光辉的面貌,仍暂为普通学校性质,再俟将来逐步扩充,增设中学。”
7月5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处理意见,先后以学教字九七五和一一四二号发函省文教厅,拨款五千万元(折合大米五万斤),要求派人前往办理。
8月23日,省文教厅发(8692)号函给湘乡县人民政府,并派陈泱泉来县会同各方组织恢复东山小学筹备事宜,推选湘乡简师校长柳官铎为筹备委员会主任。
10月18日,省文教厅批准,定名为“湖南省立东山小学”由省文教厅直辖。
1952年1月,筹建工作完成,书院修葺一新。东山学校重新恢复。
3月,学校开学开课,原属周祠之简师附属东山完小学生迁回书院就读,校长王肖梅(名军),教导主任廖荣茂,教职员工23人,学生10个班,400人
此后,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学校发展迅速。1953年3月,省教育厅确定学校为“五年一贯制”试行学校。1954年,县文教科确定我校为县重点小学。1955年8月,我校由省教育厅直辖下放给湘乡县管理,改名为“湘乡县东山小学”1956年9月,附设初中班招生开学,招收两个班,定名“湘乡县东山小学附设初中班”简称“东山附中”1961年11月,省人民委员会发文,确定我校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复校初期,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精神是:“把纪念毛主席作为工作学习上无限鼓舞力量的泉源”并提出“培养学生初步的革命思想、文化科学知识、具有健康活泼的体魄、基本卫生常识和自觉纪律”还提出了基本教学原则:文化知识教育、政治思想教育、身心健康教育三者并重,结合进行。
这一时期,有一批能力出众、思想进步、学识渊博的优秀教师在为东山辛勤的耕耘。1955年,校长廖荣茂被评选为省优秀教师,出席了湖南省第一次优秀教育工作者代表大会。1956年7月,刘继珩老师成为我校第一个入党者,在城关镇政府大礼堂举行入党宣誓。1959周今奇老师编写乡土教材湘乡地理,有湘乡的历史情况及其发展、湘乡的位置和境域、地形、气候、矿藏、河流、交通、农业、工业、行政区划等十二章。
东山小学时期,学校尤其注重对教育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1954年,12月4日,县文教科举行全县第一次观摩教学,各小学辅导区代表来校听课,彭掌珠老师主讲低年级拼音教学,张崇生老师主讲高年级数学课。1960年3月,创办朝霞刊,主要是推介老师的教学经验、班主任工作体会等。1962年,大抓“双基”训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学校明确提出“教学工作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允许各有特色”的教学理念。
这一时期,学校尤其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1954年,请抗美援朝英雄柴若川、谭长桥先后来校作报告。1956年,在学生中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学校制订勤工俭学计划。养鱼、养猪、养鸭,以培养学生勤劳俭朴品德。1957年,贯彻省教育厅通知,集中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教育、劳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勤俭建国与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1963年,四月,广泛深入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蔚然成风。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访“三老”(贫农、工人、战士),写“三史”(村史、家史、个人成长史)活动。1964年,在学生中开展“学习董加耕”的活动,教育毕业生树立“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升学与就业)”
建国初期,一些功成名就的东山学子,分别表现出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并且非常关心母校的发展。1953年10月31日,萧三(萧植藩)回母校,并题词:“旧地重游,无限留恋。大家努力,作毛主席的好同学,好学生。”
1958年,毛泽东为母校提写校名“东山学校”并致信。
1959年,二月二十一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共和国大将东山初中十六班校友谭政(世民)回母校视察,并题词:“努力学习,做一个毛泽东的好学生。”
1960年,3月15日,国防部副部长陈赓大将来县视察,要求回母校看看,因涟水河无桥,又无公路,陈赓负过伤,步行艰难,便对陪同人员说:“以后修了桥再去东山。”
6月28日,萧三给学校党支部和校史编写小组来信,并寄来了他写的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一书的修正稿:“现在把修改了的这几页寄去,以供参考。”修改的三处是:1、第20页“毛泽东同志说话慢慢的”改成“说话从容”2、划掉“态度很谦虚”中的“很”字,成为“态度谦虚”3、第24页,将“毛泽东同志在东山学校只住了一年”中的“一”字划掉,另写了个“半”字,成“只住了半年”
受全国政治运动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秩序已经开始受到冲击。1958年1月,小学教师集中县城开展整风反右斗争。10月,师生大搞劳动,猛干生产,上东台山写巨型标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去横洲大炼钢铁,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冲击。1960年5月,五月,县文教科确定我校为教学改革试点单位,举行“双高课”(高速度、高质量)公开教学。采用知识归类、精讲多练、掌握规律、突破难点的教法,把多个课时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放在一个课时内完成,结果食而不化。8月,县教育系统开展“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我校总务处文某受查处。1965年,在教师中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县委派湘乡师范校长姜国贤为组长的工作组进驻学校。
建国初期的东山学校是社会主义办学的一个重要探索阶段。但由于学校特有的政治背景,当全国政治气候风卷云集的时候,这里也因此成为运动的中心,学校教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第六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东山学校
(1966。6——1978。6)
编者导读: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东山学校是当时全国总体形势的一个缩影。从1966年6月一直到1978年6月,学校原有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在这一时期,到底有哪些工作对于今天依然存在它的价值呢?有哪些制度依然值得今天借鉴呢?有哪些精神依然值得今天传承呢?又有哪些人物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怀念呢?这些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也不是谁能够随便下结论的。在这里编者特将这一时期学校的大事记全文摘录,谨与诸位共读。
摘录:东山学校大事记
周命新整理
1966年
六月,文化大革命开始。
六月,征购东岸坪周祠,新建小学部校舍,计教室10间、礼堂1间、教师宿舍12间,厨房食堂各1间,经费、材料全由省教育厅直拨,学校立即组织施工。
八月,成立红卫兵组织,开展破“四旧”学校为保护文物古迹,将校名匾悬挂于“东山书院”四字前,用灰浆将募捐碑及陈吴萃作的捐碑序东山书院记粉刷成青砖墙样,才免遭劫难。(1976年恢复原貌)。
社教结束后,刘秋林任副校长。
十月,贯彻省委书记张平化“九二四报告”揭发批判支持红卫兵运动的教师,我校有两个老师受冲击。
十月,县委根据当时只有毛泽东学习过的教室供参观的状况,向省委呈送报告,要求恢复毛泽东学习过的自修室,住过的寝室和藏书楼,并要求设立陈列室。省委立即派宣传部副部长一行五人来校实地考察,同意县委意见,并成立了文字资料组和陈列设计组,省历史研究所所长唐振南负责制订陈列方案,省陈列办公室负责制作展品。
县革命纪念地建设办公室组织十多人调查毛泽东在东山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史料。
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矛头直指学校领导。
1967年
一月,师生开展革命大串联。
二月,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学校党政组织瘫痪。
三月,小学部新校舍建成,从书院迁往新址上课。
三月,我校被县属高中录取的高一新生回校闹革命,掀起大字报大串联高潮。
六月,亚非拉朋友200多人来校参观,副校长刘秋林在书院礼堂接待。
七月,西班牙、日本、朝鲜朋友计三批,共100多人来校参观,副校长刘秋林接待。
八月,学校成为“革联”驻点,指挥武斗,撤离后,学校图书仪器和教师衣物受严重损失。
九月,恢复毛泽东学习过的自修室和住过的寝室,并将西斋恢复原貌,即将初中时期改成的两头有过道恢复成中间甬道,直通教室。
收集的文物有毛泽东在易三老倌家担水用过的水桶一只和与谭世瑛同桌共用过半年的砚台一个,还在学校附近农民家收集到当年自修室课桌2张,坐凳4条。
1968年
四月,宣传介绍毛泽东在东山学习生活情况的陈列室对外开放。
八月,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东山公社农民、全国劳动模范谭青松任队长。
排除“文革”干扰,复课闹革命,是全县复课最早的一所学校。
校长王国和调离。
九月,成立“东山学校革命委员会”谭青松任革委会主任,刘秋林任革委会副主任。
组织优秀作业展览和优秀作文选编。
全国劳模谭青松、无手英雄谭长桥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有影响的兼职教员。
十月,贫宣队撤离,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由二十三冶一公司派驻,队长王友印,原县文教科副科长陈上求任指导员。
1969年
二月,学校增办高中,招收两个班,至此,我校成为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学校。
学校施行初高中二二分段制。
八月,工宣队指导员,原县文教科副科长陈上求任革委会主任,免去谭青松革委会主任职务。(县革委发文时间为十二月十八日)。
人民日报发表候振民、王庆余“把公办中学下放到公社大队来办和教师回原籍的建议”我校小学部有部分教师回原籍任教。
十二月,学校恢复党组织,陈上求任党支部书记。
1970年
大力开辟学农基地,师生齐动手,填平一段长200米,宽4米多的废河和填平两座水坝,四口水圹作学农田。
筹建校办工场,配有工场负责人和工人各一名,工场有车床一台,台钻一台和电焊机一部,加工农机零件。
四月二十五日,县革委政工组主编的政治工作简报,系东山学校专辑,内容有教育革命闯新路,学工学农开新花等三篇文章。
1971年
贯彻毛泽东“五菲咧甘尽保匝鳎嫜П鹧寡Чぱ疃傺兀┙ㄐ0旃こ。錾璺烊易椋悍烊一浚觳挂路?
1972年
一月,我校学生万启林入党,成为我县“文革”后在学生中发展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学校化肥厂生产硫酸铵120吨,产品畅销湘乡、双峰,受到县委表彰。
1973年
十一月二十日,陈上求调任县文教局副局长,副主任刘秋林主持学校工作。
语文教研组编印学生习作选。
1974年
二月二十四日,县委组织部发文,任命周命新为东山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七月到任,仍使用“湘乡县东山学校革命委员会”印鑑。
上期,批判园丁之歌、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初步建立起来的教学秩序又受冲击。
九月十日,县委同意增补谭秋茂、刘秋林为学校党支部副书记。
十二月,校办化肥厂停办,历时五年,累计生产硫酸铵365600斤。
1975年
校办工厂投资4万元添置车床、镗床、刨床,加工农机零件,增设锻工组,维修造制农具及民用产品,工人增至六人。
学校实行厂校挂勾,组织学生去一公司机修厂开展学工活动。
破教学中的“三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学“朝阳”政治、语文学语录、社论,数学学测量,化学学土壤分析,物理学“三机一泵”(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水轮泵),外语被取消,中学教育体系面目全非。
1976年
二月十二日,县委15号文件,向湘潭地委呈送关于请求维修东山学校革命纪念地的报告。
县拨款4万元,建礼堂一间,五月初竣工验收(2003年拆除,改建成学生公寓)。
投资17万多元,建师生混合宿舍1807平方米,2001年建教工宿舍时拆除。
三月十八日,县委25号文件关于东山学校创办五七大学部的决定。
四月,县委宣传部组织“教育革命参观团”我校五七大学部教职员都去江西共大、南昌、泰和和攸县参观学习。
初中部从书院迁往小学部,合称“七年制部”负责人谭桂林。
四月二十八日,县革委会颁发“湘乡县东山学校五七大学部”印鉴。
五月四日,共青团湘潭地委授予我校团总支先进单位称号。
五月六日,县委34号文件,任命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振华兼任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周命新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夏淑吾任党委委员、副校长。五七大学部开设哲学班(校本部)、园艺班(县园艺场)、农机班(县农科所)、林业班(县林科所)、牧医班(县畜牧场)、师范班(湘乡师范),有学生400余人,有管理人员四人,专职教员十人,每班聘兼职教员2—3人。
五月七日,东山学校五七大学部成立,并举行开学典礼。
八月三十一日,县委工宣办决定杨松桥任我校工宣队政治指导员,胥少传任工宣队长。
九月,新疆麦盖提县教育参观团20多人来校参观,周命新作了学校教育教学情况介绍。午餐后,组织了联欢活动,我校师生热情参与,跳起了维吾尔族舞蹈。
九月十日,学校党委会为悼念毛主席逝世,向中共湖南省委发了唁电。
九月十四日,湖南日报以毛主席啊,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为题,对我校师生无比悲痛地悼念毛主席作了报导。
九月十八日,湘乡县沉痛悼念毛泽东同志逝世大会在我校书院礼堂举行。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各部办委局、各乡镇和学校附近农民代表出席大会,我校师生在各教室分会场收听大会实况。
九月十八日,省委办公厅给我校回函:“我们收到了你们发来的唁电,已转报了中央,并印送给省委、省革委和省军区领导同志及有关部门,现将印出的唁电寄上一份”
九月二十四日,书院危房亟待维修,县委宣传部发出东山学校暂停开放的通知。
十月,校党委委员魏朝春老师代表我校师生,赴京瞻仰毛主席遗容(组织者——中共湖南省委)。
十月十五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来函:“你们采写的永远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稿件,本台已在9月18日的联播节目播出,现将播出稿寄给你们一份,并寄去武陵山下书一套,以示感谢。”
十一月十九日,湖南教育第九期刊登我校听毛主席的话,誓做红色接班人一稿,编辑室寄来毛主席诗词解释讲义和鲁迅言论选集,以示感谢。
十二月十四日,县委88号文件,任命王承一为我校副校长。
十二月十八日,县委发出关于成立中国共产党东山学校委员会的通知,县委副书记左湘华兼任党委书记,周振华、王承一、周命新、杨松乔任党委副书记。
1977年
二月,学校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湖南省委、省革委颁发奖状,以资鼓励。
五月四日,县委宣传部关于东山学校党组织机构设置报告的批复:五七大学部成立党总支,王承一兼任书记。高中部党支部,周命新兼任书记。七年制部党支部,谭桂林任书记。
七月十四日,县委51号文件,向湘潭地委呈送关于维修毛主席革命活动纪念地——东山学校的请示报告。
九月,湘潭专署拨款17万元,木材指标200个立方米,翻新维修书院。
阳采华老师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九月十日,县委68号文件:关于成立毛主席革命活动纪念地——东山学校维修领导小组的通知,由县委办主任王玉轩任组长,校长周振华,县计委主任周栋能任副组长,周命新任办公室主任。
五七大学部停止招生。
九月十五日,湖南科技报报导:涟水滔滔流不尽,东山儿女念亲人。
十月十一日,光明日报报导:红日光辉,永照东山。
十月十五日,谭政给我校师生写信,并寄来宣传教育图片。
东山学校:
寄来挂图两幅,一幅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另一幅是“永远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前进”供你们作宣传材料之用。
谭政
一九七七年十月十五日于北京
十月十七日,湖南日报报导:毛主席的教育方针指引我们前进。
十一月,我校被评为湘潭地区教育战线先进单位,周命新出席了地区先代会,并作了“以毛主席光辉实践为典范,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大会发言。
1978年
三月,维修书院后斋及接待室,投资5万多元。
四月,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的要求,县委决定将学校在废河上开垦的学农田四亩多退还给东林五队。
五月,由农业部副部长何康率领的南方水稻生产会议代表——各省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省长来校参观,并在书院礼堂开会,至下午一点才离开学校返回县城午餐。
六月,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在湘潭地委书记和湘乡县委书记的陪同下来校视察,校长周命新作了学校情况汇报,毛致用提出“把毛主席母校办得更好”的要求。
粉碎“四人帮”组织师生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
第七节新时期的东山学校
(1978。6——)
从1978年到1982年这一段时期,学校教学工作开始恢复正常,走向正轨。
1978年6月,初中部从小学部迁回书院,组成“中学部”从初中一年级起,恢复初中三年制。
7月,参加高考203人,录取大专21人,方旭辉录取北京大学,张英杰录取飞行员。
9月,订制东山学校几项制度:教职员工工作和学习制度;学生考勤和考核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学生操行评定和鉴定制度;奖惩制度。同时订制学生守则。
1979年,三月八日,县总工会批复我校成立基层工会委员会,由乐本坚任工会主席。
3月25日,县革委会发出关于启用县直学校新印鉴的通知,湘乡县东山学校革命委员会印鑑停止使用,启用新校印,鉴文为“湖南省湘乡县东山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84年,学校机构改革,党政分开,实行校长负责制)
1980年3月12日,制订通过东山学校教学管理规程(草案)
1981年9月,从高中新生开始,恢复高中三年制。
1982年12月,学校召开首届教工代表大会。大会制订了东山学校教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教学工作恢复正常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迅速发展,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
这一时期,学校各项工作屡获大奖,荣誉接踵而来。
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如丁秋莲、贺应运、阳采华、周今奇、成育英、陈寿康、丁光杰、吴之东、廖桂荣、胡逸文、周命新、贺义兵、刘伟庚、李强、周建新、杨建辉、陈奇志、李再罗、吴钢军、叶继志、熊国庆、左碧芳、周建明、周南一、彭献辉、廖斌、刘世平、彭典良、彭咏庚、葛晓林、叶向东、潘志威、周春红、杜建平、罗文平、左杏、王新桥、彭忠强、贺丽文等。(编者说明:名册主要参照学校大事记各项重大获奖情况,排名基本按照时间先后)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展现学生风采的平台,组织了一系列大型活动。1985年,成立金凤文学社,创刊人语文教师吴之东,每学期选编学生习作。从1982年以来,学校定期召开运动会,相继举办“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个人获奖硕果累累。
学校教学质量日益提高,高考捷报频传。
1978——2005年为国家输送人才统计表:
年度参加高考人数录取人数
本科专科中专北大、清华生合计
197820321方旭辉(北)
197915135152979
1980256422739穆军(北)108
1981322662262150
1982223493147贺承军(清)127
19832211133027李石坚(清)170
19842061123929170
1985277785755贺毅湘(清)丁为民(北)190
1986306824643章谦(清)张贻平(北)173
1987196753820133
1988214882723蒋灿明(清)138
198930635382497
1990323423715刘雄飞(清)94
199125949517 107
199224487582 147
199319424254 53
199418623632 88
199516353417 101
199627457695 131
1997203593594
199820646414 91
199929166801 147
200029983160243
200131514813161
2002461195132冯波(北)陈栋(北)327
2003631222265胡望成(北)487
2004101533213陈澄(清)345
20051238959彭宇坤(北)959
学校设施不断完善,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1984年,投资14万元的二十八套教工宿舍1540平方米(一室一厅12套,二室一厅16套)建成交付使用,这是我校第一栋教工宿舍。
1985年2月,建养猪场400平方米,1997年拆除。3月,投资16万余元建学生宿舍,2004年改建为单职工宿舍。
1990,对便河石桥拓宽。1991年,投资43万元建教学楼,计16间教室,16间办公室,1830平方米。投资7000多元建单车棚。
1993年9月,投资2。1万元,扩建书院厕所。(2000年拆除)1994年,七月,投资6万多元,改建浴室、洗漱室、厕所,九月建成,投入使用。(2001年建教工宿舍时拆除)。
1995年,维修书院,维修费用32万元。1995年4月,校庆献礼工程——科教馆动工兴建,面积2680平方米,投资183万多元。建知识走廊。
1997年,一月,投资十多万元,改建图书馆、阅览室、购置大量书籍1998年,拆除校办工厂,并征地,投资208万元,建学生公寓,计5500平方米,此系我校第一栋学生公寓。学校创建“金凤电视台”购进摄像机两台及编辑、播放设备、辟有演播厅和制作室,能独立制作和播放节目。
2000年,投资2万元,改建五个篮球场为水泥球场。投资117万元,建综合礼堂(含劳技教学楼、艺术楼),计2410平方米。投资107万元,建教学楼,计2537平方米。(2005年3月改为图书馆)。投资67万元,建室内体育场,计2100平方米,含百米跑道、乒乓球馆和体操馆。投资10万元,建游泳池和滑冰场。投资35万多元,大量购置科教馆设施。
2001年,建标准田径场。投资1。8万元,清理便河淤泥。投资1。5万元,在田径场旁建亭子一座。
2002年,五月,投资3。2万元,建绿茵足球场。八月,投资2。7万元,建围墙长135米。八月,投资6万元,将老校门至书院前厅道路改成石板路。
2003年,三月,投资150万元,建塑胶跑道。四月,投资160多万元,新建学生食堂,计2500平方米。五月,拆除原学生食堂和原初中部教学楼,新建学生公寓6500平方米,投资400万元,八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八月,将红砖楼学生宿舍改建成40套单职工宿舍。十月,投资20万元,建围墙长680米。十二月,解放军出版社捐赠我校100万元图书,运抵学校。
2004年,二月,投资1500万元,新建子任学苑,建筑面积17500平方米,九月,部分投入使用,2005年2月,全部投入使用。六月——十二月,投资270万元,新建学生公寓二栋,计4368平方米,年底竣工,2005年1月投入使用。
2005年,四月,学校投资68万元,建电子监控室。五月,投资80万元,新建学生第二食堂,计900平方米。六月十八日,湘潭校友会在会长万启林的带领下,一行12人回到母校。经共同商量决定,倡议捐修一条路,捐建一个亭子。路的名称为“至乐路”长280米,宽4米,造价约3。5万元;亭子名称为“梦泽亭”造价约4万元。
这一时期,学校的发展建设得到了众多领导、校友、和社会人士的继续关心和支持。
1979年,4月4日,谭政第二次回母校视察,说学校原貌保持得好,并走进初中部教室,与学生亲切交谈学习、考试、纪律、膳食等情况,又接见了教职工子女。视察后题词:“努力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接好革命班。”临走时,师生夹道欢送,谭老的秘书佟英对校长说:“今天是谭老近几年来最高兴的一天。”
1985年1月,学校和部分校友座谈议定东山精舍创办之年——1895年为学校缘起之年,毛主席给东山学校题写校名之日——九月十日为校庆纪念日,并决定组织九十周年校庆活动。会后,呈报了县委常委核准。
八月,高等小学堂庚班校友易礼容为母校赠送线装书四史和爱尔兰威士忌名酒一瓶。
八月十八日,萧三夫人叶华给学校校友会复信并题词:“革命精神永存”
九月二十一日上午,地委书记郑培民专程来校祝贺建校九十周年,只有秘书陪同。秘书向学校党支部书记周命新说明来意,郑书记对学校提出了厚望。
十月二日,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县教育工会召开,省内理事参加了会议,名誉理事长,原中共上海市委秘书长,上海市顾问委员会常委,高等小学堂27班校友萧卡出席了会议,会后合影留念。
1989年,浙江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萧禹方(湘乡巴江人)捐赠一万元,定名为“萧禹方奖学金”
1991年,四月二十三日,东山学校和校友会为纪念李元甫先生慧眼识英才,破例录取毛泽东入学立纪念碑,举行揭碑仪式。由校友、原湘乡县长李佑胜和学校党支部书记周命新揭碑,校长陈寿康讲话,李元甫的孙子李声金(校友,武汉水电学院教授)、孙女李抗生、李智生出席了揭碑仪式,李声金给学校赠送了图书。
1993年,十月,陈赓夫人傅涯(78岁)偕儿子来校参观,完成陈赓大将遗愿,并题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合格接班人。”
1994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百周年校庆筹委会成立,市长阳祖耀任主任,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刘清林、陈元魁、曹忠华、萧克和、教育局长葛然光任副主任,校长陈寿康任办公室主任。
1995年,四月十四日,副省长郑培民为百周年校庆题词:“百年树人,于斯为盛。”
四月二十七日,省委书记王茂林为百周年校庆题词:“为培养优秀的跨世纪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五月,湘潭市委书记、市长陈叔红为百周年校庆题词:“办学百周年,桃李遍天下。”
六月九日,庚班校友,原全国政协常委易礼容(时年98岁)来信:“母校百年庆祝之期,曾给我来缄多次,愧未一复,百日不安。现在向母校提议一件事,数年来,我个人收集文艺挂历六十二本,每本十二幅,我现想全数邮寄母校,供师友欣赏模拟。”
八月十五日,国家教委为百周年校庆发来贺信:“东山学校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东山学校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八月二十七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校庆题词:“努力办好基础教育,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作贡献。”
八月,东山初中二班校友范家骏为书院正厅撰写楹联:东山涟水石桥古井钟灵毓秀英才辈出;领袖将军诗人学者激浊扬清浩气长存。
九月十日,建校百周年庆典在书院礼堂举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
政协领导,省教委主任督学胡学军,湘潭市委书记、市长陈叔红,湘乡市党政领导杨慕如、阳祖耀等出席了盛典,参加庆典的还有历年校友、师生代表3000多人。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在庆典上讲话,给予学校很高评价:“东山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合格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百年老校生机勃勃,雄风永存”省政府和湘潭市政府各赠款15万元,以示祝贺。
萧三夫人叶华为百周年校庆题诗:“东山春秋富,湘江水长流,百年育英才,万树桃李红。”并赠书:萧三传、萧三文集、萧三诗选、珍贵的纪念、革命烈士诗抄续篇。
1999年,三月二十五日,邵华将军为学校题词:“百年老校,再创辉煌”
2000年,中国军神集团总裁张庆民先生来校参观,校长刘伟庚回报了学校情况,张庆民先生决定在我校设立“军神奖教奖学基金”基金总额为50万元,每年颁奖5万元,奖励优秀师生。并决定从2001年开始,每年10月份进行。
2001年,五月三十日,省委副书记吴向东来校视察。
九月十日,中央综治委副书记、综治委主任陈骥平来校参观。
2003年,二月二十五日,国防科技大学副政委欧阳学德少将来校参观。
十一月十八日,华国锋为学校书写校训:公诚勤俭。
十二月二十三日,湘乡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和省重点中学挂牌庆典,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唐之享、省教委主任督学朱俊杰、湘潭市委副书记杨慕如、湘乡市委书记谭文生等党政领导在大会上讲话。毛主席的儿媳邵华将军和孙儿毛新宇出席大会,毛新宇在大会上发言,邵华给学校赠送毛新宇著作爷爷毛泽东、我的伯父毛岸英和毛泽东之路等书,还赠送了青年毛泽东瓷像等纪念品。
2004年,五月十九日,省市政协委员来校视察。
十一月三日,教育部国家级督学姜沛民司长来校视察。
十一月,湘潭市委书记陈润儿来校视察指导工作。
2005年,三月二十四日,湘潭市委宣传部,湘乡市委宣传部、文化旅游局来校检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情况。
三月二十五日,省群体处陈处长和湘潭市体育局领导来校检查省传统校的体育工作。
六月十八日,湘潭校友会在会长万启林的带领下,一行12人回到母校。经共同商量决定,倡议捐修一条路,捐建一个亭子。路的名称为“至乐路”长280米,宽4米,造价约3。5万元;亭子名称为“梦泽亭”造价约4万元。
九月十日,东山学校隆重举行110周年校庆活动,在庆典大会上省政协副主席文选德、省教育厅副厅长陈湘生等人作了重要讲话,并设立了王寄重奖学基金。当晚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大型文艺演出沙家浜。
学校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新时期学校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众多中外友人的访问讲学和文化交流。
1979年,五月,东南亚某国共产党访华团一行五人,在县委领导陪同下来校参观,召开了座谈会。
1981年,十一月二日,以小松兼吉为团长,大金莫夫为副团长的日本军人协会湖南友好访问团11人来我校,为日军侵华战争时期所犯罪行表示忏悔。当年小队长找到自己住过的房间——西斋右门进第三间,在室内外凝视,流泪拍照,并说:“我是来忏悔的。”访问团赠送我校日本小学各年级语文教科书一套,并赠送日本北海道余市郡余市町立丰丘小学学生绘画作品二十多幅,我校回赠初中部学生绘画作品二十多幅。
1990年,十月二十三日,日本横浜国立大学教授市川博为研究毛泽东思想来校参观访问、个别交谈和召开教师座谈会,共进午餐后题词留念:
祝小朋友在毛泽东学习过的东山学校茁壮成长。(译文)
2004年,杨亿亮老师邀请湘潭师院外籍(英国伦敦)教师二人来校讲学两次,着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口语能力。
2001年,二月六日,毛泽东在1925剧组来校拍摄场景,学生100多人参与作群众演员
2002年,五月十八日,中央电视台开国将帅故乡行剧组来校拍摄场景。
十一月十日,外籍专家来校讲学。
毛主席去安源剧组来校拍摄场景。
2003年,八月五日——九日“东山学校杯”全国女子篮球乙组联赛在我市体育馆举行。
2004年,五月二十二日,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振斌教授来校讲学,作求学与做人的专题报告。
七月,韩国培才大学校长来校参观、座谈。
九月,法国国家文艺电视台执行主编菲立普沸ぬ匾恍?人,来校拍摄了一部长达30分钟的纪录片,并赠送毛泽东传。
九月十九日,为庆祝湘乡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育才中学体育活动中心落成,大型文艺晚会在活动中心举行,大腕女歌星、中国武警文工团著名歌唱家李琼东山放歌山路十八弯等曲,全国著名韩派风格00b组合,亦劲歌爆舞。
九月二十日——二十三日,以诚信与发展为主题的“东山学校杯”全国第三届演讲大赛决赛,在育才中学体育活动中心举行。此次大赛是由演讲与口才杂志社、湖南省演讲学会、湘乡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评委有中国干部教育协会副主席、研究员、原中央宣传部秘书长、我校校友沈一之,有山东运城学院教授景克宁,演讲与口才主编、教授邵守义,云南省演讲学会会长蔡朝东,中国演讲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永田,湖南省演讲学会会长李刚先等。参加这次演讲赛的有10多个省市的15个代表队,113位选手,20位选手参加决赛。
十二月二十六日,奥运射击冠军王义夫来校视察指导,并和学校射击队师生交流、签名。
外籍教师来校讲学。
2005年,四月九日,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将军来到我校,参观纪念地之后,在育才中学体育活动中心为全校4000多名学生讲述他的创作之路,主题是“人生价值与成才之路”对东山学子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报告会之后,为学校110周年校庆题词:“历史名校英才辈出”同时为学校金凤文学社题词:“创作源于生活,创作要有生活”
六月十二日,电视连续剧猛子历险记在我校子任学苑举行开机仪式,国家一级演员李奇、高发参观东山学校。
改革开放以来的东山学校,在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社会众多的关注和支持下,扶摇直上。目前,全校师生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欲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全国一流的历史悠久而又现代化的名校!
(编辑先生:此文收入文集即可,仅以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