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来鱼了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
一秒记住【97小说网 www.97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来到老屋,只见大门紧锁,宋文就在旁边找了一下,从一个砖缝中找出了钥匙,打开了门。
没人住的老屋很少有人会打扫,一般只有在年尾祭拜地基祖的时候才会清理一下。
春节时候老屋刚刚打扫过,所以显得格外干净。
没用的老屋到处堆弃着杂物,旧米箩、旧长椅、旧自行车、旧扁担等等等等,林林总总,放得到处都是,凌乱无比。弄得宋文都看不到半个蒸酒器的影,只好埋头找了起来。最后,终于让他在一个堆满杂物的角落里找到。
或许太久没用,用红土配着泥土烧制而成的蒸酒器上蒙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宋文从旁边找了块破布擦了一下,顿时露出下面棕黑色的器身来。许是因为红土中带着沙质的原因,烧制出来的蒸酒器表面带着一个个白点,如星辰一般布满蒸酒器的星空。不过蒸酒器里面倒是光滑,并无碍于蒸酒器本身蒸酒的功能。
看了一下,感觉不错,宋文就拿起电话,打给宋虎,打算让他过来帮忙载回去。
“阿虎,醒了没有?”
“什么醒了没有?我哪有你那么好命,早就起床了,现在在饭店这边。你不会还在睡吧!是不是想要压死目虱(跳蚤)?”
“哪有,我早就醒了好不好。你现在有空吗?”
“干嘛?”
“我在老屋这边,想让你开车过来帮我载点东西回去。”
“那你等会儿。我马上过去。”
说完,宋虎就把电话挂了。
宋文就继续清理起蒸酒器来,清理干净后,顺便搬到屋外去。
蒸酒器有一抱大小,分为两层,下面是放酒糟的地方,上面是个盖子。有个出酒的长管,两旁还有用来抓的耳朵。合起就像个倒栽着的酒坛,不同的是酒坛上面是平的。而蒸酒器上面是圆顶的。蒸酒器是土烧成的,所以颇有份量,不过这对宋文来说并不算什么。
过了一会儿。宋虎就开着他那小货车过来。下车看到宋文旁边的蒸酒器,知道他要载的是这东西,不由奇怪的问道:“你拿这老古董干嘛?”
“蒸酒。”宋文应着,把蒸酒器抱到车上。
“蒸酒?蒸酒去买一个就是,好一点的也才三四千,用得着用这老东西吗?”宋虎被他弄得纳闷了。
“这叫回归自然,你懂不懂?还不用去买,多省钱。”宋文没好气的说道。
“我可听说你去海岛挖了一根木头挣了一大笔钱,几千块对你来说根本就是毛毛雨,还用得着省钱?怎么。现在想着存娶老婆的钱了?不用,二伯早就给你存好了,不用你的钱,只要你把老婆娶回家就行。”
宋文感觉和这家伙有代沟,而且是很大一条。
现在人都喜欢用回归自然的方式来做一些东西。没想到这家伙连这都不懂,索性也不跟他废话,只是埋头搬起蒸酒器来。
把蒸酒器放到车上后,怕路面不好颠坏,他又从里面取来一些没用的布和袋子垫在下面,然后才取来绳子把蒸酒器固定好。免得摔坏了。弄好后让宋虎开车在前面走,而自己则开摩托在后面跟着,免得出了意外。
因为蒸酒器是陶器,容易碎,所以宋虎不敢开得太快,一路缓缓而行。
出了宋家堡,拐过一座小山,就来到溪边。溪边一大片茭白笋绿油油的,长势喜人。
忽然,宋文奇怪的发现溪边站了一大堆人,都拿着捞网、渔网虎视眈眈的盯着溪面,旁边还放着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水桶,还有一些人不停的从村中往溪边走来。
宋文看了,一时摸不着头脑,这些人怎么回事,赶集吗?就在他疑惑之间,前面的宋虎把车停下,探出头来对一个拿着捞网、提着水桶,从村里赶过来的人喊道:“田水,是不是来鱼了?”
“不然你以为我们在这边干嘛?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啊!”田水翻着白眼说道。
宋文听了,这才恍如大悟。原来是每年的鱼群大迁徙开始了。
听村里的老人说,村中这条小溪是通向大海的,以前还有人从此入海,只是后来就没人敢去了,因为进入大海要在深山老林中绕一圈。林中水面,巨蟒凶鳄横行,凶残狠厉,有人过去要不是被那巨蟒一口吞下就是被凶鳄咬死,很是凄惨。
据说以前还有探路官兵因此丧命,为此上级部门还专门调了一批大头兵过来,炸了一个鳄鱼窝,死了上百条鳄鱼,不过也死了不少大头兵。从此后,通往入海口的那一段小溪就没人敢再去,也过不去。因为年深日久,枯枝朽木横陈溪面,根本就没法通航。
在每年的三至七月,都会有大量的鱼群从海中游到溪里来产卵、生活。到十月和十一月刮西北风时,鱼群又会开始往海口移动,入海繁殖生活。本地人把这种现象叫做下鱼,因为那时候来的鱼群密密麻麻的,就如同下雨一样。
在大量鱼群经过的时候,人根本不用怎么动脑筋,只要有把傻力气,一捞就有一大堆鱼,什么鲥鱼、沙鳅、日本鳗鱼、土龙(鲈鳗)、香鱼等等等等的一大堆,让你乐得合不拢嘴。
想到土龙,宋文就想到自己要养土龙的事,本来他还想跑去铜陵买,现在看来是不用了,到时候在村里喊喊,说不定就能收来一堆。
土龙也就是鲈鳗,学名花鳗鲡,是一种洄游性鱼类。
当每年水暖花开的时节,它们就会从海中游到河溪中营穴而居。到了天气转冷,北方呼啸的时候,它们又会开始往海口移动,入海繁殖产卵。
土龙的产卵场约位于菲律宾南、斯里兰卡东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之间的深海沟中。生殖后亲鱼死亡,卵在海流中孵化。初孵出的仔鱼是白色薄软的叶状体,叶状体被海流带到陆地沿岸后发生变态,变成短的圆线条状的幼鳗(亦称线鳗),然后进入淡水河湖中索食生长。
很多鱼群在其一生的生命活动中有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的迁徙活动,那就是洄游。洄游是一种适应现象。凭借着这种活动,可以满足它们在某一个生活时期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使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荣得到可靠的保证。
其实这和人没有什么差别。
秦汉和隋唐之时,天下大乱,争战不休,百姓苦不堪言,纷纷离乡南下,以求一个安稳之地。这其实也是一种洄游现象,都是为了种族的繁衍和生存。
一听到来鱼了,宋虎心中顿时有点急了,这种事怎么能没有他呢?
不由转头对宋文叫道:“阿文,你快点,要不然鱼都被人捞光了。”
宋文听了,直翻白眼,这家伙自己把车停下来,现在却来说自己,也不知脑子是怎么想的。
顿时没好气的说道:“走啦,唧唧歪歪的,有这功夫还不如快点赶路。”
宋虎连忙开起车来,载着蒸酒器往山上而去,心中焦急,速度不免快了几分,好在蒸酒器没事,要不然宋文非揍他不可。其实,来鱼这种现象也不过是这几年才开始恢复而已。
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筑了水坝发电和灌溉农田后,鱼类洄游的现象就渐渐少了。
过了不久,村里老人发现了这个情况,但为时已晚,因为大坝已经筑成,想怎么弄也没办法。后来,老人为了让鱼群从海中游到上游来产卵,就建议存了在水坝边上开了一条水渠,平时就用闸门关着,到了鱼群产卵时节,就把闸门打开,放鱼过来产卵。这样一来,鱼群洄游的现象才又好转起来,但和最早没筑坝的时候根本没得比。
近几年水坝的作用越来越少,村里干脆直接把大坝的闸门打开,让鱼类洄游到内溪中产卵、生活。这样折腾了十多年,洄游鱼类到溪中繁殖、生活的现象才慢慢恢复到以前没筑坝时的水平,洄游性鱼类也慢慢多了起来。
有了以前惨痛的教训,大家也不敢大肆捕捞过往的鱼群,只是捞一些回去过过嘴瘾,其它的都让它去产卵、生活,这叫“万事留一线,回头好相见”要不然以后这些东西绝种就都没得捞了。再说如今大家生活好,捞一些回家吃吃就行,捞多了也没用。
村里老人说了,洄游过来捞到的鱼儿不能买卖,要不然有你苦头吃的。村里老人到了这个时候可是带了一大堆人在溪边盯着,若是谁捞得太放肆,就会被警告。
用老人的话说,这是要留福给子孙,要是现在捞光了,以后子孙吃什么。
除了让大家不要在春夏鱼儿洄游到内溪之中产卵的时节大肆捞鱼外,每年老人们都会从庙中的香火钱中取出一部分来买些鱼苗或者鸟兽放归到山林溪水之中。虽然有些人很是不屑,但不得不说老人们做的都是实事。
以前有一阵,村里连只大鸟都看不到,现在野鸡、水鸭什么的一大把,偶尔还会看到一些兔子从树林里跑出来,以前可是没见过。
来到老屋,只见大门紧锁,宋文就在旁边找了一下,从一个砖缝中找出了钥匙,打开了门。
没人住的老屋很少有人会打扫,一般只有在年尾祭拜地基祖的时候才会清理一下。
春节时候老屋刚刚打扫过,所以显得格外干净。
没用的老屋到处堆弃着杂物,旧米箩、旧长椅、旧自行车、旧扁担等等等等,林林总总,放得到处都是,凌乱无比。弄得宋文都看不到半个蒸酒器的影,只好埋头找了起来。最后,终于让他在一个堆满杂物的角落里找到。
或许太久没用,用红土配着泥土烧制而成的蒸酒器上蒙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宋文从旁边找了块破布擦了一下,顿时露出下面棕黑色的器身来。许是因为红土中带着沙质的原因,烧制出来的蒸酒器表面带着一个个白点,如星辰一般布满蒸酒器的星空。不过蒸酒器里面倒是光滑,并无碍于蒸酒器本身蒸酒的功能。
看了一下,感觉不错,宋文就拿起电话,打给宋虎,打算让他过来帮忙载回去。
“阿虎,醒了没有?”
“什么醒了没有?我哪有你那么好命,早就起床了,现在在饭店这边。你不会还在睡吧!是不是想要压死目虱(跳蚤)?”
“哪有,我早就醒了好不好。你现在有空吗?”
“干嘛?”
“我在老屋这边,想让你开车过来帮我载点东西回去。”
“那你等会儿。我马上过去。”
说完,宋虎就把电话挂了。
宋文就继续清理起蒸酒器来,清理干净后,顺便搬到屋外去。
蒸酒器有一抱大小,分为两层,下面是放酒糟的地方,上面是个盖子。有个出酒的长管,两旁还有用来抓的耳朵。合起就像个倒栽着的酒坛,不同的是酒坛上面是平的。而蒸酒器上面是圆顶的。蒸酒器是土烧成的,所以颇有份量,不过这对宋文来说并不算什么。
过了一会儿。宋虎就开着他那小货车过来。下车看到宋文旁边的蒸酒器,知道他要载的是这东西,不由奇怪的问道:“你拿这老古董干嘛?”
“蒸酒。”宋文应着,把蒸酒器抱到车上。
“蒸酒?蒸酒去买一个就是,好一点的也才三四千,用得着用这老东西吗?”宋虎被他弄得纳闷了。
“这叫回归自然,你懂不懂?还不用去买,多省钱。”宋文没好气的说道。
“我可听说你去海岛挖了一根木头挣了一大笔钱,几千块对你来说根本就是毛毛雨,还用得着省钱?怎么。现在想着存娶老婆的钱了?不用,二伯早就给你存好了,不用你的钱,只要你把老婆娶回家就行。”
宋文感觉和这家伙有代沟,而且是很大一条。
现在人都喜欢用回归自然的方式来做一些东西。没想到这家伙连这都不懂,索性也不跟他废话,只是埋头搬起蒸酒器来。
把蒸酒器放到车上后,怕路面不好颠坏,他又从里面取来一些没用的布和袋子垫在下面,然后才取来绳子把蒸酒器固定好。免得摔坏了。弄好后让宋虎开车在前面走,而自己则开摩托在后面跟着,免得出了意外。
因为蒸酒器是陶器,容易碎,所以宋虎不敢开得太快,一路缓缓而行。
出了宋家堡,拐过一座小山,就来到溪边。溪边一大片茭白笋绿油油的,长势喜人。
忽然,宋文奇怪的发现溪边站了一大堆人,都拿着捞网、渔网虎视眈眈的盯着溪面,旁边还放着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水桶,还有一些人不停的从村中往溪边走来。
宋文看了,一时摸不着头脑,这些人怎么回事,赶集吗?就在他疑惑之间,前面的宋虎把车停下,探出头来对一个拿着捞网、提着水桶,从村里赶过来的人喊道:“田水,是不是来鱼了?”
“不然你以为我们在这边干嘛?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啊!”田水翻着白眼说道。
宋文听了,这才恍如大悟。原来是每年的鱼群大迁徙开始了。
听村里的老人说,村中这条小溪是通向大海的,以前还有人从此入海,只是后来就没人敢去了,因为进入大海要在深山老林中绕一圈。林中水面,巨蟒凶鳄横行,凶残狠厉,有人过去要不是被那巨蟒一口吞下就是被凶鳄咬死,很是凄惨。
据说以前还有探路官兵因此丧命,为此上级部门还专门调了一批大头兵过来,炸了一个鳄鱼窝,死了上百条鳄鱼,不过也死了不少大头兵。从此后,通往入海口的那一段小溪就没人敢再去,也过不去。因为年深日久,枯枝朽木横陈溪面,根本就没法通航。
在每年的三至七月,都会有大量的鱼群从海中游到溪里来产卵、生活。到十月和十一月刮西北风时,鱼群又会开始往海口移动,入海繁殖生活。本地人把这种现象叫做下鱼,因为那时候来的鱼群密密麻麻的,就如同下雨一样。
在大量鱼群经过的时候,人根本不用怎么动脑筋,只要有把傻力气,一捞就有一大堆鱼,什么鲥鱼、沙鳅、日本鳗鱼、土龙(鲈鳗)、香鱼等等等等的一大堆,让你乐得合不拢嘴。
想到土龙,宋文就想到自己要养土龙的事,本来他还想跑去铜陵买,现在看来是不用了,到时候在村里喊喊,说不定就能收来一堆。
土龙也就是鲈鳗,学名花鳗鲡,是一种洄游性鱼类。
当每年水暖花开的时节,它们就会从海中游到河溪中营穴而居。到了天气转冷,北方呼啸的时候,它们又会开始往海口移动,入海繁殖产卵。
土龙的产卵场约位于菲律宾南、斯里兰卡东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之间的深海沟中。生殖后亲鱼死亡,卵在海流中孵化。初孵出的仔鱼是白色薄软的叶状体,叶状体被海流带到陆地沿岸后发生变态,变成短的圆线条状的幼鳗(亦称线鳗),然后进入淡水河湖中索食生长。
很多鱼群在其一生的生命活动中有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的迁徙活动,那就是洄游。洄游是一种适应现象。凭借着这种活动,可以满足它们在某一个生活时期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使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荣得到可靠的保证。
其实这和人没有什么差别。
秦汉和隋唐之时,天下大乱,争战不休,百姓苦不堪言,纷纷离乡南下,以求一个安稳之地。这其实也是一种洄游现象,都是为了种族的繁衍和生存。
一听到来鱼了,宋虎心中顿时有点急了,这种事怎么能没有他呢?
不由转头对宋文叫道:“阿文,你快点,要不然鱼都被人捞光了。”
宋文听了,直翻白眼,这家伙自己把车停下来,现在却来说自己,也不知脑子是怎么想的。
顿时没好气的说道:“走啦,唧唧歪歪的,有这功夫还不如快点赶路。”
宋虎连忙开起车来,载着蒸酒器往山上而去,心中焦急,速度不免快了几分,好在蒸酒器没事,要不然宋文非揍他不可。其实,来鱼这种现象也不过是这几年才开始恢复而已。
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筑了水坝发电和灌溉农田后,鱼类洄游的现象就渐渐少了。
过了不久,村里老人发现了这个情况,但为时已晚,因为大坝已经筑成,想怎么弄也没办法。后来,老人为了让鱼群从海中游到上游来产卵,就建议存了在水坝边上开了一条水渠,平时就用闸门关着,到了鱼群产卵时节,就把闸门打开,放鱼过来产卵。这样一来,鱼群洄游的现象才又好转起来,但和最早没筑坝的时候根本没得比。
近几年水坝的作用越来越少,村里干脆直接把大坝的闸门打开,让鱼类洄游到内溪中产卵、生活。这样折腾了十多年,洄游鱼类到溪中繁殖、生活的现象才慢慢恢复到以前没筑坝时的水平,洄游性鱼类也慢慢多了起来。
有了以前惨痛的教训,大家也不敢大肆捕捞过往的鱼群,只是捞一些回去过过嘴瘾,其它的都让它去产卵、生活,这叫“万事留一线,回头好相见”要不然以后这些东西绝种就都没得捞了。再说如今大家生活好,捞一些回家吃吃就行,捞多了也没用。
村里老人说了,洄游过来捞到的鱼儿不能买卖,要不然有你苦头吃的。村里老人到了这个时候可是带了一大堆人在溪边盯着,若是谁捞得太放肆,就会被警告。
用老人的话说,这是要留福给子孙,要是现在捞光了,以后子孙吃什么。
除了让大家不要在春夏鱼儿洄游到内溪之中产卵的时节大肆捞鱼外,每年老人们都会从庙中的香火钱中取出一部分来买些鱼苗或者鸟兽放归到山林溪水之中。虽然有些人很是不屑,但不得不说老人们做的都是实事。
以前有一阵,村里连只大鸟都看不到,现在野鸡、水鸭什么的一大把,偶尔还会看到一些兔子从树林里跑出来,以前可是没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