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你好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97小说网 www.97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他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他深情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
他是一个来自东方的传奇,一生波澜壮阔,三落又三起,最终站立成为了人民心中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
他是一个春天的故事,用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华夏大地,让中华民族从此走向了伟大复兴。
山高,海阔,人为峰。这一方美丽而神奇的热土,因为孕育了这样一位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而令中外游客无限心驰神往。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更思邓小平。
饮水思源。怀着对伟人的无限崇敬之情,当我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故里广安,伫立在淳朴庄严的小平故居,流连于清澈明丽的百花潭,拜谒于神奇秀美的佛手山,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追寻着伟人当年的闪光足迹,心灵便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洗礼,并为之感动,为之震撼。
翻开当地志书,据载:广安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1993年7月设立地区(之前大部分县份属于四川省南充市管辖),1998年7月撤地设市,辖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代管华蓥市。幅员面积6344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是四川省毗邻重庆最近的一个地级市之一,是四川进入三峡经济区的“东大门”
记忆中,其实广安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相距不到200里路程,并不太远,两地之间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在1993年以前,广安和蓬安都同属于原南充地区管辖,那时,南充地区被人们称为“三总故里”:总司令朱德故里在仪陇县马鞍镇,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故里在顺庆区舞凤镇清泉坝村,曾任过总书记职务的邓小平故里在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因此,邓小平和南充人民其实都是地地道道的老乡。
从广安市市区出发,乘车前往邓小平故居所在地的协兴镇牌坊村,大致有五六公里路程,从市区到牌坊村去的沿途高速公路两旁,几年以前都种植上了苍翠挺拔的各种树木,如今,多年过去,各种各样的树木均已长大成林,沿途十里,鸟语花香,翠色欲流,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十里绿色长廊,车行其间,那茂盛的绿色,以及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仿佛母亲慈爱的大手抚摩着你的脸庞,让人心倍感温暖与亲切,令人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回家的感觉。
车至牌坊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巍峨的牌坊,牌坊正中镶嵌的黑色大理石上书有“邓小平故里”五个白色的楷书大字,牌坊青瓦屋面,具有浓郁的川东北民居古朴典雅的风格,青瓦屋面两旁各有两层,和牌坊正中的青瓦屋面刚好形成三个依次递增的层次,据导游人员讲解,牌坊的建筑设计寓意了邓小平一生政治生涯中“三落又三起”的传奇经历。
穿过牌坊,迎面而来的是宽敞整洁的青石板路面,路面两旁全栽种着各种各样高大挺拔的树木,树木大多是中央各部委捐植,有的属中央以及省市等各级领导人捐植,如今的小平故居占地830余亩,其实就是一个天然的绿色纪念园,整个景区绿树荫荫,嘉木森森,其实正是小平生前倡导的“大力植树造林,造福子孙万代”的思想的生动而完美的诠释。走进小平故居纪念园区,只见四处碧草萋萋,花木繁盛,林间各种鸟儿清脆婉转的鸣啭,曲径通幽,树林深处依稀可见清澈明丽的名为百花潭的池塘,池约四五亩地大小,池水清澈明丽,波光潋滟的水面上,鸭鹅嬉戏,怡然自得,塘中亦植有莲藕等各种植物,亭亭如美女的裙裾,婀娜多姿,让人疑心走进了陶渊明笔下宁静美丽的世外桃源一般。
从百花潭旁青翠碧绿的林荫道上往里走,行至片刻,便来到一片小山坡之前,登上数级青石板台阶,便到了小平父亲的墓地了。据悉,邓小平的父亲名叫邓绍昌,字文明,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曾在成都法政学校读书,受到一些新式教育。早年参加了当地的一种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也叫做“哥老会”邓绍昌曾在广安县协兴场的“哥老会”中当过“三爷”后来升为“掌旗大爷”即首领。他曾当过广安县的警卫总办,又称团练局长。1936年去世。
走近小平父亲的墓地,整个墓地十分简约朴素,掩映在一片高大茂盛的青松翠柏丛林之中,墓旁立有“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邓绍昌之墓”等字样,小平父亲的墓前有一用青石板铺就的小广场,墓前有拜台,立有墓碑,正中书:“故显考邓公老大人绍昌之墓”墓碑右下侧书有“孝男:先圣,先修,先治,先清”等字样,其中“先圣”就是小平的名字。据了解,小平于1904年8月22日(农历7月12日)出生。小平出生后,父母按字辈为他取名邓先圣。“先圣”进私塾发蒙时,私塾先生对此名字十分不满:孔子乃称“圣人”你怎么能“先圣”呢?于是先生便将他名字改为邓希贤,这个名字一直用了20年。直到参加革命后,才由邓希贤本人将名字改为邓小平。小平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但其童年和少年时代又十分平常。邓小平还不满6岁时,就到了协兴乡小学读书,11岁便考入了广安县的高小,14岁的时候考入了广安县中学。进中学不到几个月,他就被父亲送到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读书。1920年7月,该学校毕业生中,年龄最小的就是邓希贤。当时,小平同志还不满16岁。
拜谒完小平父亲的墓地继续前行,便到了邓小平铜像广场,小平铜像广场占地约26亩,三面环山,状如椅形,绿树环绕,安详静谧。小平铜像座落其中,给人以回家的感觉。据导游人员介绍,在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之际,小平铜像揭幕仪式于2004年8月13日上午在广安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仪式,并为铜像揭幕。胡锦涛表示,邓小平同志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建立的伟大功勋将永载史册,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江泽民题写的“邓小平铜像”五个大字镌刻在大理石基座上。小平铜像周围环绕种植的绿树亦极为珍贵,高大挺拔的树木均为温家宝、吴邦国、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亲手种植。饮水思源,如今,中外游客,尤其是从广东深圳等地前来小平故居拜谒的游客非常众多,他们前来拜谒小平的时候,总是忘不了到小平铜像广场来向小平铜像鞠躬和敬献鲜花。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离开小平铜像广场,便到了小平故居陈列馆,小平故居陈列馆距邓小平故居约500米,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小平故居陈列馆的设计很有创意,整个陈列馆建筑物外形就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最后形成一座高大的不朽的丰碑。陈列馆内的序言墙也很有特色,序言墙上是小平的浮雕塑像,高山,大海,小平身着朴素的风衣,面容和蔼可亲地向着家乡人民走来,浮雕的设计乃“山高海阔人为峰”之寓意。小平故居陈列馆前有“思源潭”寓意“饮水思源,致富不忘小平”之意。陈列馆采用川东民居特色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手法设计,陈列布展运用先进的陈列布展理念和现代高科技展示手段,再现了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和历史功绩。
接着前往小平故居。临近故居之时,最先看到的是小平故居旁的一方小小的花园,里面种植有石榴树、丁香花等六棵树,据悉,这六棵树先前均是栽种在小平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居所房前花园内。1997年1月,小平离开我们后,于是就从小平在北京的居所花园内将这六棵树迁移搬运回了广安,据说,非常神奇的是,这六棵树在移栽吊装之时,蔚蓝的晴空中竟然出现了一道道七彩的长虹,仿佛是小平在天之灵在深情地凝视,自从1919年离开故乡广安之后,小平便再也没有亲自回过故乡广安一次了,但桑梓难忘,故里情深“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小平从来也都没有忘记过对故乡建设的关心,现在,小平终于要回到阔别数十年的老家广安了,蔚蓝的天空中出现最美的长虹也许就是小平那无限慈祥而会心的微笑吧。
接着,就来到了小平故居前,小平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川东农家三合院,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邓家老院子”1904年8月22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就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15载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故居座东向西,占地883平方米,房屋为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建筑,穿逗式承重体系,共17间,分正房、左厢房、右厢房,系邓小平祖上三代陆续建成,其中最早的左厢房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小平故居的堂屋大门正上方,有江泽民题写的“邓小平同志故居”字样,2001年7月,邓小平故居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平故居四周地势开阔平坦,房前屋后竹树环绕,环境清幽宁静,房前正对的远山苍翠如黛,宛如画屏。站在故居堂屋门前向远处眺望,清晰可见迎面有一座三起三伏的笔架山,而山最后的起势最为高峻。故居三合院前是一方池塘,为小平幼时洗砚处。最令人觉得神奇的是小平故居门前两旁苗圃里的两株铁树,挺拔壮实,龙鳞铁甲,不蔓不枝,直立不阿。一雄一雌的花朵争奇斗妍:雄花序高二尺,状若宝塔,色泽金黄,香如腊梅;雌花形似鹊巢,大如玉盘,蔚为奇观。俗话说:“千年铁树开花。”其意思大致是说:铁树是很不容易开花的,开上一次甚至居然要等上千年之久之意。但是,相传,小平在其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中,三落三起的小平,他的每一次复出,老家广安牌坊村故居门前的铁树居然都能神奇地开花。另外,让人觉得更为神奇的是小平故居门前还有一口大小约数亩的池塘,池水清澈明丽,波光潋滟,而无论远观,还是近看,小平故居门前的池塘的形状居然都酷似一幅中国地图。
在故居内,北厢房小平出生的房间里,柏木床保存完好,古色古香,龙凤呈祥,三层镂雕,各种图案浑为一体。室内还有少年邓小平用过的书桌等物,小平在这里度过了十五个春秋,直到远离家乡。
如同广安其他村民的住房一样,小平故居四周是田地,有翠竹、树木掩映,有水塘依傍,到处花草丛生,是一种极其自然的美景。入目绿树滴翠,触鼻百花飘香。就是这座质朴无华的故居,像一座无字丰碑,在默默地讲述着它的主人——一位改写了中国历史和命运的世纪伟人的动人故事。
恋恋不舍地离开小平故居,邓家老井是不得不去一看的地方。邓家老井距小平故居200余米,老井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建在一稻田旁,老井周围都铺有长形条石,井水终年满溢,从未枯缩。邓氏祖祖辈辈和附近的乡亲们共饮此水。尤其令人称奇的是,老井井台高于地面近60厘米,井中之水竟然与井台齐高,井水清澈明亮,不满不溢,也高出井外地面近60厘米,晴朗之日,日月均映射倒影其中,天地日月仿佛从井中升腾而起一般,掬井水尝之,清冽甘甜,如饮仙醪。
另外,小平故居内的德政坊也是不得不去一看的地方,其实邓小平的祖籍在江西吉安卢陵。其一世祖为邓鹤轩,于明洪武13年(1380年)以兵部员外郎的身份迁入四川,一直定居广安,距今已有600多年,繁衍约20代。邓氏家族豪杰满门,其中有“文行魁蜀”邓显,吏部尚书晋大学士邓士廉,明万历进士、南京户部主事和湖广接察司副吏邓吉昌,清乾隆翰林院士、大理寺正卿邓时敏等。德政坊就是清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功德而赐造。建于清嘉庆年间,毁于“文革”时期,2003年5月重建。重建的德政坊根据原牌坊形质设计,高12米,宽10米,四柱三间,五重檐,气派大方,巍峨雄壮。
距德政坊旁不远处还有神道碑,神道碑是清朝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功德而赐造,碑高约5米,距邓小平故居约500米。相传,小时候的邓小平和村里的儿童们一起常常在这里玩耍,其他的儿童都不敢去爬神道碑,说是爬上了驮神道碑的神龟身上,回家就会肚子疼痛,但是,惟有童年时的小平唯一一人却常常敢于爬上神龟的身上去玩耍。
因时间关系,翰林院子、北山小学堂等地距小平故居较远,来不及一一前往瞻仰,据导游人员介绍翰林院子是邓小平先祖清乾隆年间大理寺正卿邓时敏的旧宅,建于清代,建筑面积1671平方米,房屋36间。1909-1911年,童年邓小平在此启蒙读私塾,私塾老师为他改名为邓希贤。2006年5月,翰林院子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其实都是为人们心所向往之地。邓家先孺墓地所在地委实算得上是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邓小平的祖母戴氏、生母淡氏等邓家先孺的墓地座落在距离小平故居约两公里之外的安区协兴镇果山村佛手山山腰之上,佛手山的风水很是神奇,在连绵起伏状如巨龙的群山之中,高大巍峨的佛手山,宛如神奇大佛的一只巨手一般,横亘群山之颠。高高的山崖之上,一块黛色的巨大山石宛如老鹰的嘴巴雄伟地突兀而出,据说,那就是风水宝地中传说的朱雀。站在佛手山山腰之间,远望而去“左青龙,右白虎,山朱雀,下玄武”佛手山四象俱全。只见那苍茫辽阔的佛手山山前群山环绕,地势开阔,群山环抱之中一个巨大无比的天坑凭天而降,云蒸雾绕,烟霞朦胧,远山如屏如画,宛如长长的笔架。行走山间,倍感清幽宁静,走过一道道蜿蜒曲折的山间青石板小路,登上鲜花簇拥的佛手山点将台,邓家先孺墓地就位于佛手山半山腰间,一共四棺墓地,墓地周围青松翠柏林立,庄严肃穆,墓地上方封土天然长有一种茅草,茅草宛如人之华发,整齐茂盛,当地人称其为富贵吉祥草,当地人称类似于邓家先孺墓地上生长而出的这样整齐划一茂盛的茅草实是罕见。小平生母淡氏的墓位于最左边,墓两旁书写的对联非常具有教育意义,上联是“阴地不如心地。”下联是“后人须学好人。”上述对联均为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健在之时亲自所撰所写。因为有这样心地善良和蔼慈祥的父母,所以邓家孕育出小平这样造福华夏人民的伟人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中间两棺墓地是小平的祖母之墓。因据当地风俗,墓地以双数为吉,所以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又在小平祖母墓旁建造了空棺墓地一座,补齐双数,以图吉利。
另令人称奇的是小平生母淡氏墓地旁边有一天然巨形黛黑色山石高高矗立,状如猛虎,石高约五六米,周长十余米,山石石缝之中天然生长出一棵高大茂盛的黄角树来,树冠宛如车盖,浓荫蔽日,屈曲盘旋的树根将高大的山石紧紧环抱,山石之上,有一脸盆大小石窠,石窠之内长年累月聚有清水,一线细细的水流从山石顶部浸润而下,若隐若现,据当地人称,山石上流淌而下的这一线细细的水流名叫“龙涎”往年曾有人爬上巨大的山石一观究竟,据说,倘若看见山石顶部小脸盆石窠之内所聚之水满满当当,则预示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若石窠所聚之水清清浅浅,则预示当年会出现天干地旱。据当地人称,其实这块巨大的山石在很多年前是悬空的,其底部距离地面尚有两米多高,那时,常常有做庄稼或者放牛路过之人,就在山石下面形成的天然洞穴中打扑克牌等等休闲,而在1978年一个狂风暴雨之天,突然“轰隆”一声,悬空的巨大山石居然平稳地落在了前面的土里,而时年恰好是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中国政坛之时,于是家乡人民奔走相告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从此将小平先孺墓旁这一神奇的巨大山石取名为“落石”寓意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民“解放思想”“落实政策”之意。由是观之,真乃神奇之至也!
大行德广之士,安邦柱国之才。即使用尽千言万语,其实也是很难以写尽家乡的世纪伟人邓小平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所作出的丰功伟绩的。因才力有限,最后,请允许我借用著名川籍作家马识途为伟人邓小平故居门前所写的一幅楹联来作为小平,你好这篇散文的结束语吧:
“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2011年4月18日5975字记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他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他深情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
他是一个来自东方的传奇,一生波澜壮阔,三落又三起,最终站立成为了人民心中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
他是一个春天的故事,用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华夏大地,让中华民族从此走向了伟大复兴。
山高,海阔,人为峰。这一方美丽而神奇的热土,因为孕育了这样一位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而令中外游客无限心驰神往。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更思邓小平。
饮水思源。怀着对伟人的无限崇敬之情,当我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故里广安,伫立在淳朴庄严的小平故居,流连于清澈明丽的百花潭,拜谒于神奇秀美的佛手山,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追寻着伟人当年的闪光足迹,心灵便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洗礼,并为之感动,为之震撼。
翻开当地志书,据载:广安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1993年7月设立地区(之前大部分县份属于四川省南充市管辖),1998年7月撤地设市,辖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代管华蓥市。幅员面积6344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是四川省毗邻重庆最近的一个地级市之一,是四川进入三峡经济区的“东大门”
记忆中,其实广安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相距不到200里路程,并不太远,两地之间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在1993年以前,广安和蓬安都同属于原南充地区管辖,那时,南充地区被人们称为“三总故里”:总司令朱德故里在仪陇县马鞍镇,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故里在顺庆区舞凤镇清泉坝村,曾任过总书记职务的邓小平故里在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因此,邓小平和南充人民其实都是地地道道的老乡。
从广安市市区出发,乘车前往邓小平故居所在地的协兴镇牌坊村,大致有五六公里路程,从市区到牌坊村去的沿途高速公路两旁,几年以前都种植上了苍翠挺拔的各种树木,如今,多年过去,各种各样的树木均已长大成林,沿途十里,鸟语花香,翠色欲流,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十里绿色长廊,车行其间,那茂盛的绿色,以及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仿佛母亲慈爱的大手抚摩着你的脸庞,让人心倍感温暖与亲切,令人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回家的感觉。
车至牌坊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巍峨的牌坊,牌坊正中镶嵌的黑色大理石上书有“邓小平故里”五个白色的楷书大字,牌坊青瓦屋面,具有浓郁的川东北民居古朴典雅的风格,青瓦屋面两旁各有两层,和牌坊正中的青瓦屋面刚好形成三个依次递增的层次,据导游人员讲解,牌坊的建筑设计寓意了邓小平一生政治生涯中“三落又三起”的传奇经历。
穿过牌坊,迎面而来的是宽敞整洁的青石板路面,路面两旁全栽种着各种各样高大挺拔的树木,树木大多是中央各部委捐植,有的属中央以及省市等各级领导人捐植,如今的小平故居占地830余亩,其实就是一个天然的绿色纪念园,整个景区绿树荫荫,嘉木森森,其实正是小平生前倡导的“大力植树造林,造福子孙万代”的思想的生动而完美的诠释。走进小平故居纪念园区,只见四处碧草萋萋,花木繁盛,林间各种鸟儿清脆婉转的鸣啭,曲径通幽,树林深处依稀可见清澈明丽的名为百花潭的池塘,池约四五亩地大小,池水清澈明丽,波光潋滟的水面上,鸭鹅嬉戏,怡然自得,塘中亦植有莲藕等各种植物,亭亭如美女的裙裾,婀娜多姿,让人疑心走进了陶渊明笔下宁静美丽的世外桃源一般。
从百花潭旁青翠碧绿的林荫道上往里走,行至片刻,便来到一片小山坡之前,登上数级青石板台阶,便到了小平父亲的墓地了。据悉,邓小平的父亲名叫邓绍昌,字文明,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曾在成都法政学校读书,受到一些新式教育。早年参加了当地的一种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也叫做“哥老会”邓绍昌曾在广安县协兴场的“哥老会”中当过“三爷”后来升为“掌旗大爷”即首领。他曾当过广安县的警卫总办,又称团练局长。1936年去世。
走近小平父亲的墓地,整个墓地十分简约朴素,掩映在一片高大茂盛的青松翠柏丛林之中,墓旁立有“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邓绍昌之墓”等字样,小平父亲的墓前有一用青石板铺就的小广场,墓前有拜台,立有墓碑,正中书:“故显考邓公老大人绍昌之墓”墓碑右下侧书有“孝男:先圣,先修,先治,先清”等字样,其中“先圣”就是小平的名字。据了解,小平于1904年8月22日(农历7月12日)出生。小平出生后,父母按字辈为他取名邓先圣。“先圣”进私塾发蒙时,私塾先生对此名字十分不满:孔子乃称“圣人”你怎么能“先圣”呢?于是先生便将他名字改为邓希贤,这个名字一直用了20年。直到参加革命后,才由邓希贤本人将名字改为邓小平。小平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但其童年和少年时代又十分平常。邓小平还不满6岁时,就到了协兴乡小学读书,11岁便考入了广安县的高小,14岁的时候考入了广安县中学。进中学不到几个月,他就被父亲送到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读书。1920年7月,该学校毕业生中,年龄最小的就是邓希贤。当时,小平同志还不满16岁。
拜谒完小平父亲的墓地继续前行,便到了邓小平铜像广场,小平铜像广场占地约26亩,三面环山,状如椅形,绿树环绕,安详静谧。小平铜像座落其中,给人以回家的感觉。据导游人员介绍,在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之际,小平铜像揭幕仪式于2004年8月13日上午在广安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仪式,并为铜像揭幕。胡锦涛表示,邓小平同志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建立的伟大功勋将永载史册,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江泽民题写的“邓小平铜像”五个大字镌刻在大理石基座上。小平铜像周围环绕种植的绿树亦极为珍贵,高大挺拔的树木均为温家宝、吴邦国、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亲手种植。饮水思源,如今,中外游客,尤其是从广东深圳等地前来小平故居拜谒的游客非常众多,他们前来拜谒小平的时候,总是忘不了到小平铜像广场来向小平铜像鞠躬和敬献鲜花。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离开小平铜像广场,便到了小平故居陈列馆,小平故居陈列馆距邓小平故居约500米,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小平故居陈列馆的设计很有创意,整个陈列馆建筑物外形就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最后形成一座高大的不朽的丰碑。陈列馆内的序言墙也很有特色,序言墙上是小平的浮雕塑像,高山,大海,小平身着朴素的风衣,面容和蔼可亲地向着家乡人民走来,浮雕的设计乃“山高海阔人为峰”之寓意。小平故居陈列馆前有“思源潭”寓意“饮水思源,致富不忘小平”之意。陈列馆采用川东民居特色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手法设计,陈列布展运用先进的陈列布展理念和现代高科技展示手段,再现了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和历史功绩。
接着前往小平故居。临近故居之时,最先看到的是小平故居旁的一方小小的花园,里面种植有石榴树、丁香花等六棵树,据悉,这六棵树先前均是栽种在小平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居所房前花园内。1997年1月,小平离开我们后,于是就从小平在北京的居所花园内将这六棵树迁移搬运回了广安,据说,非常神奇的是,这六棵树在移栽吊装之时,蔚蓝的晴空中竟然出现了一道道七彩的长虹,仿佛是小平在天之灵在深情地凝视,自从1919年离开故乡广安之后,小平便再也没有亲自回过故乡广安一次了,但桑梓难忘,故里情深“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小平从来也都没有忘记过对故乡建设的关心,现在,小平终于要回到阔别数十年的老家广安了,蔚蓝的天空中出现最美的长虹也许就是小平那无限慈祥而会心的微笑吧。
接着,就来到了小平故居前,小平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川东农家三合院,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邓家老院子”1904年8月22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就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15载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故居座东向西,占地883平方米,房屋为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建筑,穿逗式承重体系,共17间,分正房、左厢房、右厢房,系邓小平祖上三代陆续建成,其中最早的左厢房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小平故居的堂屋大门正上方,有江泽民题写的“邓小平同志故居”字样,2001年7月,邓小平故居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平故居四周地势开阔平坦,房前屋后竹树环绕,环境清幽宁静,房前正对的远山苍翠如黛,宛如画屏。站在故居堂屋门前向远处眺望,清晰可见迎面有一座三起三伏的笔架山,而山最后的起势最为高峻。故居三合院前是一方池塘,为小平幼时洗砚处。最令人觉得神奇的是小平故居门前两旁苗圃里的两株铁树,挺拔壮实,龙鳞铁甲,不蔓不枝,直立不阿。一雄一雌的花朵争奇斗妍:雄花序高二尺,状若宝塔,色泽金黄,香如腊梅;雌花形似鹊巢,大如玉盘,蔚为奇观。俗话说:“千年铁树开花。”其意思大致是说:铁树是很不容易开花的,开上一次甚至居然要等上千年之久之意。但是,相传,小平在其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中,三落三起的小平,他的每一次复出,老家广安牌坊村故居门前的铁树居然都能神奇地开花。另外,让人觉得更为神奇的是小平故居门前还有一口大小约数亩的池塘,池水清澈明丽,波光潋滟,而无论远观,还是近看,小平故居门前的池塘的形状居然都酷似一幅中国地图。
在故居内,北厢房小平出生的房间里,柏木床保存完好,古色古香,龙凤呈祥,三层镂雕,各种图案浑为一体。室内还有少年邓小平用过的书桌等物,小平在这里度过了十五个春秋,直到远离家乡。
如同广安其他村民的住房一样,小平故居四周是田地,有翠竹、树木掩映,有水塘依傍,到处花草丛生,是一种极其自然的美景。入目绿树滴翠,触鼻百花飘香。就是这座质朴无华的故居,像一座无字丰碑,在默默地讲述着它的主人——一位改写了中国历史和命运的世纪伟人的动人故事。
恋恋不舍地离开小平故居,邓家老井是不得不去一看的地方。邓家老井距小平故居200余米,老井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建在一稻田旁,老井周围都铺有长形条石,井水终年满溢,从未枯缩。邓氏祖祖辈辈和附近的乡亲们共饮此水。尤其令人称奇的是,老井井台高于地面近60厘米,井中之水竟然与井台齐高,井水清澈明亮,不满不溢,也高出井外地面近60厘米,晴朗之日,日月均映射倒影其中,天地日月仿佛从井中升腾而起一般,掬井水尝之,清冽甘甜,如饮仙醪。
另外,小平故居内的德政坊也是不得不去一看的地方,其实邓小平的祖籍在江西吉安卢陵。其一世祖为邓鹤轩,于明洪武13年(1380年)以兵部员外郎的身份迁入四川,一直定居广安,距今已有600多年,繁衍约20代。邓氏家族豪杰满门,其中有“文行魁蜀”邓显,吏部尚书晋大学士邓士廉,明万历进士、南京户部主事和湖广接察司副吏邓吉昌,清乾隆翰林院士、大理寺正卿邓时敏等。德政坊就是清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功德而赐造。建于清嘉庆年间,毁于“文革”时期,2003年5月重建。重建的德政坊根据原牌坊形质设计,高12米,宽10米,四柱三间,五重檐,气派大方,巍峨雄壮。
距德政坊旁不远处还有神道碑,神道碑是清朝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功德而赐造,碑高约5米,距邓小平故居约500米。相传,小时候的邓小平和村里的儿童们一起常常在这里玩耍,其他的儿童都不敢去爬神道碑,说是爬上了驮神道碑的神龟身上,回家就会肚子疼痛,但是,惟有童年时的小平唯一一人却常常敢于爬上神龟的身上去玩耍。
因时间关系,翰林院子、北山小学堂等地距小平故居较远,来不及一一前往瞻仰,据导游人员介绍翰林院子是邓小平先祖清乾隆年间大理寺正卿邓时敏的旧宅,建于清代,建筑面积1671平方米,房屋36间。1909-1911年,童年邓小平在此启蒙读私塾,私塾老师为他改名为邓希贤。2006年5月,翰林院子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其实都是为人们心所向往之地。邓家先孺墓地所在地委实算得上是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邓小平的祖母戴氏、生母淡氏等邓家先孺的墓地座落在距离小平故居约两公里之外的安区协兴镇果山村佛手山山腰之上,佛手山的风水很是神奇,在连绵起伏状如巨龙的群山之中,高大巍峨的佛手山,宛如神奇大佛的一只巨手一般,横亘群山之颠。高高的山崖之上,一块黛色的巨大山石宛如老鹰的嘴巴雄伟地突兀而出,据说,那就是风水宝地中传说的朱雀。站在佛手山山腰之间,远望而去“左青龙,右白虎,山朱雀,下玄武”佛手山四象俱全。只见那苍茫辽阔的佛手山山前群山环绕,地势开阔,群山环抱之中一个巨大无比的天坑凭天而降,云蒸雾绕,烟霞朦胧,远山如屏如画,宛如长长的笔架。行走山间,倍感清幽宁静,走过一道道蜿蜒曲折的山间青石板小路,登上鲜花簇拥的佛手山点将台,邓家先孺墓地就位于佛手山半山腰间,一共四棺墓地,墓地周围青松翠柏林立,庄严肃穆,墓地上方封土天然长有一种茅草,茅草宛如人之华发,整齐茂盛,当地人称其为富贵吉祥草,当地人称类似于邓家先孺墓地上生长而出的这样整齐划一茂盛的茅草实是罕见。小平生母淡氏的墓位于最左边,墓两旁书写的对联非常具有教育意义,上联是“阴地不如心地。”下联是“后人须学好人。”上述对联均为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健在之时亲自所撰所写。因为有这样心地善良和蔼慈祥的父母,所以邓家孕育出小平这样造福华夏人民的伟人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中间两棺墓地是小平的祖母之墓。因据当地风俗,墓地以双数为吉,所以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又在小平祖母墓旁建造了空棺墓地一座,补齐双数,以图吉利。
另令人称奇的是小平生母淡氏墓地旁边有一天然巨形黛黑色山石高高矗立,状如猛虎,石高约五六米,周长十余米,山石石缝之中天然生长出一棵高大茂盛的黄角树来,树冠宛如车盖,浓荫蔽日,屈曲盘旋的树根将高大的山石紧紧环抱,山石之上,有一脸盆大小石窠,石窠之内长年累月聚有清水,一线细细的水流从山石顶部浸润而下,若隐若现,据当地人称,山石上流淌而下的这一线细细的水流名叫“龙涎”往年曾有人爬上巨大的山石一观究竟,据说,倘若看见山石顶部小脸盆石窠之内所聚之水满满当当,则预示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若石窠所聚之水清清浅浅,则预示当年会出现天干地旱。据当地人称,其实这块巨大的山石在很多年前是悬空的,其底部距离地面尚有两米多高,那时,常常有做庄稼或者放牛路过之人,就在山石下面形成的天然洞穴中打扑克牌等等休闲,而在1978年一个狂风暴雨之天,突然“轰隆”一声,悬空的巨大山石居然平稳地落在了前面的土里,而时年恰好是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中国政坛之时,于是家乡人民奔走相告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从此将小平先孺墓旁这一神奇的巨大山石取名为“落石”寓意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民“解放思想”“落实政策”之意。由是观之,真乃神奇之至也!
大行德广之士,安邦柱国之才。即使用尽千言万语,其实也是很难以写尽家乡的世纪伟人邓小平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所作出的丰功伟绩的。因才力有限,最后,请允许我借用著名川籍作家马识途为伟人邓小平故居门前所写的一幅楹联来作为小平,你好这篇散文的结束语吧:
“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2011年4月18日5975字记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