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请命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97小说网 www.97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奉天殿中皇帝的怒火持续了很久,从户部到兵部,再到督察院,都被骂得战战兢兢。
更让皇帝愤怒的是,抚州出了这么大的事,他现在还没办法杀人。杀人用旨,一道旨意,一队锦衣卫就能人头滚滚。可是这个关节上,如果把当地的官员都杀了,还要派不熟悉情况的官员前去赈济,反而适得其反。
“刚才吴王还和咱说,愚官之祸大于贪官,尸位素餐只知道耍官老爷的架子,一出事先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帽子,想着捂盖子。而不是心里真想着老百姓,想着如何把朝廷的恩典,咱的好心,惠及给百姓。”
“咱就想不明白,发放赈济粮的事,怎么就能闹出民变?百姓为啥哄抢?还不是发放不到位,处事不公正,发放不及时,让百姓心里没底?”
“天灾怕个球,大明上下一心,怎么都能让百姓挺过去。可是这人祸呢?官员处置不当,导致民变。灾民两万人,他娘的老子当年打滁州的时候,都没有两万人!”
“咱天天说,月月说,年年说。养民在于宽,为官要敢管。”
“带着官帽子不管民事,管不好民事,要这些人何用?让他们做官,各个兴高采烈。让他们管事,各个借口推脱,好事也给办砸了!咱给地方的赈济是德政,到了地方就给办砸。那要这些官什么用?白拿朝廷的俸禄?就指望升官发财?”
“咱说句不好听的,朝廷发下的赈济,说不定已经被地方官层层克扣,也未可知。”
“老虎不吃肉,当咱是猫!啊!德政层层克扣,善政层层加码,这就是大明朝的官,这就是满腹经纶的读书人!”
朱元璋的咆哮,在大殿之中回荡,让每个人的耳膜嗡嗡作响。他本就是快意恩仇的皇帝,盛怒之下完全是当年打天下时,老虎一样的表情,让人心悸不已。
没人敢说话,都低着头,不敢在这个时候惹怒皇帝。
朱允熥听着老爷子嘴里对于官员的谩骂,心里不得不感叹,老爷子对于为官,对于官员的心理,真是了解得一清二楚。而对于地方上那些猫腻,更是心知肚明。
当皇帝累,当一个精明的皇帝更累。不但累,而是越了解这个帝国官场的真实情况,越是愤怒。
老爷子的咆哮中,朱允熥有些走神了。
他忽然想到,在后世看过的一个网络节目。一个拿着扇子,带着眼镜,摇头晃脑的所谓读书人,知识分子,在电视上大放厥词。
“明代工资低到令人发指,朱元璋臭屌丝一个,当了皇帝之后歧视读书人,不但给的工资最少,而且手段也是最残忍。动辄就杀几万读书人,大搞文字狱。”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朱允熥或许还真相信了。但是来到这个世界,朱允熥才知道老爷子是多么爱惜人才,多么重视读书人。
广开府学,请遍天下大儒出来做官,讲学。对每年的科举,更是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后人都说官员的俸禄低,可是谁说过老爷子给这些官员们的特权。
这个时代只有读书人才有机会做官,做官的必须都是读书人。老爷子亲手颁布的读书人特权,持续了几百年。
老爷子给了读书人,三个巨大的,能保证他们生活无忧,并且在封建社会,有高人一等身份的特权。
第一是法权,秀才开始就可以见官不跪,即便是犯法了,官府也不能上刑。而且,凡是庶民,必须对有功名的人表示尊敬。
第二是礼权,秀才以上的读书人,有使用奴婢的权力。
虽然大明有钱的商人无数,可是在大明律法之中,真正能使用奴婢的,真正可以买卖奴婢的,只有读书人。
第三,就是保障他们生活的,税权。
大明秀才,每年有八十亩地的免税名额,并且免除了所有的徭役。
举人,每人每年四百亩地的免税名额。
进士,更是高达两千亩土地。
而且,朝廷还不禁止挂靠,也就是说,别人可以把田地挂在读书人的名下免税,让读书人可以从别人的手里拿到真金白银。
在老爷子心里,你有特权就要有责任。官员读书人的责任,就是顾好百姓,以天下为己任。
“呔!”老爷子一声怒吼,打断朱允熥的思绪。
只见朱元璋站在众位大臣的面前,咆哮道,“怎么都不说话?你们告诉咱,现在怎么办?江西抚州,建昌两府的赈灾,和民变怎么办?”
“臣等有罪!”众位大臣跪下请罪。
如果遇到太强势的领导,属下也不容易。这些中枢的大臣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被吓怕了。越是怕,他们越不敢说,生怕沾到皇帝的怒火,掉脑袋。
“皇爷爷,孙儿有话说!”朱允熥先开口说道。
朱元璋拿起御案上的浓茶,灌了几口,“说,别怕说错,想啥说啥!”
“孙儿以为,现在当务之急不是追究江西地方官员的责任。”朱允熥看了下老爷子,继续说道,“而是如何更好的赈济灾民,处理民变。赈济搞不好,灾民越来越多。民变搞不好,聚集的百姓就会成为流寇。”
“看到没!”朱元璋对着众大臣喷吐沫星子,“咱大孙才十五岁,就能说出这些道道。你们都是朝廷的大臣,却连个屁都说不出来!”说着,对朱允熥继续道,“大孙,继续说!”
“孙儿以为,朝廷应当马上派遣户部官员,督察御史到江西,指挥监督赈济,招抚灾民。并且让赣州卫的兵马,赶到抚州一带,以备后患!”朱允熥朗声说道。
朱元璋不住的点头,沉思下,“那依你之见,那些闹民变的灾民如何处理!”
“刚才孙儿看了下抚州那边巡查御史上的奏折,民变一事,是因为有贼人在灾民中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朱允熥继续说到,“大多数百姓都是盲目的,在生死关头也没能力分辨是非。所以孙儿觉得,对于民变中的百姓招抚为主。但是对于民变中的首恶,和挑头闹事的人,必杀之!”
法,从理中来,但是法也不讲理。
群体性事件,大多数无知的百姓可以赦免。但是领头的人,绝对不能放过。不然国法就是一纸空文,这次放过了,下次别人也学着有模有样,法就成了摆设。
而且,朱允熥心中还有别的担心。当年老爷子参加的是红巾军,元末的红巾军之所以能够那么浩大,因为最开始的红巾军骨干,都是白莲教的人。
大元时,因为蒙古人对各种神仙的宽容,是个神仙就当成佛。导致中原大地,各种别有用心的邪教,层出不穷,而且门徒甚广。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利用轮回之说,喜欢鼓动百姓造反的白莲教。
万一灾民之中,有白莲教的人组织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臣以为吴王殿下说的有理!”户部尚书詹徽开口道。“臣请陛下,派钦差至抚州地方,处理赈灾,民变事宜。”
“臣等附议!”
朱元璋心中的火发的差不多了,点头说道,“是这么个理,传旨,户部.......”
“皇爷爷!”朱允熥忽然拜在朱元璋面前,大声说道,“孙儿自请,去江西巡抚督办此事。孙儿是大明嫡孙,该为大明出力。孙儿长大了,也是时候去看看我大明的江山。若是皇爷爷,不放心,请皇爷爷选派贤能老臣,指点孙儿。”
话音落下,殿中陷入沉寂。
吴王自请为钦差出京巡抚地方,这是他们谁都没想到的。这些大明中枢的臣子都知道,吴王就是老皇爷选定的继承人,只是还没昭告天下而已。
事关皇储出京,他们不敢乱说。若是吴王的差事没办好,或是有什么岔子,今日谁开口赞成了,以后就等着背锅。
朱元璋看着朱允熥,沉思半晌,“好,你大了,是该出去走走。当年你父亲这么大的时候,也已经开始巡抚地方了。”
说着,老爷子又想了想,“传旨,皇嫡孙吴王朱允熥为钦差,巡抚江西赈灾之事。户部给事中张构,督察院左佥御史冯坚随行参赞。锦衣卫指挥同知何广义,殿前军千户傅让,廖镛,廖铭带一千军士,护卫吴王!”
随后,老爷子对书写诏书的翰林学士继续说道,“特谕,吴王如朕亲临,各地官府必尽心办差,不得敷衍。有违背吴王者,斩!”
奉天殿中皇帝的怒火持续了很久,从户部到兵部,再到督察院,都被骂得战战兢兢。
更让皇帝愤怒的是,抚州出了这么大的事,他现在还没办法杀人。杀人用旨,一道旨意,一队锦衣卫就能人头滚滚。可是这个关节上,如果把当地的官员都杀了,还要派不熟悉情况的官员前去赈济,反而适得其反。
“刚才吴王还和咱说,愚官之祸大于贪官,尸位素餐只知道耍官老爷的架子,一出事先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帽子,想着捂盖子。而不是心里真想着老百姓,想着如何把朝廷的恩典,咱的好心,惠及给百姓。”
“咱就想不明白,发放赈济粮的事,怎么就能闹出民变?百姓为啥哄抢?还不是发放不到位,处事不公正,发放不及时,让百姓心里没底?”
“天灾怕个球,大明上下一心,怎么都能让百姓挺过去。可是这人祸呢?官员处置不当,导致民变。灾民两万人,他娘的老子当年打滁州的时候,都没有两万人!”
“咱天天说,月月说,年年说。养民在于宽,为官要敢管。”
“带着官帽子不管民事,管不好民事,要这些人何用?让他们做官,各个兴高采烈。让他们管事,各个借口推脱,好事也给办砸了!咱给地方的赈济是德政,到了地方就给办砸。那要这些官什么用?白拿朝廷的俸禄?就指望升官发财?”
“咱说句不好听的,朝廷发下的赈济,说不定已经被地方官层层克扣,也未可知。”
“老虎不吃肉,当咱是猫!啊!德政层层克扣,善政层层加码,这就是大明朝的官,这就是满腹经纶的读书人!”
朱元璋的咆哮,在大殿之中回荡,让每个人的耳膜嗡嗡作响。他本就是快意恩仇的皇帝,盛怒之下完全是当年打天下时,老虎一样的表情,让人心悸不已。
没人敢说话,都低着头,不敢在这个时候惹怒皇帝。
朱允熥听着老爷子嘴里对于官员的谩骂,心里不得不感叹,老爷子对于为官,对于官员的心理,真是了解得一清二楚。而对于地方上那些猫腻,更是心知肚明。
当皇帝累,当一个精明的皇帝更累。不但累,而是越了解这个帝国官场的真实情况,越是愤怒。
老爷子的咆哮中,朱允熥有些走神了。
他忽然想到,在后世看过的一个网络节目。一个拿着扇子,带着眼镜,摇头晃脑的所谓读书人,知识分子,在电视上大放厥词。
“明代工资低到令人发指,朱元璋臭屌丝一个,当了皇帝之后歧视读书人,不但给的工资最少,而且手段也是最残忍。动辄就杀几万读书人,大搞文字狱。”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朱允熥或许还真相信了。但是来到这个世界,朱允熥才知道老爷子是多么爱惜人才,多么重视读书人。
广开府学,请遍天下大儒出来做官,讲学。对每年的科举,更是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后人都说官员的俸禄低,可是谁说过老爷子给这些官员们的特权。
这个时代只有读书人才有机会做官,做官的必须都是读书人。老爷子亲手颁布的读书人特权,持续了几百年。
老爷子给了读书人,三个巨大的,能保证他们生活无忧,并且在封建社会,有高人一等身份的特权。
第一是法权,秀才开始就可以见官不跪,即便是犯法了,官府也不能上刑。而且,凡是庶民,必须对有功名的人表示尊敬。
第二是礼权,秀才以上的读书人,有使用奴婢的权力。
虽然大明有钱的商人无数,可是在大明律法之中,真正能使用奴婢的,真正可以买卖奴婢的,只有读书人。
第三,就是保障他们生活的,税权。
大明秀才,每年有八十亩地的免税名额,并且免除了所有的徭役。
举人,每人每年四百亩地的免税名额。
进士,更是高达两千亩土地。
而且,朝廷还不禁止挂靠,也就是说,别人可以把田地挂在读书人的名下免税,让读书人可以从别人的手里拿到真金白银。
在老爷子心里,你有特权就要有责任。官员读书人的责任,就是顾好百姓,以天下为己任。
“呔!”老爷子一声怒吼,打断朱允熥的思绪。
只见朱元璋站在众位大臣的面前,咆哮道,“怎么都不说话?你们告诉咱,现在怎么办?江西抚州,建昌两府的赈灾,和民变怎么办?”
“臣等有罪!”众位大臣跪下请罪。
如果遇到太强势的领导,属下也不容易。这些中枢的大臣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被吓怕了。越是怕,他们越不敢说,生怕沾到皇帝的怒火,掉脑袋。
“皇爷爷,孙儿有话说!”朱允熥先开口说道。
朱元璋拿起御案上的浓茶,灌了几口,“说,别怕说错,想啥说啥!”
“孙儿以为,现在当务之急不是追究江西地方官员的责任。”朱允熥看了下老爷子,继续说道,“而是如何更好的赈济灾民,处理民变。赈济搞不好,灾民越来越多。民变搞不好,聚集的百姓就会成为流寇。”
“看到没!”朱元璋对着众大臣喷吐沫星子,“咱大孙才十五岁,就能说出这些道道。你们都是朝廷的大臣,却连个屁都说不出来!”说着,对朱允熥继续道,“大孙,继续说!”
“孙儿以为,朝廷应当马上派遣户部官员,督察御史到江西,指挥监督赈济,招抚灾民。并且让赣州卫的兵马,赶到抚州一带,以备后患!”朱允熥朗声说道。
朱元璋不住的点头,沉思下,“那依你之见,那些闹民变的灾民如何处理!”
“刚才孙儿看了下抚州那边巡查御史上的奏折,民变一事,是因为有贼人在灾民中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朱允熥继续说到,“大多数百姓都是盲目的,在生死关头也没能力分辨是非。所以孙儿觉得,对于民变中的百姓招抚为主。但是对于民变中的首恶,和挑头闹事的人,必杀之!”
法,从理中来,但是法也不讲理。
群体性事件,大多数无知的百姓可以赦免。但是领头的人,绝对不能放过。不然国法就是一纸空文,这次放过了,下次别人也学着有模有样,法就成了摆设。
而且,朱允熥心中还有别的担心。当年老爷子参加的是红巾军,元末的红巾军之所以能够那么浩大,因为最开始的红巾军骨干,都是白莲教的人。
大元时,因为蒙古人对各种神仙的宽容,是个神仙就当成佛。导致中原大地,各种别有用心的邪教,层出不穷,而且门徒甚广。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利用轮回之说,喜欢鼓动百姓造反的白莲教。
万一灾民之中,有白莲教的人组织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臣以为吴王殿下说的有理!”户部尚书詹徽开口道。“臣请陛下,派钦差至抚州地方,处理赈灾,民变事宜。”
“臣等附议!”
朱元璋心中的火发的差不多了,点头说道,“是这么个理,传旨,户部.......”
“皇爷爷!”朱允熥忽然拜在朱元璋面前,大声说道,“孙儿自请,去江西巡抚督办此事。孙儿是大明嫡孙,该为大明出力。孙儿长大了,也是时候去看看我大明的江山。若是皇爷爷,不放心,请皇爷爷选派贤能老臣,指点孙儿。”
话音落下,殿中陷入沉寂。
吴王自请为钦差出京巡抚地方,这是他们谁都没想到的。这些大明中枢的臣子都知道,吴王就是老皇爷选定的继承人,只是还没昭告天下而已。
事关皇储出京,他们不敢乱说。若是吴王的差事没办好,或是有什么岔子,今日谁开口赞成了,以后就等着背锅。
朱元璋看着朱允熥,沉思半晌,“好,你大了,是该出去走走。当年你父亲这么大的时候,也已经开始巡抚地方了。”
说着,老爷子又想了想,“传旨,皇嫡孙吴王朱允熥为钦差,巡抚江西赈灾之事。户部给事中张构,督察院左佥御史冯坚随行参赞。锦衣卫指挥同知何广义,殿前军千户傅让,廖镛,廖铭带一千军士,护卫吴王!”
随后,老爷子对书写诏书的翰林学士继续说道,“特谕,吴王如朕亲临,各地官府必尽心办差,不得敷衍。有违背吴王者,斩!”